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我国部分地方迷信泛滥的表现及其原因研究
小类:
哲学
简介:
《我国部分地方迷信泛滥的表现及其原因研究》通过前期的实地调查、人物访谈、撰写调查报告等方式发现了当前我国主要存在的迷信研究形式。后期,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找到了迷信泛滥的历史原因,并着重阐述了当前迷信得以存在的现实基础。这个基础之上,提出了我们解决迷信问题的方法,用以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了作品的现实价值,起到了指导作用。
详细介绍:
课题组原计划是研究封建迷信在当前我国一些地方的泛滥。我们对江苏、四川、广东、河南等地区的迷信现象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在当前流行的不少重要迷信形式,并不能够完全归入封建迷信,例如与伪科学联系在一起的电脑算命等,将之归入封建并不利于对之进行批判。同时,迷信的泛滥并不只是局部地区的现象,利用网络、媒体传播迷信,不仅现象较为普遍,而且涉及面很广。为了较为全面和准确地描述我国当今迷信传...(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由于历史、经济建设中的复杂因素、治理失误和一些大众媒体的推动等原因,迷信在我国今天呈现出多样性的泛滥趋势。我们在对全国部分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揭示出社会中广泛存在的迷信现象,进而引导人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之下,摆脱迷信的束缚,走向科学与文明。通过论文的撰写我们找出了我国当前迷信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向国家相关部门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最终达到理论素材来源于社会,成果回报社会的目的。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在资料调查方面,针对各地的不同情况,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此外,还采用采访、网络调查等方式。 (2)依据目的、功能和后果和形式四个方面提出一个区别迷信与其他相关形式的简单易行的标准。 (3)根据迷信在当前泛滥特点从五方面着手,在总体上把握我国部分地方的迷信泛滥趋势。 (4)使用长期原因与短期原因相结合的原因分析法,着重探讨迷信在当代具有特定的现实基础。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品的材料直接来自于基层第一线,让我们了解到了迷信在我国各个地区传播的真实情况,让我们了解到迷信之所以存在、发展以及传播的原因,帮助我们真正理解迷信所带来的危害。通过对于迷信的现象与本质的揭露,帮助人们抛开愚昧的旧思想,让广大人民群众认清迷信的本质,净化人们的生活,避免迷信带来的精神污染。本文从整体着眼,为治理我国的迷信问题把脉,为行政部门提供新的决策依据,也为治理迷信的专项活动提供指引和标准。

作品摘要

当前,迷信在我国部分地域和领域呈现泛滥趋势,既有打着高科技旗号出现的现代迷信,也有借现代媒体、地方经济开发、文化发展(包括宗教)回潮的封建迷信。对迷信的治理,需要从历史和现实条件、内在和外在等方面揭示迷信活动得以存在的原因。本文认为,当前迷信出现局部的泛滥,既由于长期历史和文化发展的惯性,更直接因为市场经济建设形成的多样性生产组织方式和利益需求而获得新的生长基础,也与社会转型的矛...(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课题小组部分研究成果被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民族宗教侨务委员会采纳。 2、课题小组部分研究成果被江苏省民族宗教事务局采纳。 3、课题小组部分研究成果被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采纳。 4、课题小组部分研究成果被扬州市公安局采纳。

参考文献

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研究中心:《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宗教》,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2月第一版。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15日。 叶小文:“如何区别宗教与迷信”,《求是》,1999年第17期。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上海:三联书店1996 年版。 ...(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文件 ■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在对迷信思想和活动的历史研究方面,研究者通常以历史考证为主、结合人类学和宗教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得出自己的结论。其中杰出的代表是许地山的《扶箕迷信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99年)和芮传明的《淫祀与迷信:中国古代迷信群体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前者所研究的扶箕本是占卜的一种,它的流行多由于文人官僚的信仰。后者着重研究了古代群体迷信的原因,认为:在古代中国,君主专制...(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