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弱者的生存诠释——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的主题探究
小类:
哲学
简介:
本研究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主人公希思克利夫,作为一个弱者的生存需求,包括爱情和复仇都只是他生存的一部分,在结合女作家人生经历和体验,从新解读《呼啸山庄》主题是探讨弱者的生存问题。解读作品的现实意义,它启示人们关注弱者,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有收养儿童的家庭更应引以为戒,不要善良的收养变成罪恶的报复。关注关注弱势群体,合理解决家庭矛盾,构建和家庭,构建和谐社会。
详细介绍:
历代人们对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的研究,都没有突破“爱”、“恨”与“复仇”的范畴。本文从希思克利夫人生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就不难发现希思克利夫的“爱情”和“复仇”,都是他作为一个弱者,为了生存作的挑战。 本论文从心理学角度,按照伯拉罕•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主人公希思克利夫,分五个部分:隐忍的生存,颠覆和证明、生命超越,价值实现,悲剧的诞生,结论。论证了希斯克利夫作为一个弱者的生存需求其一切行动,包括爱情和复仇都只是他生存的一部分,在结合女作家人生经历和体验,从而得出《呼啸山庄》主题是探讨弱者的生存问题,而非单纯的爱情与复仇。由此启示人们关注弱势群体,从而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从心理学角度对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生存做出分析,从而解读人物做为弱势群体为了生存而做的挑战。作为弱者取得生存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其结果却是令人发指的。由此解读,其启示人们关注弱势群体,同时反思自身,以求得生活的和谐。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从心理学角度解读主人公希思克利夫,主要运用心理学家伯拉罕•马斯洛人的需求层次理论来重新解读。站在全新的角度,诠释弱势群体的生存,从而引起人们对弱势群体关注反思。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主题的重新解读,启示人们要关注弱者。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有收养儿童的家庭更应引以为戒,不要把本来善良的收养变成罪恶的报复。关注人的生存,关注弱势群体,合理解决家庭矛盾,构建和谐家庭,往往才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

作品摘要

历代人们对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的研究,都没有突破“爱”、“恨”与“复仇”的范畴。本文从希思克利夫人生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就不难发现希思克利夫的“爱情”和“复仇”,都是他作为一个弱者,为了生存作的挑战。本论文从心理学角度,按照伯拉罕•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主人公希思克利夫,他作为一个弱者的生存需求其一切行动,包括爱情和复仇都只是他生存的一部分,在结合女作家人生经历和体验,从而得出《呼啸山庄》主题是探讨弱者的生存问题,而非单纯的爱情与复仇。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山西师范大学第六届“挑战杯”青年课外学术学术论文优秀奖(2010年12月)

参考文献

[1] 杨静远.勃朗特姐妹研究[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2] Emily Bronte. Wuthering Heights: A Casebook[M].1983. [3] 侯维瑞、李维屏.英国小说史[M].北京:译文出版社,2005. [4] 袁海旺.艾米莉•勃朗特及其《呼啸山庄》[J].重庆大学学报,2005,11(1). [5] 赖陶陶.石楠荒原上的人性之光——浅析《呼啸山庄》主题思想及男女主人公希刺克里夫[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6). [6] [美]伯拉罕•马斯洛,著.许全生等译.人类动机的理论[R].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7] 袁翠珍.一个扭曲的灵魂—简评《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思克厉夫[J].淮阴师专学报,1992,(2). [8] 刘卫英、王立.永恒主题下的文化投影——中西文化中复仇与爱情关系片论[J].广东社会科学,1998,(4). [9] [英]阿诺•凯特尔.英国小说引论[M].上海:上海出版社,1951. [10] 刘文.病、思想、社会:《莎菲女士的日记》与《呼啸山庄》比较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大学学术论刊.2006,(2). [11] 刘斯敏.爱恨共辉煌——《呼啸山庄》希思克利夫形象创作赏析[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6(2). [12] 唐正.对《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利夫的原型探究[J].商业文化,2009,(3). [13] 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编.英国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14] 孙靖.人伦扭曲的双重悲剧:以凯瑟琳为中心[J].外国文学研究,2010,(02). [15] 汪岚.《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利夫形象系统分析[J].世界文学评论,2006,(01). [16] [英]艾米莉•勃朗特,著.王惠君、王惠玲,译.呼啸山庄[M].奎屯:伊利人民出版社,2001

调查方式

书报刊物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历代研究者一般都把目光集中在凯瑟琳和希思克利夫这一代情人的身上。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九一六年《<简爱> 与 <呼啸山庄>》中写道“艾米莉被某些比较普遍的观念所激励……朝着一个四分五裂的世界望去,而感到它本身有力量在一本书中把它拼凑起来。那种雄心壮志可以在全部小说中感觉得到‘我爱’或‘我恨’,确实‘我们,全人类’和‘你们,永存的实力……’” 英国评论家凯特尔这样说:“我不知道还有哪一部小说其中的爱情的痛苦、迷恋、残酷、执着,曾经如此令人吃惊的描写。……小说的核心和精髓是凯瑟琳和希思克利夫的故事。” 大卫•塞西尔在论述该小说时指出《呼啸山庄》的主题应归结为“暴风骤雨”与“宁静”之间的冲突。 近现代研究者袁海旺认为《呼啸山庄》围绕希思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情,以希思克利夫“爱—恨—复仇—人性复归”来展示英国社会畸形的生活画面。 赖陶陶在《石楠荒原上的人性之光——浅析<呼啸山庄>主题思想及男女主人公希刺克里夫》解读小说主题是人的理性终究战胜兽性,恨无法战胜爱。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