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对“90后”大学生关于同性恋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状况研究——兼论社会变迁下“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小类:
教育
简介:
随着社会变迁的加速,“90后”一代形成了独特的亚文化,并在多元文化影响下缔造了“90后”大学生独特的价值观。本研究希望借助同性恋这个主题,通过对“90后”大学生关于同性恋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状况研究,来揭示社会转型对“90后”大学生的亚文化及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及多元文化交融对其价值观形塑的影响,以及此结果下,“90后”大学生价值观与主流社会价值观的关系,最后希望了解这种背景下,这一群体的价值观走向。
详细介绍:
随着社会转型的到来以及转型期进程的加速,“90后”一代形成了独特的亚文化,并在传统性文化、性观念及西方性解放思潮和同性恋亚文化等多元文化交融的影响下,缔造了“90后”大学生与众不同的价值观。本研究希望借助同性恋这个主题,来研究社会转型时代背景下,社会转型对“90后”大学生的亚文化及价值观形成有何影响?社会转型背景下,多元文化交融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形塑有何影响?以及这种结果下...(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本作品借助同性恋这个主题,来研究社会变迁时代背景下,社会转型对“90后”大学生的亚文化及价值观形成有何影响? 思路:从知识、态度和行为三个层面来设计与同性恋有关的结构式问卷,以“90后”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不同维度来探究“90后”大学生关于同性恋这一主题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状况,通过这些状况来揭示社会变迁背景下“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状况及其变迁趋势。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严格按照社会科学研究程序设计、论证课题;根据抽样方法,选择研究对象;自行设计问卷,并通过指导教师修改完善和试调查;根据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17.0等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创新性:关注价值观和文化在同性恋研究中的作用;着眼于新时期新兴群体——“90后大学生”对同性恋认识和态度的研究;将社会转型、价值观冲突和变迁,以及新时期新生代群体的亚文化结合起来研究,可以体现社会思想发展的最新动态。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实际意义:本研究将视角定位于两个不同的群体身上,通过了解“90后”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揭示社会主流大众对同性恋的态度,从而揭示传统主流价值观和文化的本质。在实践上能给同性恋群体权益的维护、价值观的定位以及身份认同产生积极的支持和理解。 社会意义:本研究结论对于启发社会大众改变自身价值观,理解和尊重同性恋实际,营造同性恋和谐生活环境,实现人类的和谐共融和社会的公平公正,有着深远意义。

作品摘要

研究结果:“90后”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程度较高;同时,他们对同性恋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包容和理解,这种包容程度高于主流社会对同性恋的歧视和排斥的态度,并且对主流价值观表现出了超越的态势;但是,受主流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束缚,“90后”大学生对同性恋仍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排斥和不接纳,尤其是在对待不同群体作为同性恋者时,他们表现出极其明显的矛盾心理。这说明,尽管社会转型背景能够形塑出“9...(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陆学艺,景天魁.转型中的中国社会[M].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1994:5-6. [2] 郑杭生,李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3. [3] 李银河.同性恋亚文化[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2:430-431. [4] 张北川著.同性爱[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35. [5] 郑杭生.社会...(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通过自发组织成员,设计研究思路、开发研究问卷、实地进行调查,进行科学统计分析(SPSS17.0统计软件运用)。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是以往研究未将社会发展和社会转型视为同性恋研究的参照线索和依据。较集中于分析特定时期同性恋存在和发生的相关因素,研究视角较为集中于一种横向扩展。但是未将同性恋这一社会现象纳入社会发展进程和社会转型背景之下进行分析。因此,以往研究只能算作一种静态分析,而忽视了对其不断演化的特性进行动态分析。 二是以往研究较少关注价值观和文化在同性恋研究中的作用。学者们在分析同性恋产生原因、对同性...(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