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农民收入的增长蒙蔽了谁的眼睛
小类:
经济
简介:
山西省进入了综合转型跨越时期,十二五规划又将山西列为能源综合改革实验区,在这样的经济大趋势下,我们对立璧村的十一年来收入消费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而全面的调查,以该村的收入和消费结构为切入口,了解农民的基本经济状况。并通过经济学分析发现研究贫富差距的现象,以及农民在转型发展之路中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思考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以及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生活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详细介绍: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农者,国之本也,强国必以富农为根本。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在我国13 .40亿的人口中有6.74 亿在农村,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50.32%。解决农民问题是我们立国之本,强国之源。自1982 年农村改革开始以来,在不同的年代背景下,“三农”问题始终是国家政府关注的焦点,11个中央一号文件接连出台,共同奏响了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气势磅礴的主旋律。 山西省进入了综合转型跨越时期,十二五规划又将山西列为能源综合改革实验区,在这样的经济大趋势下,山西的农村必将在能源转型发展中具有典型而特殊的代表性。我们对立璧村的十一年来收入消费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而全面的调查,以该村的收入和消费结构为切入口,了解农民的基本经济状况。并通过经济学分析发现研究贫富差距的现象,以及农民在转型发展之路中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思考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以及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生活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提出合理化并具有可行性的建议,为山西省经济转型之路贡献出我们绵薄的力量。 二、研究思路及成果: (一)立璧村居民收入调查分析 1、立璧村农民收入来源的变化 2、立璧村农民收入基尼系数的测算 算出2000年立璧村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389,而2008年立璧村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569,可以看出在过去8年中,立璧村村民收入分配差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基尼系数在8年中增加了46.63%,年均递增5.78%,上升幅度是非常明显的,而且基尼系数大大超越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说明了立璧村过去十年中,贫富差距急剧扩大,这与当地过去十年中开采小煤矿有着密切的联系。 3、立璧村农民收入调查小结 我们在调查中还通过访谈得知,村中还有一位大的曾经的私营煤老板,其以前的人均年收入据村民们反映应该在500万到800万之间,由于其本人及家属目前不在村中,没有得到确切的调查数字,并没有将其的数据统计入此次分析汇总中,假如加入了其数据,必然还会扩大基尼系数,拉大贫富之间的差距。 综上调查结果分析与计算,我们不难发现:近十年来,立璧村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在不断的增加,但是其收入结构不合理,主要依靠的是村民们在村里小煤矿的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拉动的,作为根本地位的农业收入在这十年来的增幅并不是很大,其基础地位没有凸显。由于2008年以来我国政策进行的小煤矿整改关停,造成了该村村民收入的停滞,所以,在以后的发展中,该村要在大力关注发展农业,向土地要效益要收入的同时,注意培养组织农民们的多渠道劳务输出,拓宽村民们的收入渠道,建设真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同时,在近十年的收入调查中涌现出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农村的贫富分化在不断的拉到,两级化越来越严重,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纯收入的提升主要是靠一部分富人拉动的,收入大幅提升的表面下是穷人越开越穷,而富人越来越富的深层问题。如何抑制这样的马太效应 ,解决好立璧村农民收入分配不均,两级分化严重的问题,这是该村村领导下一步应该着力思考和解决的难题,也是我省其他许多这样的资源开采性农村,在“十二五综改区”建设中应该着力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难题。 (二)调查分析了立璧村农民消费情况 分析:消费指利用社会产品 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在这里我们将消费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生产消费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我们又将个人消费分为基本消费、服务消费和投资性消费,其中基本消费包括食品、衣着、基本日用品的消费,服务消费主要包括医疗保健、家用电器、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投资性消费主要包括房地产投资、证券投资、黄金投资、债券投资和邮票投资。 小结:2000年至2010年总的消费水平在不断增长,其中家用电器、交通通讯所占比例增加幅度较大,从恩格尔系数分析我们得知该村在2008年之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仅为解决温饱问题,而2008年前该村的消费拉动就已经出现了家用电器、交通通讯等因素,说明村中有一些富裕的人对其进行了消费,而这少数富裕的人拉动了该村整体的消费水平,加之全国 CPI指数的增长,村中处于中低等收入水平的群体其消费水平逐渐被拉升,而收入水平决定他们的消费必定跟不上现有的消费水平,最终引起该村的消费收入矛盾,不利于该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提出合理化建议: 1、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脱贫的关键。 要转变农民自然经济条件下的传统观念,树立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新农村建设希望在于培育新农民,而农民培训是当前教育体系中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要逐步构建农村终身教育体系,让绝大部分农民的子女都能上得起学,以防止新的文盲或半文盲的产生,使不同年龄段的农民在农业就业过程中都能不断得到发展。实施好农民工重点实用技术培训政策,对新型农 民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使农民的思想观念、知识水平、职业能力等得到提升。 2、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缩短贫富差距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 完全落实党的政策方针,一村之内建立健全“先富带后富”的经济发展模式,吸纳富裕村民的闲置资金,进行有效二次利用,开设新型工厂,把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化为有效劳动力。鼓励村民贷款,鼓励村民适当减少储蓄资金,以入股的方式参与村办厂矿建设,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要对农村、农民实施倾斜和保护政策,坚持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使农民从粮价低迷的状态中尽快走出来,加大对实际养殖户、运输户及个体商户的政策性补贴,鼓励发展多元产业。集体开展就业培训,组织建立优秀的农民工团队,为社会服务,为村民增收。 3、增加农业产业链,充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础。 以农业项目建设为载体,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现有耕地进行技术分析,引进新品种经济作物、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品质优良、高附加值、开发前景广的新产品,发展农作物链带产业,增设农产品深加工,抓好粮食生产,加快优质品种推广,稳定优质粮面积;大力发展畜牧业,继续抓好果菜规范化种植,建成一批优质生产基地。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4、培养合理消费观念,适应经济发展趋势是农民增收的动力。 要加大国家形势政策的宣讲,培养农民合理的消费观念,整体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大方向靠拢。建立健全各类消费补贴制度,模拟“家电下乡“的形式开展各类刺激消费的活动,比如“服务下乡“、 ”衣服展销月“等,加大农民储蓄资金的流动,带动其经济发展。 5、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制度建设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保证。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农民养老保险办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要逐步覆盖全部农村。健全农村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健全以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障为主,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障制度。 三、创新性与实效性 我们的创新性在于将调查结果结合基尼系数、恩格尔指数等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发现了农村中的贫富分化问题,并提出了合理性的建议。 我们的实效性在于,我们选取了在山西比较典型的一个资源型农村的发展例子,这个农村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为我省乃至我国十二五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一点绵薄的建议。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我们对立璧村的收入消费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而全面的调查,并通过经济学分析发现并研究贫富差距的现象,及农民在转型发展之路中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思考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以及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生活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 思路:①分别对10年来的人均收入、各项消费支出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 ②基于收入、消费理论,将上述两者结合分析,探究收入与居民消费变化幅度以及结构的变化。 ③分析总结及意见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具体从一个典型的有山西村庄代表意义的农村的实际收入和消费情况出发,紧密结合“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要从投资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向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转移,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收入和消费的各项指标,去考虑转型跨越给农民到底带来了什么,对农民的收入和消费结构有什么影响,从而总结思考山西省及其他资源型发展省份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国家政府关注的焦点,如今山西省又成为能源综合改革实验区,山西的农村必将在能源转型发展中具有典型而特殊的代表性。立璧村是典型的正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中下等村,它所处的基本环境以及基本发展状况符合山西省大多数的农村基本现状,对其收入消费各方面作出的分析研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作品摘要

一、立璧村居民收入调查分析 (一)立璧村农民收入来源的变化 (二)立璧村农民收入基尼系数的测算 (三)立璧村农民收入调查小结 近十年来,立璧村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在不断的增加,但是其收入结构不合理,主要依靠的是村民们在村里小煤矿的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拉动的,作为根本地位的农业收入在这十年来的增幅并不是很大,其基础地位没有凸显。由于2008年以来我国政策进行的小煤矿整改关停,造成了该村村民收入的停滞,所以,在以后的发展中,该村要在大力关注发展农业,向土地要效益要收入的同时,注意培养组织农民们的多渠道劳务输出,拓宽村民们的收入渠道,建设真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同时,在近十年的收入调查中涌现出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农村的贫富分化在不断的拉大,两级化越来越严重,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纯收入的提升主要是靠一部分富人拉动的,收入大幅提升的表面下是穷人越开越穷,而富人越来越富的深层问题。 二、立璧村居民消费调查分析 三、调查结论分析 四、针对性建议政策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山西大学第十五届“创新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二等奖”

参考文献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表示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要从投资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向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转移,这将是国家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GDP增速很快,消费率却不升反降的问题。但是在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公平与效率的问题,就农村而言,在自身经济发展不充分收入水平低下的前提下,如何应对消费水平的增长,这就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大最农村社会保障的投资,努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农村社保的各类配套方案。而农村社保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对此类问题的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不仅有利于改变消费预期,对化解社会矛盾也具有重要影响。

调查方式

以家庭为单位,以家庭基本条件为参考,总体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在自然村的分区基础上,每区分发30份左右(随机抽样原则)。 采取的调查方法是在实地调查中采用问卷调查、面谈访问以及村委咨询方法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农民收入增长问题是各界关注的焦点,围绕农民收入增长问题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探讨。陈赔礼(2007)分析了我国农民收入的现状和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若干因素,得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发展乡镇企业、狠抓农业内部机构调整、推进农村实质性税费改革及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的结论 ;朱京燕、王少飞(2002)等认为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民增长出现了来源非农农化、增收因素多元化、收入形式货币化的新特点,立足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思路,积极发展效益农业、特色经济和非农产业,从农业内部和外部俩方面采取措施,开辟增收途径十分必要;蔡昉(2006)在分析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各因素基础上,利用1978-2000年分省数据直接建立了个影响因素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农业经济、工业化、城镇化、出口占GDP比重对农民增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城乡收入差距明显抑制了农民增收;白菊红、袁飞(2008)通过微观调查资料研究了农民收入水平与农村人力资本入间存在的关系,指出劳动力受教育水平越高,人均收入及其抗干扰力和抗波动力都越强,接受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同家庭劳动收入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