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中草药抗癌活性的一种体外筛选方法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能源化工
- 大类: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 简介:
-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中草药抗癌活性体外筛选方法:利用EB作为荧光探针,测定荧光积分强度,并把不同中草药与DNA相互作用定义为作用常数D,D值越大,药物与DNA作用越强,抗癌效果越好,反之越差。
- 详细介绍:
-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中草药抗癌活性体外筛选方法,利用溴化乙锭(EB)作为荧光探针,测定中草药存在下DNA与EB混合液的荧光积分强度,并把不同中草药与DNA相互作用定义为作用常数D,D值越大,药物与DNA作用越强,抗癌效果越好,反之越差。根据D的大小讨论了中草药的抗癌活性,结果表明,本文选取的12种中草药均具有抗癌效果,但强弱程度不同:茜草>夏枯草>刺五加>丹参>人参>西洋参>党参>银杏叶>黄芪>猪苓>吴茱萸>淡竹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的:应用荧光探针法对中草药的抗癌活性进行研究从而提出一种新的体外筛选方法。 思路:利用溴化乙锭(EB)作为探针, 测定抗癌中草药加入DNA后再与荧光探针结合的荧光光谱, 探讨其抗癌活性,并根据相同浓度的不同中草药与DNA的作用常数D确定相互作用强弱,对比抗癌效果,从而进行筛选。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荧光探针法作为一种快速、灵敏的光谱学技术己被广泛地应用于DNA与其它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根据孟广政等人的研究,药物与DNA作用常数越大表示其抗癌效果越好。 近年来, 国内外对毒副作用小、来源于天然的中草药抗肿瘤新药的研究高度重视,但中草药的体外筛选方法主要是生物的MTT法,该法需培养活细胞,繁琐且有毒性。本文提出的荧光探针法,利用光谱法避免了生物实验的毒性,做到方便、快捷。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本文从临床应用的角度进行考虑,提出了一种新的体外筛选方法,用荧光探针法,利用光学原理,无需进行生物实验,方便、快捷、无毒性,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学术论文摘要
-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中草药抗癌活性体外筛选方法,利用溴化乙锭(EB)作为荧光探针,测定中草药存在下DNA与EB混合液的荧光积分强度,并把不同中草药与DNA相互作用定义为作用常数D,D值越大,药物与DNA作用越强,抗癌效果越好,反之越差。根据D的大小讨论了中草药的抗癌活性,结果表明,本文选取的12种中草药均具有抗癌效果,但强弱程度不同:茜草>夏枯草>刺五加>丹参>人参>西洋参>党参>银杏叶>黄芪>猪苓>吴茱萸>淡竹叶。
获奖情况
- 无
鉴定结果
- 未鉴定
参考文献
- [1]咸丽娜, 钱士辉. 抗癌中药研究进展. Chinese Wild Plant Resources(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9, 28(4):1-5. [2]李宏, 姜怀春. 植物药抗肿瘤研究进展. Journal of Chongqing College of Education(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9, 22(6):16-18. [3]丁小平, 肖枚英, 周雅...(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近年来, 国内外对毒副作用小、来源于天然的中草药抗肿瘤新药的研究高度重视。 目前关于中草药抗癌活性的体外筛选方法主要是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是一种检测细胞存活和生长的方法,其检测原理为活细胞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能使外源性MTT还原为水不溶性的蓝紫色结晶甲瓒(Formazan)并沉积在细胞中,而死细胞无此功能。梁永红、侯华新等人(板蓝根二酮B体外抗癌活性研究),MTT...(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