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领导人形象的变迁
小类:
管理
简介:
本文以98名领导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形象分析。分别是,生理形象,领导人的各项平均年龄指标缓慢下降。性别比率,男性有绝对的比重,女性相反;知识形象,高学历成为一种趋势。专业在各个时期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职业形象,领导人的行业结构总体呈现一元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发展形象,呈现出多途径发展趋势。地域形象,华东和华北地区所占的比重较高。 此外,还探讨了社会发展与国家领导人形象发展间的关系。
详细介绍: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到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书记处书记共154名领导人为研究对象。从生理形象、知识形象、职业形象、发展形象、地域形象五个方面进行了定量描述和分析,初步展示了从第十二届到第十七届中国政治领导人的年龄,性别、学历、专业、行业、经历的变化趋势。 从生理形象看,我国政治领导人的进入中央的年龄(特指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的年龄)普遍呈现下降趋势,入党年龄刚开始保持缓慢上升状态但在近年来保持相对平稳,工作年龄在前期保持平稳,中期快速上升,后期又在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性别比率,男女所占比重基本比较稳定。男性在国家领导层中占有绝对的比重,相反女性的比重比较小。 从知识形象看,高学历成为一种趋势,从改革开放以后的整个时期都呈现出一种迅速提高的走向。专业化结构在各个时期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前期人文学科和理工学科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理工学科的增长势头更猛,在中期理工学科的比重仍在上升但是人文学科的比重却在下降,呈现两极发展的趋向,到后期理工学科的比重在迅速下降,相对的理工学科的比重在迅速上升,呈现两极相持平的趋向。 从职业形象看,我国政治领导人的行业结构总体呈现一元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其中工业和机关部队这两种行业经历所占比重历年来比较大,改革开放以来比重仍然较大。 从发展形象看,也呈现出一元向多元发展的趋势。其中国有企业路径和机关路径总体呈现前期上升,后期下降的趋势。共青团路径、大学路径和研究机构路径在前期和后其中都曾出现过并且占据比重很小,中间出现过断层。 从地域形象看,华东和华北地区在国家政治领导人出生地域中所占的比较高,而东北、中南、西北和西南地区所占比重相对较小。这是教育、社会、历史传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我国政治领导人形象变迁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之间的联系。即社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领导人的发展,同时国家领导人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分析社会发展与国家领导人形象变迁之间的关系,剖析领导人形象的变迁历程,总结发展规律和趋势。 基本思路:从网上搜集154名领导人的个人简历,从中采集他们的年龄、性别、籍贯、学历、家庭背景、行业职业、工作经历等7个项目的信息,然后进行统计,从生理形象、知识形象、职业形象、发展形象、地域形象等方面对国家领导人的形象及其变化规律、原因,分析其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采用内容分析法,搜集国家领导人的简历,内容具体详细,真实可靠。对资料进行信息提取,然后进行定量分析,分类统计,科学有效。根据政治学理论建立了关于国家政治领导人形象的理论模型,据此进行深入分析。 先进性和独特之处:目前学术界在国家领导人形象变迁方面的研究还比较零散,系统深入的研究还不够。本文选择了此研究点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尝试提出国家政治领导人形象的理论模型,充实内容。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探究我国政治领导人形象的变迁过程,深化人们对政治领导人形象变迁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 2、了解我国政治领导人形象变迁的规律,预测未来政治领导人的形象,帮助人们把握我国政治发展的脉搏。 3、建立国家政治领导人形象的理论模型,对我国政治领导人形象的变迁进行理论分析,为学术界进行这方面研究提供参考。

作品摘要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到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书记处书记共98名领导人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定量描述和分析,初步展示了从第十二届到第十七届中国政治领导人的年龄,性别、学历、专业、行业、经历的变化趋势。 从生理形象看,我国政治领导人的各项年龄指标普遍呈现下降趋势,性别比率,男女所占比重基本比较稳定。男性在国家领导层中占有绝对的比重,相反女性的比重比较小;从知识形象看,高学历成为一种趋势,从改革开放以后的整个时期都呈现出一种迅速提高的走向。专业化结构在各个时期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从职业形象看,我国政治领导人的行业结构总体呈现一元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其中工业和机关部队这两种行业经历所占比重历年来比较大,改革开放以来比重仍然较大;从发展形象看,也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从地域形象看,华东和华北地区在国家政治领导人出生地域中所占的比较高,。这是教育、社会、历史传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其他所占比重相对较小。 此外,本文探讨了社会发展与国家领导人形象发展之间的关系。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任建英. 转型时期的妇女形象与大众传媒的导向作用[N],新闻大学,1998. [2]风笑天. 社会学研究方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英罗. 当代社会学研究解析[M],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 [4]苏国勋. 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5]罗荣渠,牛大勇. 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6]费正清,麦克法夸尔.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7]龙永枢、杨伟光. 领导者媒介形象设计[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8]杨兴锋. 高度决定影响力[M]. 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 [9]李成言. 现代行政领导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0]朱定新. 媒介素养与领导水平研究[J] .安康师专学报,2006,(2). [11]王雁. 中国电视媒介中的领导人形象研究[N]. 中国传媒大学,2009.

调查方式

本文采用的是内容分析的方法。它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它主要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趋势分析、现状分析、比较分析和意向分析。适用范围较广,适于的内容一般应具有能重复操作。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关于对国家领导人形象变迁的研究,目前相关领域的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具有相似研究的有以下方面: (一) 关于政治领导人形象的研究 《浅议跨世纪政治家素质的特征及其培养》,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6年第01期,包松竹认为当今世界格局的复杂多变更是要录跨世纪政治家必须具有远见卓识、雄韬大略的政治素质。一个政治家多方面的素养、气质是一个艰巨的培养和实践积累的形成过程。政治家本身就是实践活动家.政治家的素质,其独特的个性、心理、政治行为,包括表达、交往、创造、自控、操作等实践活动能力都是在长期的实践中艰苦磨炼形成的。 《基于社会性个人视角的政府领导人形象塑造》,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期刊,2006年第03期,王薇、龚华生认为政府形象是政府整体形象与政府个体形象的统一。政府领导人是政府组织的核心人物和精神领袖,良好的政府领导人形象不仅会对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和政府公务员起到积极的精神导向作用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还会在公众中产生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能够有效地推进和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 《中国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中外领导人形象研究》中国传媒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高星认为国家领导人通过不同的媒介方式展现了不同的领导人形象。比如,对重大外事活动进行直播体现出领导人对国家外交能力与自身表现已越来越自信。电视新闻纪录片可以全方位展示已经过世或卸任的领导人形象。两会和现场直播可以体现出国家领导人睿智、幽默、风趣的风格也向世界展示了我国领导人的风采和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二)关于省部级领导干部形象的研究 《 "60后"省部级干部成长分析 》,党政干部文摘,2008年第8期,刘俊生认为省部级干部的成长有六大从政路径。第一类是机关路径,机关路径又分两种情况,即高层机关路径和基层机关路径。第二类是共青团路径,第三类是国有企业路径,第四类是大学路径,第五类是研究机构路径,第六类为其他路径,包括从新闻媒体单位、作家协会和军队。 《中国优化官员年龄结构 60后官员主政各省市》,中国新华网,2008年01月07日,魏蓝认为一方面“六○后”都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后上大学、参加工作的,他们所接触的都是解放思想,善于把握各种新理念、新思路,同时也比较熟悉现代管理方式和国际规则,这正是目前中国推进改革发展所急需的。另一方面,传统理工科出身的干部所形成的“工程师治国”局面正日益改变。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