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运用定量电子探针微区扫描分析技术研究沙尘暴对黄海大气边界层气溶胶成分的影响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能源化工
- 大类: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 简介:
- 运用定量电子探针微区扫描分析技术(EPMA)研究黄海大气边界层气溶胶颗粒在正常天气及沙尘暴天气下化学组分间的差异。分析发现,来自土壤的颗粒最多,以下依次是富含碳、氮、氧的液滴颗粒、新鲜海盐、含碳颗粒、含铁颗粒、飞灰以及含C、N、O、S的液滴颗粒。沙尘暴期间,富含C、N、O的液滴颗粒和含硝酸盐的二次土壤颗粒大量增加,说明春季沙尘暴可能是各种含氮物质尤其是NOx(或HNO3)和NH3的重要携带者。
- 详细介绍:
- 运用定量电子探针微区扫描分析技术(EPMA)研究黄海大气边界层气溶胶颗粒在正常天气及沙尘暴天气下化学组分间的差异。分析发现,来自土壤的颗粒最多,以下依次是富含碳(C)、氮(N)、氧(O)的液滴颗粒、新鲜海盐、含碳颗粒、含铁颗粒、飞灰以及含C、N、O、S的液滴颗粒。沙尘暴期间,富含C、N、O的液滴颗粒和含硝酸盐的二次土壤颗粒大量增加,说明春季沙尘暴可能是各种含氮物质尤其是NOx...(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的:掌握沙尘暴在海洋大气边界层传输过程中颗粒物成分变化,为阐明沙尘暴对气候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奠定基础。 基本思路:沿渤海和黄海海面采集正常天气和沙尘暴天气下大气气溶胶颗粒,通过定量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研究沙尘暴传输过程中颗粒物大小、形貌、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科学性:通过比较正常天气和沙尘暴天气下海洋大气边界层气溶胶颗粒的化学组成变化,为阐明沙尘暴对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先进性:定量EPMA不但可以观察到大气颗粒的大小和形貌,而且可以掌握每一个颗粒的化学组成,能获得比“全样分析”更丰富的信息。 独特之处:方法独特,目前掌握定量EPMA技术的人很少;思路独特,通过在海面上收集沙尘暴和非沙尘暴颗粒,并比较其成分的不同。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应用价值:开创了定量EPMA研究沙尘暴在海洋大气边界层传输时其颗粒物的成分变化规律的应用.运用该方法可以研究不同地区(如城市和农村、室内和室外)、不同天气(如沙尘天气、灰霾天气、阴雨天气)下大气颗粒物成分变化,在地球科学、环境化学、医学等领域均可以应用。 现实意义:有助于了解沙尘暴对海洋大气边界层气溶胶成分的影响,有助于认识沙尘暴对大气环境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危害。
学术论文摘要
- 运用Dekati PM10冲击式颗粒采样器于2006年4月28日-5月1日在渤海、黄海大气边界层采集正常天气和沙尘暴天气下气溶胶颗粒样品,采样地点依次为渤海(近天津港)、渤海海峡、黄海(近韩国仁川港),沙尘暴天气时采集的样品分别为D1、D2、D3,非沙尘暴天气时的样品为N3、N2、N1。通过定量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quantitative electron probe micr...(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
- 无
鉴定结果
- 该作品数据真实,方法可靠,结论明确,为申报者本人成果。
参考文献
- 定量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法(quantitative EPMA),也称低原子序数颗粒物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法(low-Z EPMA),技术文献目录如下 1.Geng, H., Jung, H.-J., Park, Y. M., Hwang, H. J., Kim, H. K., Kim, Y. J., Sunwoo, Y., and Ro, C.-U.: Morphological ...(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沙尘暴指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现象;强沙尘暴指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非常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0.5km的天气现象。沙尘暴天气过程所产生的沙尘气溶胶微粒在输送过程中不断地沉降、扩散和稀释, 但粒径在0.5~4.0μm的沙尘气溶胶粒子具有远距离输送的能力,可随大气环流输送到较远的地方去,对那里的天气和气候产生影响。例如,中国西北地区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