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反思
小类:
教育
简介: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教育作为软实力事关国家兴衰。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下,作为师范生,我们更应了解新课改并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积极运用,由于客观条件的差异,我们要想认识与解决其中实际而具体的问题,就必须做一些实际的调查,为此,我们团队共调查了八名教师,主要从七个方面展开调查,一、学习、培训和研讨。二、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三、课程管理方面。四、教学方面。五、教学评价。六、学生和家长。七、综合分析。
详细介绍: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教育作为软实力事关国家兴衰。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大环境背景下,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风起云涌,也使教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折更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期盼。2004年: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试行新课改,2005年: 江苏、天津、福建、浙江、...(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通过对一线中学思想政治老师的深入调查,了解他们对新课程的反思,发现新课程实施和教师思想和行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思路:本论文从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对自身的学习、培训和研讨方面的感受,对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理解,以及对新课程教学及其评价的认识等方面了解新课程实施的真实情况、对教师的影响,以及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态度和真实的想法,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中学思想政治教师思想行为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本项调查从不同的地区寻找具有代表性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师,通过深入的实地访谈调查,了掌握了真实、深入、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先进性:目前虽然有一些关于思想政治新课程实施状况的研究,但是大多数比较宏观。我们的调查研究是在课程理论指导下,在全国三个省进行的调查,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分布范围广,被调查者具有典型性,调查很深入、细致。最大的独特之处是选择了思想政治教师的反思这个角度对新课程改革进行研究。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对思想政治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思想和行为提出建议,帮助他们改进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2.对思想政治新课程实施提出建议,为教育管理者认识相关问题,改进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总之,希望通过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对新课程的反思”的调查,促进新课程改革和中学教师的发展。

作品摘要

高中新课改开始试点,到如今已经七年,其中有成功有失败,我们团队调查了八名高中政治教师。我们主要从七个方面展开调查,看到了成功,也发现了问题。一、学习、培训和研讨。大部分的老师都是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不同方式了解新课改,由于没有经验,各学校间需要参加相关的培训,但是这些培训,很多都流于形式。二、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老师们都认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考试等的参照物,但是教科书要贴近学生...(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本团队的调查报告在忻州师范学院政史系2010—2011学年寒假社会调查报告评比中获得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三个优秀奖,并评为“优秀团队”。

参考文献

1.闫艳、程治国,倾听理性和理性之外的声音——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一线教师教学实践的反思,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年第10期; 2.陈富、柴江,西北地区中小学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评价,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年第8卷第4期; 3.苏艳芬,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课堂低效率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4.张建伟,反思——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新思路,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访谈调查、走访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新课程已经实施了一些年了,但是就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对于“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反思”进行研究的极少,大多数相关研究是从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方面进行的研究。其中与我们相关的有以下一些资料: (一)有关教师对新课程认识的研究 1.陈富、柴江的《西北地区中小学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评价》(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年第8卷第4期)中指出国家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在西...(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