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扶贫支教对师范大学生学习观的积极影响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教育
- 简介:
- 目前许多师范院校都相继采用“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以下简称“扶贫支教”)”的教育实习模式,对大学生学习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以忻州师范学院扶贫支教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希望通过对实习支教前后的大学生进行比较,发现他们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需要等方面的变化,发现问题,探求对策,并做好积极的教育引导工作,更好地推进师范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我国教育改革的进行。
- 详细介绍:
-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是当代大学生成才立业的基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试验田,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受到更多人的关注,而目前许多师范院校都相继采用“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以下简称“扶贫支教”)”的实践教学模式,因此,这项教学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学习观是否产生影响、产生什么影响成为我们探讨的问题。为此,我们以忻州师范学院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希望通过对实习支教前后的大学生进行比较,发现他们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需要等方面的变化,以了解扶贫支教对大学生学习观的影响,发现问题,探求对策,并做好积极的教育引导工作,更好地推进师范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我国教育改革的进行。 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1、扶贫支教对师范大学生的学习目的与动机的影响:学习目的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更加明确;学生的职业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更多师范大学生愿意服务到落后农村地区。 2、扶贫支教对师范大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相比扶贫支教前,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的努力程度上有很大提高;大学生应对学习中困难和挫折的能力提高。 3、扶贫支教对学师范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相比扶贫支教前,大学生有了更加明确的学习计划,对在校时间分配更加科学、合理;大学生更加注重在实践中学习。 4、扶贫支教对大学生学习需要的影响:相比支教前,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环境有了新的认识;扶贫支教后,大学生明显感到自己多方面的知识(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专业知识、医学知识、其他方面知识)缺乏,迫切需要在自己以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和提高;扶贫支教后,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多方面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需要提高。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的:目前扶贫支教作为部分师范院校的一种教育实习方式,对师范大学生的学习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课题希望通过调查,了解支教大学生学习观念变化的状况和原因,提出有益的建议。 基本思路:学习观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需要等,因此,本课题主要从这四个方面来进行调查分析,进一步提出有价值的结论和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科学性、先进性:(1)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2)调查范围广泛。(3)调查方式采用问卷和访谈两种。(4)调查内容涉及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需要等方面。 独特之处:扶贫支教对大学生成长有重要影响,但是关于扶贫支教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研究甚少,而扶贫支教对师范大学生学习观的影响的研究还几乎无人涉及,这也是我们本调查报告的创新所在。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通过对扶贫支教对大学生学习观影响的研究,有助于引导接过支教接力棒的群体对扶贫支教持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扶贫支教这项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实行,有助于了解扶贫支教大学生学习观上的变化状况,以适时、及时调整大学生的培养方案,最大限度开发大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作品摘要
- 目前许多师范院校都相继采用“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以下简称“扶贫支教”)”的教育实习模式,对大学生学习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以忻州师范学院扶贫支教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希望通过对实习支教前后的大学生进行比较,发现他们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需要等方面的变化,发现问题,探求对策,并做好积极的教育引导工作,更好地推进师范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我国教育改革的进行。 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1、扶贫支教对师范大学生的学习目的与动机的影响: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同时由以前的单一性目标变得丰富化和实际化,学习动机更加蓬勃。 2、扶贫支教对师范大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学习的努力程度上有很大提高,同时在学习的侧重点上有了转变,对自身教育的技能提高有了更高的要求。 3、扶贫支教对学师范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对实践中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实践出真知,由以前的机械性和被动性转变为不断地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同时学习计划的制定更加完备。 4、扶贫支教对大学生学习需要的影响:对于学习环境的要求不再突出,对自身职业道德、教学管理能力、医学常识等方面的学习需求提高。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本调查团队成员2011年寒假进行了个案访谈调查,42份调查报告中有8份获得忻州师范学院政史系2010-2011学年寒假社会调查报告奖,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优秀奖3名。
参考文献
- 1、韦芳. 实习支教_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新途径——以河池学院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为例[J].河池学院学报,2009,29(3). 2、刘茗,王鑫. 顶岗实习支教———师范生成长的必由之路 [J]. 辽宁教育研究,2008,(10). 3、刘化民. 论“顶岗支教”对师范生人生观的影响[J]. 绥化学院学报,2010,30(2). 4、尹小石,裴云. 地方师范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新途径[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6). 5、庄严.师范生培养模式新探索[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7). 6、卫小慧, 瞿堃.免费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现状调查与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 7、冉亚辉,包翠秋. 支教实习模式及其实践反思[J]. 上海教育科研, 2006,(11) . 8、陆健. 顶岗实习支教教师专业能力养成的新路径[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25(4). 9、郝瑞经. 扶贫顶岗支教与大学生的成长[J]. 科技信息, 2007,(33).
调查方式
- 调查问卷、个别交谈、现场采访、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1998年7月6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实施青年志愿者支教扶贫接力计划有关政策的意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科教兴国战略和国家“八大扶贫攻坚计划”,充分开发青年人力资源,促进广大青年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同时缓解贫困地区教师数量不足,质量偏低的问题。 1998年开始,青年志愿者支教扶贫接力计划开始施行,全国多所大学开展了扶贫支教活动。 国内已经出现了一些扶贫支教相关的论文成果,如罗赋福的《浅谈支教与民族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徐洪林的《对口支教现状及其对策》,向桥、云阿荣《解读大学生西部支教运动》,冉亚辉、包翠秋的《支教实习模式及其实践反思》,陈大柔、谢艳的《高校教育扶贫的问题及对策》等,相关作者分别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对农村教育的影响、支教实践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方面进行论述。 近几年来关于扶贫支教对大学生影响的文章数量逐渐增多,研究角度集中在以下几方面:扶贫支教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影响、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影响、对专业发展的影响等,比如韦芳的《实习支教: 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新途径——以河池学院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为例》、陆健的《顶岗实习支教:教师专业能力养成的新路径》、陈榕烽的《支教活动对师范生职业道德培养的作用》等,或从宏观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如刘茗、王鑫的《顶岗实习支教———师范生成长的必由之路》、岳瑞波的《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惠泽大学生》等。但是关于扶贫支教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还缺乏深入、具体的研究,而扶贫支教对师范大学生学习观的影响的研究还几乎无人涉及,这也是本调查报告的创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