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间歇性多工位级进冲裁模提速装置
小类:
机械与控制
简介:
传统的间歇性多工位级进冲裁模是通过电控箱控制气缸动作的模式来实现间歇冲裁这一功能。但该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受外界影响很大(如气缸受气压大小影响其动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等)限制了高速冲模所能达到的(SPM>800),从而制约了冲压零件生产效率和零件生产制造成本。
详细介绍:
传统的间歇性多工位级进冲裁模是通过电控箱控制气缸动作的模式来实现间歇冲裁这一功能。但该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受外界影响很大(如气缸受气压大小影响其动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等)限制了高速冲模所能达到的(SPM>800),从而制约了冲压零件生产效率和零件生产制造成本。为彻底突破这一瓶颈。冲压模具制造急需一种精密灵巧的机械传动来替代气缸系统,以满足间隔性冲裁或成形的功能和快速动作的双重需求,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疏缓产能压力。

作品图片

  • 间歇性多工位级进冲裁模提速装置
  • 间歇性多工位级进冲裁模提速装置
  • 间歇性多工位级进冲裁模提速装置
  • 间歇性多工位级进冲裁模提速装置
  • 间歇性多工位级进冲裁模提速装置

作品专业信息

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创新点: 1) 本机构采用机械传动设计,避免了从传统气动机构因气压、辅助设施等其他因素所造成的较低的生产效率。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可极大提高生产同类产品的中小型企业的生产效率。) 2) 本机构直接与模具相连,无需其他辅助设备,且结构简单,性能可靠,造价低廉。对生产坏境要求较低,互换性强,适用于多数不同频率间歇性冲裁模。 专业技术指标:本机构主要技术指标为每分钟冲程次数(即SPM),传统电控箱控制气缸动作由于受气压与气缸本身设计因素(充气与放气动作需要较多时间)因此其SPM<500,企业中在实际调试完毕情况大约为350-400之间。本机构通过机械传动方式避免了上述情况,使其SPM>800。

科学性、先进性

传统的间歇性多工位级进冲裁模是通过电控箱控制气缸动作的模式来实现间歇冲裁这一功能。但该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受外界影响很大(如气缸受气压大小影响其动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等)限制了高速冲模所能达到的(SPM>800),极大地制约了冲压零件生产效率和零件生产制造成本。 多工位级进模间歇冲压提速装置可有效的解决该问题,多工位级进模间歇冲压提速装置采用机械传动的方式替代了传统气缸系统,从而避免传统设计中气缸本身缺陷所带来的问题,通过棘轮传动,凸轮变频等方式解决多工位级进冲压模的间歇间歇性功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疏缓产能压力。(详见附录)

获奖情况及鉴定结果

作品所处阶段

配合企业提速改善,目前已完成新型间歇冲压机构设计。

技术转让方式

作品可展示的形式

文字,图片,图纸(去参数)

使用说明,技术特点和优势,适应范围,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市场分析,经济效益预测

本装置为间歇性冲压多工位级进模速度提升而研制,主要利用凸轮、推杆、复位弹簧来调整凸模的高度,从而实现间歇冲压的功能,使多工位级进模迈向多功能智能化,同时,也为传统的机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与传统的气动间歇机构相比,此新型机构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小、精度高、结构精巧,并且能显著提高多工位级进冲压速度,实现高速级进冲压。 目前,间歇性多工位主要适用于冲制厚度较薄(一般不超过2mm)、产量大,形状复杂、精度要求较高的中、小型零件。用这种模具冲制的零件,精度可达IT10级。特别适用于智能化和专业化控制的电子产品零件规模生产过程中。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在连接器系列产品中,由于产品设计及一些工段制程需要,许多类型的冲压零件在冲压工艺中需要间隔性的冲裁或成形,并通过级进冲压生产。例如,电子产品中的连接器端子常常需要组合后作为嵌件,在塑料模中精密定位后注塑成型。为提高注塑的生产效率,塑料模拟以一模多件的形式生产,故需将多个冲压零件组成一片。鉴于自动冲床工作的连续性,级进模上须设置一间歇机构,级进冲压生产过程中每隔几个冲压行程,切断凸模工作一次以完成零件多组一片的生产。这种切断凸模的间歇冲裁需要一种特定的机构来控制完成。传统的机构设计采用电控箱控制气缸动作的模式来实现这一需求,但气缸易受气压不足等外界因素影响其动作的稳定性和时效性,造成废品率较高且冲压速度较低,制约了零件生产效率的提升和制造成本的降低。(目前类似产品由气缸控制其冲压速度不足400冲次/分钟,废品率约为20%。) 本项目拟研制开发一种精密灵巧的机械传动装置来代替气缸系统,以满足间歇性冲裁或成形的功能和高速冲压的双重需求。在此基础上探讨相似系列产品多工位级进模共用技术及其冲速提升并键技术,力争突破高速精密级进冲压中的关键共性技术,创建有一定影响力的模具高新技术创新平台。同时培养我省高校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加强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的战略。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