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基于循环经济的海洋主导产业选择及其产业链优化研究----以滨海新区为例
小类:
管理
简介:
海洋经济做为区域经济的新增长动力,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生态循环型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带动。本文根据海洋产业选择的特点,结合循环经济的原则要求,对传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进行基于循环经济的改进,在此基础上构建海洋循环经济型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洋主导产业进行实证研究,并运用物质流分析工具对主导产业的优化提出合理建议。
详细介绍:
发展海洋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海洋循环经济作为滨海新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加快发展必将有力推动滨海新区新一轮开发开放,为天津乃至环渤海地区加快发展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如何发展海洋循环经济,如何在明确滨海新区功能定位和区位条件的基础上,选择符合自身特色的海洋循环经济发展路径,是理论和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以主导产业选择理论、产业生态化理论和海洋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为指导,将助推海洋循环经济大发展的着力点置于产业层面,对滨海新区海洋循环经济产业选择及其产业链优化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 (1)追溯了海洋循环经济产业选择的理论基础,分析了滨海新区发展海洋经济的基础条件,介绍了主要海洋产业的发展现状;明确了滨海新区海洋产业发展总体思路,提出了促进海洋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2)明确了滨海新区海洋产业选择的范围,依据其海洋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思路,在借鉴陆域产业选择指标的基础上,根据海洋经济特点以及循环经济的要求,从经济、生态和环境三个维度对滨海新区海洋产业选择展开分析。 (3)运用熵值法对滨海新区海洋产业选择问题进行定量研究,初步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海洋产业。计算结果表明海水综合利用业是滨海新区海洋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首选目标。 (4)以滨海新区北疆电厂为例,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通过对其海水综合利用产业链的资源、废料投入产出总量和比例关系的分析,指出海水综合利用产业链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创新、产业促进四个方面提出优化建议,以促进滨海新区海水综合利用产业的健康发展。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概述了海洋经济相关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提出海洋循环经济主导产业选择的具体内容和研究步骤;论述了滨海新区海洋产业发展总体思路,给出海洋主导产业选择总体方向;构建滨海新区海洋循环经济主导产业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综合评价研究方法;最后,以海水综合利用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物质流分析工具,分析产业链现存问题,并给出合理化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研究特色:综合运用循环经济、产业经济等理论,从循环经济角度对天津滨海新区海洋主导产业选择及其产业链优化问题进行研究。 创新之处: (1)从循环经济角度对区域海洋主导产业选择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求实现滨海新区海洋循环经济产业选择的研究方法。 (2)以北疆电厂海水综合利用产业链为例,运用物质流分析法,对海水综合利用产业链进行优化研究,分析该产业链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通过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纳入产业经济研究范畴,丰富和完善了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和循环经济等理论,有助于强化循环经济在海洋产业选择及其优化中的指导作用。 现实意义:对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和引导作用,将为其他地区发展生态型海洋产业发挥启示性作用,并对如何实现我国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思路。

作品摘要

随着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天津海洋经济迅猛发展,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突出。而如何选择适合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导产业,实现经济与环境、人与生态的和谐共处是天津海洋经济发展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借鉴陆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从生态产业化角度出发,通过构建海洋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选取适合天津发展的循环经济型主导产业。在此基础上,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海洋主导产业进行分析,提出海洋产业链生态优化的合理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获得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2009-2010年科技立项校级奖。

参考文献

[1]丰立祥等.基于极大熵准则区域生态主导产业的选择[J].工程技术管理.2008.08. [2]顾六宝,李林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综合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3]张魁伟.区域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08. [4]纪建跃,林则夫.环渤海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选择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5]邱菀华.管理决策与应用熵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6]郭显光.改进的熵值法及其在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8.12. [7]潘安兴,王芳.基于熵值法的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以四川省为例[J].农机化研究.2008.07. [8]王军等.物质流分析方法的理论及其应用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16(4). [9]黄河平等.物质流分析研究述评[J].生态学报.2007.27(1). [10]刘征等.我国磷资源产业物质流分析[J].现代化工.2005.25(6). [11]黄晓芬,褚大建.上海市2003年物质流分析研究[C].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北京: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1). [12]柴金艳.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优化[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6.17(6). [13]李健等.生态工业园区产业结构物质流分析[J].现代财经2006.26(10).

调查方式

人员介绍 亲临实践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990年,联合国通过决议,敦促各国把开发利用海洋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1992年,联合国《21世纪议程》指出: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是一种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为全球海洋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国际海洋法律基础,标志着现代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的建立。世界海洋强国更是将目光转向海洋,纷纷制定适合本国的海洋发展战略,加大对海洋的开发、管理力度。随着陆域资源的短缺、人口的增长、环境的破坏以及生态系统的恶化,海洋开发利用的力度、广度逐渐增强。国际海洋开发呈现以下特点:沿海国家把开发海洋列为基本国策,海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应用于海洋经济开发;国际间争夺海洋资源与捍卫海洋国土权益的斗争日益激烈。 20世纪末,我国意识到海洋开发的重要性,将海洋开发提到国家战略发展高度,制订了一系列的长远发展规划。同时,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及丰富的海洋资源为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海洋经济初具规模,产业门类逐步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海洋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海洋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于海洋产业的蓬勃大发展。面对资源环境生态约束,确定区域海洋主导产业,发挥主导产业的拉动和扩散作用,带动区域产业积聚发展,就成为促进区域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