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经济
- 简介:
- 作品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以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为基础,立足经济实际研究第三产业的发展模式。研究中构建了第三产业发展模式综合分析框架,从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第三产业与其它产业、三次产业与其内部行业发展的关联分析中,明确了河南省经济增长、三次产业、内部行业间的联系,进而探求第三产业发展的最佳模式;并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明确了其对第三产业的不同促进作用,为保证河南省各产业间合理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决策支持。
- 详细介绍:
- 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但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表现,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随着河南省经济的飞速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问题逐渐成为关系社会经济全局的大问题。徐光春同志曾在讲话中指出虽然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各方面发展形势都很好,但比较而言,第三产...(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的:通过定量分析,提出第三产业发展的思路,为进一步促进河南省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特别是今后第三产业的发展战略提供可借鉴的观点。 思路:(1)在归纳分析基础上,构建理论研究模型;(2)对河南省经济增长与三次产业、三次产业及内部行业、第三产业与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研究经济增长与三次产业、各产业及行业间的影响关系,以国民经济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为基础,分析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立足河南省经济和产业发展实际,以国民经济与产业结构、三次产业之间及各产业与内部行业之间协调发展为基础,利用灰色理论对第三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综合分析,构建发展模式综合分析框架,科学性、系统性强。表现在:⑴、运用综合分析方法,探求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关系及第三产业与其它产业发展的关联分析,得到第三产业发展的最佳模式;⑵、确定第三产业发展影响因素,运用灰色理论方法,确定主要因素,引导和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实际应用价值:①明确了河南省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三次产业之间的联系以及各产业与内部行业之间的联系,为河南省第三产业政策制定的依据。②分析了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明确了各因素对第三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现实意义: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的研究,找出符合河南省经济特色的第三产业发展模式,为解决河南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产业之间合理有序的发展,构建科学的第三产业发展模式提供政策制定的依据。
作品摘要
- 本作品紧密围绕河南省第三产业的发展这一主题,在充分占有文献并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河南省的国民经济与三次产业、三次产业与其内部行业、第三产业与其影响因素三个层次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研究经济增长与三次产业、各产业及行业间的影响关系,以国民经济与产业结构、三次产业之间协调发展为基础,立足河南国民经济实际分析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 本作品首先介绍了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作品阶段性成果:论文《基于灰色理论的河南省产业协调及第三产业发展分析》已在《科技管理研究》(核心)杂志发表。 2010年12月荣获洛阳理工学院第三届“挑战杯”竞赛终审决赛三等奖。
参考文献
- 1、芮明杰 《产业经济学》 [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8 2、高洪森 《区域经济学》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6 3、汤进华等《湖北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联研究》 [J] 统计观察 2008.1 4、白玉红、张晓华《河南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研究》 [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2
调查方式
- 会议、文件、统计报表、个别交谈、统计年鉴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对第三产业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国外,自古典经济学家威廉.佩蒂开始,各个经济学家分别从不同角度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行了研究。主要有:三次产业发展阶段理论、“配第—克拉克定理”、“后工业社会”理论、“新工业主义”理论、“非工业化”理论、“自我服务社会”理论、“成本病(Cost Disease)理论”等7个方面的理论。 我国研究始于1985年,在2000年以后,研究内容和范围逐渐扩大。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