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四川乐山地区鸡枞菌培养特性的初步研究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本作品通过新鲜鸡枞菌子实体的组织分离实验得到鸡枞菌纯菌种,避免了受到杂菌的污染,得到比较纯的菌种,进一步探索了鸡枞菌的培养特性。
详细介绍:
鸡枞(实为“土”字旁+“从”)菌(Termitomyces)隶属于担子菌(Basidiomycotina)、伞菌日(Agaricales)、口蘑科(Trichomatace)、金钱菌属(Collybia)[2],目前我国已报导近20多个种,主要包括:①鸡枞菌(T.albuminosus),别名伞把菇(四川)、豆鸡菇(四川)、白蚁菇(广东)、鸡肉丝菇(福建、台湾),是分别最广、产量最多的一个种。②金黄鸡枞菌,别名黄枞,产于四川。③盾尖鸡枞菌,别名盾盖鸡枞。④粗柄鸡枞菌,别名火把鸡枞菌。⑤灰鸡枞菌,别名真根鸡枞。⑥端圆鸡枞菌。⑦三坛菌,别名三堆菌。鸡枞菌子实体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野生鸡枞菌子实体中蛋白质含量为14.7%,同时含有14.5%的水溶性多糖,超过其它很多种类食用菌菌丝体或子实体。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有益胃、清神、治痔等功效。。鸡枞菌的多糖、麦角甾醇等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降血压、调节免疫机能等作用,因此,鸡枞菌在食品、医药领域颇具开发价值。我国鸡枞菌仅西南、东南省市及台湾的一些地区出产,四川乐山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条件成为鸡枞菌的重要产地之一。然而,由于它严格苛刻条件要求,使得在食用菌人工培养技术相对成熟的今天依然不能实现大规模人工栽培。由于鸡枞菌的担孢子和蚁巢材料上的小白球菌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缓慢甚至不萌发,分离时易受杂菌的污染而难以成功。鉴此,本文探索性地尝试通过组织分离对鸡枞菌进行分离并对其培养特性进行初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鸡枞菌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作品图片

  • 四川乐山地区鸡枞菌培养特性的初步研究
  • 四川乐山地区鸡枞菌培养特性的初步研究
  • 四川乐山地区鸡枞菌培养特性的初步研究
  • 四川乐山地区鸡枞菌培养特性的初步研究
  • 四川乐山地区鸡枞菌培养特性的初步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我们小组对鸡枞菌下面的白蚁蚁巢上的小白球菌进行了初步的分离纯化,通过镜检我们发现其形态与部分文献描述的比较想符合,认识到小白球菌是鸡枞菌属的一个发育阶段;通过实验我们小组还发现不管采用从蚁巢菌圃上挑取小白球菌直接培养,还是通过将小白球菌制成悬浮液涂布培养都很容易被杂菌污染,所以我们准备通过鸡枞菌子实体组织分离进行培养,从而对鸡枞菌的培养特性进行研究。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通过菌丝悬浮液涂布培养观察鸡枞菌菌落形态,以及镜检其菌丝形态为探索鸡枞菌生活史及子实体形成提供理论支持;采用插片法观察鸡枞菌菌丝整个生长过程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解决通过组织分离方法得到的鸡枞菌菌丝仅仅停留在一级菌丝生长阶段的问题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鸡枞菌菌肉细腻、质韧,味如鸡肉丝,含有多种氨基酸、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c及钙、磷等多种矿物元素。菌体鲜甜可口,清香四溢,具有益胃、清神、治痔等药效,近年来医学研究表明其中的多糖、麦角甾醇等活性成分尚具有抗肿瘤、降血脂、调节免疫机能等作用。因此,鸡枞菌在食品、医药领域颇具开发价值。

学术论文摘要

采用新鲜鸡枞菌子实体的组织分离、贴壁分离、孢子分离和从蚁巢材料(小白球菌)分离等方法进行鸡枞菌的分离实验,几种方法中只有组织分离试验得到了鸡枞菌纯菌种(母种),并对分离得到的鸡枞菌母种采用菌丝分离纯化,在此过程中还采用插片法等对鸡枞菌的无性生殖过程进行了探索、制备原种等一系列相关的工作。实验表明:使用培养基A(PDA综合培养基+蚁巢热水浸提物80g/1000mL+抗生素)或培养基B(PDA综合培养基+抗生素),采用常规的组织分离方法能实现鸡枞菌的菌种分离,但是,得到的一级菌种采用常规食用菌制种方法不能得到二级菌种以及三级菌种,培养的鸡枞菌菌丝生长一直都停留在无性繁殖阶段,这不仅为进一步研究鸡枞菌指明一定的方向,同时也为探索鸡枞菌菌种的驯化栽培并实现大规模商业化栽培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获奖情况

鉴定结果

常规组织分离能实现从子实体的菌柄前端组织分离获得母种,鸡枞菌的分生孢子萌发能力较强,蚁巢热水浸提物中有促进鸡枞菌生长的因子,菌落形成中期,在靠近菌落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有小白球菌形成。

参考文献

[1] 陶文沂,敖宗华,许泓瑜,许正宏.药食用真菌生物技术[C].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生物·医药出版分社,2007. [2]龙正海,曾大兴.鸡枞菌培养特性的初步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第26卷第3期,2007(5). [3] 贺新生.鸡枞菌与白蚁的相互关系[J].中国食用菌EDIBLE FUNGI OF CHINA.Vol.14,No.5. [4]李栋,徐海清,李荣春.蚁巢热水浸提物对鸡纵菌丝生长的影响[J].中国食用菌EDIBLE FUNGI OF CHINA,第22卷第3期. [5]曾大兴 谢和 吴龙英.几种分离鸡枞菌的方法研究[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Journal of Mountain Agriculture and Biology 18(2):87—89,1999 [6]贺新生,梁福,贾继东,郑秀琼.粗柄鸡枞菌菌丝体培养和无性繁殖过程研究初报[J]. 微生物学杂志,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1996年9月,第16卷第3期:29.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在我国,鸡枞仅西南、东南省市及台湾的一些地区出产,四川乐山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条件成为鸡枞菌的重要产地之一。然而,由于它严格苛刻条件要求,使得在食用菌人工培养技术相对成熟的今天依然不能实现大规模人工栽培。有市场而无足够产品,让鸡枞菌的成熟培养技术显得弥足重要。 有关鸡枞菌人工栽培研究最多的几方面有:一﹑仿生态生产鸡枞菌的方法,即与白蚁共生种植鸡枞;二﹑鸡枞菌菌丝体液体发酵生产。但这两种方法均存在一定局限性:成本高,对技术要求很高,投资风险大;仿生态法占地多,生产周期长,受地域及环境影响大;液体发酵法只能得到菌丝体,其口感远逊于子实体,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食用需求。因而这两种方法均未得到大规模推广。从理论上讲若鸡枞菌子实体的人工栽培(不依靠白蚁)能获得成功,则其实用性优于以上两种方法。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鸡枞菌子实体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仅靠采集野生菌已不能满足需要且会引发系列生态问题。鉴于此,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实现鸡枞菌子实体的人工栽培及推广显得十分必要。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