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非医学大学生心肺复苏知识的调查与思考
小类:
教育
简介:
心肺复苏是针对呼吸和循环骤停采取的急救措施,是抢救生命最基本的关键技术和方法。心跳呼吸骤停可发生在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有效及时的实施心肺复苏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大学生毕业后将走上各种岗位,成为社会的引导力量,CPR技能既是自身能力和素质的体现,更是先进文明社会的需求。为了解非医学院校大学生对心肺复苏这一基本知识的知晓现状,对新乡市四所非医学院校8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相关状况调查。
详细介绍:
心肺复苏是针对呼吸和循环骤停所采取的急救措施,以人工呼吸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是抢救生命最基本的关键技术和方法。心跳、呼吸骤停可发生在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有效及时的实施心肺复苏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急救观念与水平已成为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标志。大学生毕业后将走上各种岗位,成为社会的引导力量,CPR技能既是自身能力和素质的体现,更是先进文明社会的需求。为了解非医学院校大学生对心肺复苏这一基本知识的知晓现状,对新乡市四所非医学院校8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相关状况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非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知晓率较低:如对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不超过35%,CPR 按压,通气比和CPR 有效指证的知晓率仅为6.7%和16.4%。在发达国家,每3~5人中就有1人熟知急救知识与技能。在荷兰,10 岁儿童就开始接受急救知识教育。瑞士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要接受急救培训。根据我国卫生部统计,我国心跳骤停急救成功率不到1%,全世界的平均水平为2%,发达国家存活率为60%,美国一些城市甚至高达74%。在本次调查中97.0%的学生认为掌握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很重要,1.9%的认为无所谓,只有1.1%的认为不重要。这充分说明非医学院校的大学生有着良好的学习愿望,需要相关部门创造学习条件。在非医学院校中有必要加强大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与培训,让大学生接受系统、规范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增强自身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同时在全社会领域形成急救知识的宣传网络,提高公众对突发事故的急救能力。 针对非医学院校大学生CPR知识的知晓率普遍较低,渴望学习和全面发展的状况,建议:⑴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育教学内容;⑵开设急救课程;⑶编写制作实用、规范的教科书及视频教材,制定培训资质制度;⑷加大校园宣传力度;⑸举办急救活动,营造校园氛围。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了解非医学院校大学生对心肺复苏基本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需求及获取途径。 基本思路:查阅相关文献→设计调查问卷→发放问卷→整理资料→统计数据并进行资料分析→论文撰写。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和调查形式及进行调查小组的培训;对新乡市四所非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收集资料分类统计对比分析。 先进性及独特之处:掌握了非医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知晓情况、学习需求及获取途径;与国外心肺复苏知识知晓现状进行比较,知道了差距;对提高非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基本急救知识水平提出了良好建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作为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本研究通过对非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心肺复苏基本急救知识知晓率与需求现状的调查分析,为非医学院校开展生命教育提供重要参考,为高校实施心肺复苏水平技能培训及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供重要依据。

作品摘要

目的:了解非医学院校大学生对心肺复苏基本急救知识掌握的现状、学习需求及获取途径。为非医学院校开展《基本急救课程》提供依据。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对调查小组进行培训;随机现场调查,对新乡市四所非医学院校8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非医学院校大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如每次人工呼吸时间、人工呼吸吹吸量、人工呼吸次数、心脏按压部位、心脏按压频率、心脏按压深度、CPR按压,通气比、CPR 有效指证的知晓率分别为30.4%、21.2%、20.0%、33.3%、17.2%、14.7%、6.7%、16.4%;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知晓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均P<0.01);大学生对该知识的获取途径分别为电视网络54.5%、学校及家人23.5%、公共场所宣传栏、报栏19.7%、专业培训2.3%;92.4%的大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开设《基本急救知识与技能》课程,53.0%选择由专业教师讲授,38.5%选择以规范的网络视频开设。结论:非医学院校大学生对心肺复苏急救知识掌握状况不佳,来源于农村和城市的知晓率存在显著差异。非医学院校大学生期待开设《基本急救知识与技能》课程,以提高心肺复苏急救水平。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作品已投至《教育探索》,结果等待中。

参考文献

资料显示,1088例院前及急诊科死亡病例中,院前死亡占同期死亡的56.62%[1]。在发达国家,每3~5人中就有1人熟知急救知识与技能[2];瑞士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要接受急救培训[3];但到目前为止,我国从小学到大学都没有完整系统的安全教育、生命教育[4]。我国心跳骤停急救成功率不到1%,而全世界的平均水平为2%,发达国家存活率为60%,美国一些城市甚至高达74%[5]。 [1] 褚沛,张翠杰,李海,等.1088例院前及急诊科死亡病例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3(4):32—34. [2] 魏穗霞,徐小华,邓春梅.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急救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1,21(3);109-112. [3]Osterwalder JJ.Emergency medicine in Switzerland.Ann Emerg Med, 1998,32:245. [4] 刘南平.对建立学校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8(1):80-81 [5]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一册)[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49.

调查方式

采用随机抽查的方法,抽取新乡市四所非医学院校8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已有的研究:国内魏穗霞等对各自学校的调查显示非医学院校大学生心肺复苏这一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不佳。国外:有系统的培训体系和要求,如:瑞士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要接受急救培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从幼儿园入学开始小孩就必须接受使用的应急教育与训练;德国联邦政府规定10~16岁的青少年要接受1.5d的课程学习(心肺复苏、外伤处理),<10岁的儿童可以参加8h急救知识课程学习(主要是心肺复苏知识)。 2.已有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①调查面不足,仅对各自学校进行的的调查;②数量不足;③没有对大学生需求态度的调查,如对高校大学生开设开展生命教育及相关《基本急救知识与技能》课程态度的调查;④没有对大学生《基本急救知识与技能》课程学习模式或途径的调查;⑤资料查找不充分,没有与国外状况进行比较;⑥可行性的建议不足,理论提升不够。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