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广西融水芒篙祭祀活动中的美术与文化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哲学
- 简介:
-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每逢春节期间,当地苗寨举行芒篙祭祀活动,为芒篙舞,这属于傩舞。芒篙的产生取决于人们对“物质资料的生产”与“种的繁衍”这两种基本心理需求。我们在对广西北部地区的融水自治县安陲乡三寸屯作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性的研究方法,探索芒篙祭祀活动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与面具造型艺术。对于芒篙文化传承现状所面临的困境,我们提出三点具体的建设策略。
- 详细介绍:
- 广西元宝山上历来有“野人”的传说,每逢春节期间,当地苗寨举行“野人”祭祀活动,即芒篙舞。芒篙表演者由男青年扮演,头戴面具,身披草衣,四肢用锅黑涂成黑色,手执木棒,伴着芦笙的节奏模拟劳动的动态跳舞。芒篙祭祀作为融水苗族一种民间信仰活动,有明显的社会功能。传说当年发明了芒篙,芒篙所到之处,处处五谷丰登;接触芒篙的人,有病的百病消除;做买卖的生意兴隆;勤劳勇敢的人又夺丰年;那些不听话的...(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的: 为我国传统傩文化和我国面具学的深入研究提供新视野,为我国宗教学、民俗学、少数民族美术史等学科,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料。 思路: 从融水芒篙的族源、名称、发生三个方面追溯它的起源,在此基础上,运用美术学的研究方法,剖析芒篙面具的艺术形式,并展开横向研究,与广西环江毛南族面具进行比较。最后描述芒篙祭祀活动事项,探索融水芒篙祭祀的文化功能,并对芒篙传承面临的困境提出三点具体策略。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科学性: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田野调查法、文献研究法。 先进性: 一、本课题在国内同类内容研究,属首次; 二、本课题的研究提出“亦农亦演”的传承发展模式。 独特性: 广西融水苗族芒篙祭祀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特殊性主要有芒篙名称,芒篙信仰崇拜以及芒篙面具艺术。 从发生学的视角,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芒篙现象的发生。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实际应用价值: 广西融水芒篙祭祀活动中的美术与文化,是对广西民间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研究,适用于我国有关傩文化、面具等文化研究领域的参考。特别是在传承与保护方面,提出的“亦农亦演”发展模式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现实指导意义: 为广西融水县政府和文化部门对芒篙的文化特性与艺术形态的传承与保护提供具体的建议与策略。
作品摘要
-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每逢春节期间,当地苗寨举行芒篙祭祀活动,为芒篙舞。融水芒篙祭祀作为当地一种独特的民间信仰文化现象,带有神秘的原始宗教色彩。芒篙的产生取决于人们对“物质资料的生产”与“种的繁衍”这两种基本心理需求。从芒篙祭祀的社会功能上讲,不管是驱灾降福,还是欢庆佳节,都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了当时人们的心理需要。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首先考虑的是生理需要,即基本的衣食温饱与...(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二零一零年获广西师范大学第十二届大学生“创新杯”社会调查报告类一等奖。
参考文献
- 1.[美]马斯洛 著,马良诚 等译 .人格与动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2.安陲乡首届芒篙节筹备领导小组.苗族芒哥〔R〕.安陲乡文化广播站.1989. 3.杨学芹、安琪.民间美术概论〔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版社,1990. 4.李德洙,吴仕民.广西苗族社会历史调查〔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5.李路阳、吴浩.广西傩文化探幽〔M〕.南宁:广西人民...(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 走访、集体组织、个别交谈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我国同类课题研究水平: 一、性崇拜文化功能论述。我国学术界对广西融水芒篙祭祀的研究是1986年覃桂清在《苗族古代生殖器崇拜》一文中简要提到“芒篙舞”,主要从原始宗教“性”崇拜的角度论述。1999年郑俊秀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面具》一书中,提到融水芒篙面具,始终围绕着再现农耕生活、祈求人口繁殖两个主题论述。 二、芒篙形象的概述。1996年邱若鄰出版的画册《中国巫傩面具艺术》,出现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