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河南省国家级贫困县贫困现状研究——基于31县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经济
- 简介:
- 本文对河南省31个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并以实证研究的结果为依据,提出了这31县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的对策
- 详细介绍:
- 本文主要运用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相关理论,采用了实证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全文共分五部分: 一是导论:包括研究背景、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等; 二是有关贫困和县域经济相关理论概述; 三是31个国家级贫困县经济状况及发展水平测定; 四是31个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的聚类分析,把31个国家级贫困县分成了六类; 五是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并结合各县实际情况,对六种类型贫困县县域经济定性分析,并对各类性贫困县经济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本文以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首先探讨了贫困和县域经济的相关理论;其次,用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对31个县的整体状况进行概括,并用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对31个县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定;再次,对31个县进行聚类分析,并将31县分为6类;最后,综合上述统计分析的结果,并结合各县的实际情况,对6类县域经济做定性分析,并分别对每类的经济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本文对河南省31个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并以实证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了这31县发展经济的对策,在此过程中,本文可能有以下创新:(1)对河南省31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做了较精确的测定;(2)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对31县经济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使得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为结论的客观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理论意义:(1)有利于丰富反贫困理论(2)有利于加强县域经济反贫困理论研究(3)有利于完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 现实意义:(1)河南省贫困人口数量巨大,研究河南省反贫困状况是研究国家扶贫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2)研究河南省贫困县反贫困经验,能够给其他贫困地区的反贫困工作提供参考(3)研究贫困县的经济发展有助于现阶段新农村建设(4)研究贫困县反贫困,有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作品摘要
-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贫困人口多,扶贫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其中被国家确定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31个县,是整个河南省扶贫开发的重点和难点。而这些国家级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关键在于发展县域经济,只有广大贫困县的县域经济实力提高,才能彻底消除贫困。所以研究贫困县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成为研究这些地区反贫困状况的重要工作,这也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文章主要运用了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统...(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无
参考文献
- [1] 闫天池.中国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3-4. [2] 陈端计.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城镇贫困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4. [3] 陈端计,詹向阳.贫困理论研究的历史轨迹与展望[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6(1):15-20. [4] 马克思.资本论(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 问卷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工农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的基本保证,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基层政权、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