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高校田径课程教学休闲化探讨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教育
- 简介:
- 为了适应当前“健康第一”、“休闲体育”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田径课程教学在体育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从“休闲”视角出发,对田径教学休闲化的指导思想、教学组织形式休闲化和评价标准休闲化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探索高校“田径”教学如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进一步推动其在高校的发展。
- 详细介绍:
- 田径”曾一度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但由于田径运动比较单调,技术要求高,体力消耗大,项目枯燥无味,不少学生对之望而生畏,在当今体育教学休闲化和素质教育的冲击下正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如何使“田径”教学适应高校体育教学的需求,推动田径教学的发展,开辟“田径”教学发展的新空间已成为当代田径界人士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为了适应当前“健康第一”、“休闲体育”。 田径教学组织形式的休闲化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其结合自身的兴趣与爱好选择运动项目,激发他们学习田径运动相关技术和参与的积极性,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田径教学组织形式的休闲化是高校体育“田径课程”教学摆脱“边缘化”或“被淘汰”厄运的最有效的手段,是高校体育“田径课程”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为了适应当前“健康第一”、“休闲体育”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田径课程教学在体育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从“休闲”视角出发,对田径教学休闲化的指导思想、教学组织形式休闲化和评价标准休闲化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探索高校“田径”教学如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进一步推动其在高校的发展。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田径”曾一度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但由于田径运动比较单调,技术要求高,体力消耗大,项目枯燥无味,不少学生对之望而生畏,在当今体育教学休闲化和素质教育的冲击下正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如何使“田径”教学适应高校体育教学的需求,推动田径教学的发展,开辟“田径”教学发展的新空间已成为当代田径界人士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为了适应当前“健康第一”、“休闲体育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田径教学组织形式的休闲化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其结合自身的兴趣与爱好选择运动项目,激发他们学习田径运动相关技术和参与的积极性,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田径教学组织形式的休闲化是高校体育“田径课程”教学摆脱“边缘化”或“被淘汰”厄运的最有效的手段,是高校体育“田径课程”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
作品摘要
- [1]何业泉.论休闲体育的和谐价值[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 26(1): 94-96 [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J].中国学校体育. 2002, 6: 4-6 [3]彭文革.普通高校开展休闲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3, 25(4): 72-74 [4]冯岩,陈凤英,金莲坤,等. 21世纪大学生体育与素质教育的探讨性研究[J].体育科学, 2000, 18(4): 31-33 [5]汪正毅,陈丽珠. 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25(2): 225-227 [6]吴燕军,王建军.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实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现状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28(10): 1043-1045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2010年5月获得商丘师范学院优秀论文奖
参考文献
- 选取商丘师范学院体育学院66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340人,女生320人。 以“田径”、“田径教学”和“休闲化”等主题词进行组合,利用学术期刊网(中国知网)查阅相关文献。同时,利用学院图书馆、资料室和其它方式查阅了1990年以后的有关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理论依据。 就高校体育“田径课程教学休闲化”的相关问题,向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广东药学院等体育学院或公共体育部的田径界部分专家、教授进行咨询,探究了田径课程教学休闲化的可行性及其发展趋势。
调查方式
- 问卷调查法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为主导、以经济和闲暇时间为基础的休闲时代的即将来临,正逐步改变着社会生产的结构与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同时,它也在不同程度上冲击着高校教育体制的变革。休闲时代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依然是休闲时代永恒的竞争原则。为适应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培养适合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世界各国都对构建新的体育教育体系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这种现实状况促使我国体育教育界人士,尤其是田径界专家和学者开始重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为主导、以经济和闲暇时间为基础的休闲时代的即将来临,正逐步改变着社会生产的结构与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同时,它也在不同程度上冲击着高校教育体制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