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郑州市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提升对策
小类:
管理
简介:
本作品基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主题,针对郑州市各高校大学生展开实际调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当前郑州市在校大学生志愿者对志愿服务了解不够深入,志愿服务活动类型单一以及志愿者权益保障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为推动郑州市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针对本次调查发现的问题,并参考相关资料,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建议。
详细介绍:
选题背景:国外志愿服务起步较早,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已逐步步入组织化、正规化和系统化的轨道,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运作机制和国际惯例。许多国家在志愿服务立法、志愿服务意识教育等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欧美一些国家在志愿服务的理论研究方面已达到专业化水平。当前我国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面:第一,将青年志愿服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载体的研究;第二,有关志愿服务、志愿精神等基本概念内涵的研究;第三,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对青年志愿服务的研究;第四,从非营利组织、公民社会的角度对青年志愿服务的研究;第五、有关中外志愿服务比较的研究。然而当前郑州市大学校园内的志愿者数量还不够多,志愿服务水平也不高。在此背景之下,我们选定了该课题。 写作目的:本作品目的在于了解现阶段在校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发展状况,掌握郑州市范围内在校大学生对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认知状况及实际参与情况,发现在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进而推动在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创作思路:我们采用非概率抽样方式选取郑州市内、市郊的大学,在校园内通过走访了解、问卷调查、个别交谈等途径获取在校大学生的性别、年级、专业信息以及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参与过的志愿服务等数据,然后用SPSS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后撰写调查报告。 创新价值:本作品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主要体现在: (一)、抽样方法科学:我们使用的方法是滚雪球式抽样方法,符合非概率抽样的基本要求;(二)、统计工具合理:该作品的样本容量511,调查表涉及的项目共计23项。依据样本的数据特征及样本容量,我们选用了SPSS软件作为统计分析工具;(三)、分析方法先进: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是否学生干部、不同性格的被调查者的志愿服务情况,我们选择了列联分析方法,相对其它同类调查报告而言,该分析方法先进。 实际应用价值:本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郑州市在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在校大学生参与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意识的方案,对未来郑州市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机制具有积极地参考作用。

作品图片

  • 郑州市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提升对策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为了发现在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推动郑州市在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我们采用非概率抽样方式选取郑州市内、市郊的大学,在校园内通过走访了解、问卷调查、个别交谈等途径获取在校大学生的姓名、性别、年级、专业信息以及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参与过的志愿服务等数据,然后用SPSS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寻找提升对策,最后撰写调查报告。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一、抽样方法科学:我们使用的方法是滚雪球式抽样方法,符合非概率抽样的基本要求。 二、统计工具合理:该作品的样本容量511,调查表涉及的项目共计23项。依据样本的数据特征及样本容量,我们选用了SPSS软件作为统计分析工具。 三、分析方法先进: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是否学生干部、不同性格的被调查者的志愿服务情况,我们选择了列联分析方法,相对其它同类调查报告而言,该分析方法先进。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郑州市在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在校大学生参与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意识的方案,对未来郑州市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机制具有积极地参考作用。

作品摘要

当前,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是社会志愿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社会志愿服务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大学生则是参与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主力军。为探索在校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现状并寻求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良策,进行了此次调研活动。鉴于在校大学生数量众多的实际,我们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走访、个别访谈等途径获取在校大学生的性别、年级、专业信息以及他们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和参与状况,并采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之后撰写了调查报告。分析结果表明存在如下问题:在校大学生对志愿服务了解不深,志愿服务组织制度不健全以及志愿服务组织规范化程度不够高。据此,调研组认为提升在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水平应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加大志愿服务宣传力度,丰富志愿服务活动类型;规范志愿者技能培训工作,丰富志愿服务经验交流活动;志愿服务经费来源多样化,对志愿者统一精神与物质奖励;健全志愿者权益保障机制,切实维护青年志愿者的合法权益。调研结果对增强在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激励他们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邱皓政.《量化研究与统计分析——SPSS中文视窗版数据分析范例解析》(第一版)【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2】 谭建光 周宏峰.《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中国志愿服务的广东经验》.中国社会文献出版社,2008. 【3】 谭建光.《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十大趋势分析》(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19卷 62期)【J】,2005 【4】 融燕 詹瞻. 对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思考 [J].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07 【5】 刘珊 风笑天. 大学生志愿服务: 动机、类型及问题 [J].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6】 刘畅. 论志愿者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J].教育艺术, 2007. 【7】 北京志愿者协会. 志愿组织建设与管理 [M].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6. 【8】 东北师范大学团委.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状况与发展调查研究[J],2010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个别访谈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当前,志愿服务蓬勃发展,针对志愿服务开展的研究也日渐系统和深入。国外志愿服务起步较早,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已逐步步入组织化、正规化和系统化的轨道,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运作机制和国际惯例。许多国家在志愿服务立法、志愿服务意识教育等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欧美一些国家在志愿服务的理论研究方面已达到专业化水平。 当前我国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将青年志愿服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载体的研究;第二,有关志愿服务、志愿精神等基本概念内涵的研究;第三,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对青年志愿服务的研究;第四,从非营利组织、公民社会的角度对青年志愿服务的研究;第五、有关中外志愿服务比较的研究。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