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百色市大王岭原始森林桫椤资源初探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通过对广西百色市大王岭自然保护区的野生桫椤种群、种类多样性及所在群落的初探,研究了大王岭桫椤种群与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大王岭自然保护区桫椤的数目为8300株,种群密度为10.1×10-2株/㎡。种群分布格局呈集群分布,年龄结构属增长型。桫椤种群所在群落共有蕨类植物33科69属142种。植物科、属的分布型以热带、亚热带占绝对优势;最后,针对桫椤当前现状提出了一些保育措施及合理化建议。
详细介绍:
广西大王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82年,保护区境内有大量的桫椤树,但由于多隐深谷险壑,而不为外界所知。尚未有报道对本区域桫椤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为了进一步明确该区域桫椤资源现状,今后对其种质资源有效的保育及合理开发利用,本课题组从2009年7月起至2010年6月,历时10个月,对大王岭自然保护区的桫椤种质资源现状进行了一次大量、全面、彻底的野外初步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王岭自然保护区桫椤的数目为8300株,种群密度为10.1×10-2株/㎡。种群分布格局呈集群分布,年龄结构属增长型。桫椤种群所在群落共有蕨类植物33科69属142种,多样性指数为4.635。植物科、属的分布型以热带、亚热带占绝对优势,反映了该群落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的南亚热带区系特点;最后,针对桫椤当前现状提出了一些保育措施及合理化建议。

作品图片

  • 百色市大王岭原始森林桫椤资源初探
  • 百色市大王岭原始森林桫椤资源初探
  • 百色市大王岭原始森林桫椤资源初探
  • 百色市大王岭原始森林桫椤资源初探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作品撰写目的: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掌握百色市大王岭自然保护区内桫椤种质资源的数量及分布现状,一方面为本地区桫椤资源的有效保育提高理论依据,同时还为桫椤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基本思路:以实地踏查为主,在参考现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与保护区科技管理人员、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了解桫椤资源现状,综合分析,提供有效的保育措施。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桫椤作为一类重要的蕨类植物,是低等植物进化高等植物中间的一个重要过渡类群,作为世界珍稀濒危植物,在中国分部有限,数量少。在广西主要分部于云贵高原与广西盆地交界处的岩溶地区。当前还未见有对该地区桫椤种质资源的详细地报道。本论文首次详细的介绍了百色市大王岭自然保护区内桫椤种质资源现状,对于该地区桫椤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及合理利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论文较为详细的报道了百色市大王岭自然保护区内桫椤种质资源的数量及分布情况,为本地区桫椤种质资的有效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通过本研究还能为大鲵资源的发展、合理开发利用及人工繁育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学术论文摘要

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被很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本作品通过对广西百色市大王岭自然保护区的野生桫椤种群、种类多样性及所在,研究了大王岭桫椤种群与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大王岭自然保护区桫椤的数目为8300株,种群密度为10.1×10-2株/㎡。种群分布格局呈集群分布,年龄结构属增长型。桫椤种群所在群落共有蕨类植物33科69属142种,多样性指数为4.635。植物科、属的分布型以热带、亚热带占绝对优势,反映了该群落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的南亚热带区系特点;最后,针对桫椤当前现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保育措施及合理开发利用建议。

获奖情况

本作品成果还未在任何会议上宣讲或在任何报期杂志公开发行!

鉴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秦仁昌. 中国蕨类植物科属的系统排列和历史来源[J]. 植物分类学报,1978,16(3):1-1. [2] 贾桂康,苏仕林.广西大王岭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0,(l9);135-136. [4]苏春芹,莫蕤. 广西百色大王岭原始森林风景区气候条件分析[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9,21(2):107-110. [5]苏志,涂方旭.广西太阳总辐射的计算及分布特征[J].广西气象,2003,24(4):34. [6]吴征镒.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型类型[J]. 云南植物研究,1991(增刊IV):1-139. [7]王伯荪,余世孝,彭少麟. 植物群落学实验手册[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9]国家林业局,农业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 [EB/OL]. 5657. [11]宋萍,洪伟,吴承祯,等. 珍稀濒危植物桫椤种群结构与动态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3): 413-418. [12]贾桂康,苏仕林.百色市蕨类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054-13055. [13]程治英,陶国达. 桫椤濒危原因的探讨[J].云南植物研究,1990,12(2):186. [14]敖光辉. 我国桫椤研究进展[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06):37-46.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椤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种群进化 张思玉对福建省永定县笔架山桫椤群落的不同样地、不同层次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进行了分析。在群落垂直结构的5个层次中,桫椤的物种多样性除物种丰富度外其他各项指标在各层次中最大;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种间相遇机率(PIE)分居第2位,群落均匀度则居第3位;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居第1位,但群落均匀度最小;乔木层第1亚层的物种多样性各项指标除群落均匀度居第2位外,其他均最小;藤本物种多样性各项指标居第3位至第4 位 。 敖光辉对四川省荣县金花乡桫椤自然保护区的桫椤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报道了荣县金花乡桫椤自然保护区桫椤群落种群间联结性的研究结果,基于2×2联列表,应用方差分析、ⅹ2-测试、chiai指数、Dice指数和Jaccard指数等系列技术,测定了该自然保护区桫椤群落15个主要种群间的联结性,并以半矩阵和星座图表达测定结果 。 曾庆鹏等应用RAPD方法分析了中国桫椤科6种植物;小羽桫椤、粗齿桫椤、黑桫椤、白桫椤、海南白桫椤、桫椤。经筛选40个引物, 发现14个引物的带型清晰并呈多态性。采用UPGMA法对求出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的结果显示:所研究6种植物明显地聚合为3个类群,支持了夏群对桫椤的分类处理。 2.遗传多样性水平 Hamrick 等在1990 年报道了对165属449个种植物等位酶研究的统计结果表明:植物多态位点平均为50 % ,特有种的遗传变异明显低于广布种。而桫椤多态位点比率只有26.2 % 、27.97 %,大大低于植物平均多态位点,甚至低于窄域种、地区种和特有种,也低于其他珍稀濒危植物,表明其遗传多样性水平很低。 3.群的遗传变异及与其他物种的比较 王艇等用RAPD标记对分布在海南尖峰岭及霸王岭,广东塘朗山、黑石顶及大西山的桫椤孑遗种群进行分析,发现由Shannon 表型多样性、基因频率的Shannon 指数及其基因分化系数求出的结果中,种群间遗传多样性占总遗传多样性的比率依次为79.10%、77.85%和80.69%。而王经源对8个居群65个桫椤样品进行RAPD 标记分析也表明,在检测到的桫椤的遗传变异总量中有64.13%的遗传变异发生在居群间。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