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笔筒树的孢子繁殖及其复壮研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生命科学
- 大类: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 简介:
- 通过无菌培养技术和常规繁殖技术对笔筒树的配子体发育进行观察,并测定光照、温度和pH等对孢子萌发和早期配子体发育的影响。获得配子体发育的最佳培养条件。利用园艺相关技术对孢子体苗进行复壮栽培,待苗高50cm定植于苗圃中。最终获得人工繁殖笔筒树的技术流程。
- 详细介绍:
- 依杜红红等(2009)的方法,观察光照、温度和pH 对孢子萌发和早期配子体发育的影响。采 用1/2MS 培养基,大量和微量元素为MS 培养基的1/2,铁盐和有机物的含量与MS 培养基相同, 每个处理接种5 个培养皿。 接种5 d 后每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情况,直至形成心形原叶体。待多数 配子体达到3 个细胞时,用OLYMPUS-BH2 显微镜观察...(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撰写目的:1、培养科学思维和科研能力;2、探索笔筒树的人工繁殖技术流程;3、为笔筒树的资源保护和园艺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基本思路:1、查阅相关资料,确认该方向研究较薄弱,确定选题;2、通过无菌培养法和常规培养法对笔筒树配子体发育观察,以及利用园艺技术对孢子体苗进行复壮;3、参阅相关书籍和专家意见,整理试验数据,进行数理统计;4、获得笔筒树人工繁殖的技术流程。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根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结果显示,1989-2010年间,全国在笔筒树种苗繁殖方面尚无与笔筒树繁殖有关的专业学术论文发表,本文在该方向上的研究具有独一性。作者研究使用了无菌培养和常规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并利用园艺相关技术。在数据分析中使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使得作品科学严谨。此外,作品将植物生殖生物学研究和园艺开发利用紧密联系到一起,使得该作品应用前景较好。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通过本文研究能为笔筒树的资源保护和园艺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因此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研究确定了孢子萌发的最佳光照,温度和pH条件,摸清了幼苗复壮过程中的各项生理指标,并获得了笔筒树孢子繁殖及其幼苗复壮的技术流程;同时,为恢复笔筒树的种群提供了可能性,使得该文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学术论文摘要
- 研究了笔筒树(Sphaeropteris lepifera)的孢子繁殖及幼苗的复壮。结果表明:光照强度60~80 μmol • m-2 • s-1,温度25 ℃,pH 6.7 为配子体发育较适宜的条件;从孢子体形成开始,幼苗经7个月的复壮生长,叶面高达50 cm,成活率95%以上。
获奖情况
- 马洪娜,李 杨,檀龙颜,刘保东.笔筒树的孢子繁殖及其复壮研究.园 艺 学 报,2010,37(10):1679–1684. 获得2011年哈尔滨师范大学首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鉴定结果
- 无
参考文献
- 1.陈 霞. 2008. 笔筒树配子体及胚的发育 [硕士论文]. 广州:华南农业大学. 2.陈珍传,李 勇,刘保东. 2008. 笔筒树的人工有性繁殖及幼苗管护的研究. 仙湖,7 (4):5–6. 3.杜红红,李 扬,李 东,戴绍军,姜闯道,石 雷. 2009. 光照、温度和pH 值对小黑桫椤孢子萌发及早期配子体发育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17 (2):182–187. 4.福建省...(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笔筒树(Sphaeropteris lepifera)为桫椤科(Cyatheaceae)白桫椤属(Sphaeropteris)植物(张宪春和张丽兵,2004)。它不仅在物种的形成、古生物学和古气候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且在研究中国大陆与台湾植物区系的关系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福建省林业厅,2003)。笔筒树树冠为大伞状,树干上叶痕奇特优美,在蕨类植物中是稀有的种类,具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