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环保仿生皮二胡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数理
- 大类:
- 科技发明制作B类
- 简介:
- 本成果采用一种新型的仿生琴皮代替传统的蟒蛇皮,目的是提高现有二胡的音高、音准的稳定性,改善现有的制作工艺,使二胡的制作逐渐转到高效、环保、提高商业价值的轨道上来。
- 详细介绍:
- 通过音频测试与现场视听,仿生皮二胡在声音品质上可以有效解决传统二胡发音中的狼音、噪音、发音不均衡,高把位明显衰减、高音模糊不清等问题,满足二胡界日益精进的演奏技术的需求及现代舞台演出的需要。
作品专业信息
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 传统二胡无法避免的会会出现以下问题:1:音色问题:我们所处的环境温度在一年四季中有着约从摄氏0-30度的不同变化,会对二胡的音色以及音准产生变化;2;从环保及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二胡的制作用皮相当讲究如以每张蟒皮仅做12把二胡推算,那么每年至少要有6万条蟒蛇横遭厄运。 3:从民族乐器国际销售及展演的角度来看,按照现有的《华盛顿条约》规定,蟒蛇皮制成的二胡是被明确限制商业交易,...(查看更多)
科学性、先进性
- 1、弥补了传统二胡因演奏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产生音准和音色上的改变。仿生琴皮“聚碳酸脂膜”与同类产品二胡相比其柔韧性好、更耐温、更耐用,在音高上稳定性强,且乐器音色与传统二胡音色无异。 2、仿生琴皮替代野生蛇皮用于二胡的蒙皮。可以保护野生动物,减少野生蟒蛇的捕杀数量,以每张蟒皮仅做12把二胡推算,那么每年在二胡制作上至少减少6万条蟒蛇的捕杀量。 3、成本较低,使用寿命长,易于批...(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鉴定结果
- 、作品在2010.12月中国民族器乐学会主办的第六届民族乐器展销会上获得银奖。 2、其理论成果拟发表在文化部科技司主办杂志《演艺科技与设备》(2011.08期上)
作品所处阶段
- 目前处在生产阶段
技术转让方式
- 专利技术转让或者技术合作
作品可展示的形式
- 实物、产品、图像、、现场演示、录像
使用说明,技术特点和优势,适应范围,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市场分析,经济效益预测
- 该作品适用于普通高校相关音乐专业、中小学、歌舞剧院二胡专业及业余的演奏员使用,由于环保仿生皮二胡较好地解决了不同温差下皮制类乐器的音准、音色问题,演奏性能大大提高,其在夏天雨季黄梅天季节优势更为突出。再加之制作材料价格的低廉、海外销售、携带的便易性使环保仿生皮二胡具有广阔的国际市场前景,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以现有日本乐器市场一把二胡销售定价20万日元计算,其取得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人造皮膜替代蟒蛇皮的研究工作始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从未间断。期间研制者众多,但至今推广普及的产品极少。五十年代北京民族乐器厂曾进行过各种材料的试制,如用丝织品涂胶的方法,或用塑料材料薄膜印上蟒花纹以取代蟒皮,但因声音太差而失败。七十年代后期,由书法家张瑞龄先生和当时的中国戏曲学院音乐教研室主任黄金陆研制的第一代用尼龙织物替代野生蟒蛇皮皮膜的研制成果“尼龙皮”曾在北京展览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