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洞察西式快餐背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从“炫耀”到“非炫耀”的转变
小类:
经济
简介:
数年前,西式快餐初入中国时曾是炫耀性消费品的典范,而今随着健康及饮食平衡观念的普及,追求实用的非炫耀性消费理念正悄然兴起,其中尤以主导社会消费潮流趋势的大学生为代表。在这一“炫耀”到“非炫耀”的转变过程中,经济的发展固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心理动机因素才是新的消费观念应运而生的关键。本文从大学生消费行为所折射出的消费心理的转变进行分析,力求探究出西式快餐消费中初生的非炫耀性消费心理需求。
详细介绍:
本作品紧紧围绕西式快餐背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以广西肯德基为案例对广西区内大学生在西式快餐中的炫耀性消费现象进行实地考察,结合实证调查分析大学生西式快餐消费的心理和动机,并大胆预测未来大学生的消费趋势。作品开篇通过论述西式快餐在中国的历史与今朝进入主题,简述西式快餐在中国的凡勃仑效应,从西式快餐消费中的炫耀性表现和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心理动机两方面解析西式快餐消费中大学生的炫耀性心理,指出由于当代大学生经济未实现完全独立,西式快餐无法满足大学生营养需求且存在健康隐患以及其让人紧张的环境不利于学习,得出大学生西式快餐炫耀性消费存在着与大学生自身实际不符的矛盾情况,由此引出从非炫耀性消费产生的心理动机自然过渡到大学生消费心理从“炫耀”到“非炫耀”的转变——即炫耀性消费的淡化和实用主义式的非炫耀消费。同时,笔者明确指出非炫耀性消费作为一种真正的“求新”,正悄悄地在人们的消费心理中萌生、成长。本文层层深入,逐渐揭示当代大学生非炫耀性消费的行为表现,从各方面指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趋于理性,注重规划,且其消费方式从基本生活消费型向结构多元化消费型的转变。最后,从社会、家庭及个人等各方面提出的促进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和谐的消费观的方法,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节俭、非炫耀的消费观,把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引向正确方向以及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品图片

  • 洞察西式快餐背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从“炫耀”到“非炫耀”的转变
  • 洞察西式快餐背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从“炫耀”到“非炫耀”的转变
  • 洞察西式快餐背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从“炫耀”到“非炫耀”的转变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通过分析广西高校学生在西式快餐消费中由炫耀性心理向非炫耀性心理转变的原因和表现,提出未来青年群体消费新趋势的猜想,并从社会、家庭及个人的角度出发,针对大学生如何更科学合理地开展消费活动这一核心提出建议和意见。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以广西肯德基为案例对广西区内大学生在西式快餐中的炫耀性消费现象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分析,旨在突出区域特色。 2.由调查问卷所分析的客观数据中隐含的大学生消费心理动机进行剖析,力求在普遍现象中总结出一般规律,并结合个案分析从而更全面地探索出这一消费群体的内心体验、评价和需求。 3.通过对当前广西大学生消费需求变化的深度分析一窥方兴未艾的非炫耀性消费趋势,把握未来青年群体的消费新动向。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品通过对西式快餐背后广西高校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分析,了解当代大学生对西式快餐消费的看法。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现实状况进行分析,得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从“炫耀”到“非炫耀”转变的现象正逐渐显现的结论,最后从社会、家庭及个人等各方面提出促进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和谐的消费观的方法,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节俭、非炫耀的消费观,把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引向正确方向以及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品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追求时尚、彰显个性的炫耀性消费正流行于年轻一代,并有低龄化的趋势。通过对广西高校学生的实证调查,发现作为社会主要消费群体之一的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开始形成与“浪费性、奢侈性”为特质的消费相对立的、不愿服从的观念,即由凡勃仑效应(Veblen effect)衍生出的“非炫耀性消费”。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结合实证调查分析大学生西式快餐消费的心理和动机,并大胆预测未来大学生的消费趋势。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蔡美萍.参照群体对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影响[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12 2.[美]凡勃仑.有闲阶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77) 3.付晓丽.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社会学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9) 4.李强,邓湖川.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现象分析及解决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07.7 5.李晓霞,刘剑.消费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2010.3 6.吕金城、许斗斗. 身份认同背后的情感与理性———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调查的社会学分析[J]. 福州大学学报.2008(4) 7.唐欢庆,刘飞.炫耀背后:非炫耀性消费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07):35 8.向欣.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与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9(2) 9.赵小俭.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社会学研究.[J].财富.2009(2) 10.Oriel Sullivan,Jonathan Gershuny.Inconspicuous Consumption—Work rich,time-poor in the Liberal Market Economy[J].Journal of Consumer Culture 4(1),Vol 4(1):80

调查方式

1.走访 2.问卷调查 3.个别交谈 4.亲临实践 5.统计报表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对非炫耀性消费的研究,始于国外学者对日常普通消费(Routine Ordinary Consumption)的研究:经济学者Shove 和 Warde认为,普通消费与炫耀性消费的对立之处在于消费客体的不同——普通消费对应普通的产品或服务,炫耀性消费则是奢侈产品或服务。 与炫耀性消费直接对应,Oriel Sullivan和Jonathan Gershuny在市场研究中提出非炫耀性消费的概念(Inconspicuous Consumption),但同时也承认他们尚未为“非炫耀性消费”做出完整解释。他们认为,非炫耀性消费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富裕阶层对奢侈品的购买和消费中存有一种矛盾,即他们有实行炫耀性消费的能力和愿望,但却没有时间去实现,只能将商品作为一种想象的炫耀符号“收藏”家里,享受对物的占有感。 综上所述,西方经济学有关消费理论的研究是不断深入和完善的,是现代消费经济问题分析的重要基础。但是他们的实证研究多以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情为基础,决定了其理论和研究成果在我国的实用性不强。 而在国内,杨帆在其论文《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及发展趋势的探索》指出了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消费群体,在引领消费时尚、改善消费构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并通过对其消费结构现状以及不合理消费原因的分析,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变化趋势作出预测。黄朝宾、杨祖兰在《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及消费心理再探》中深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心理进程,同时针对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张熙凤、夏永林论文《当代大学生消费社会化的缺失及其对策分析》分析了当前部分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现象,大学生消费社会化的缺失与不成熟的原因,提出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上教育、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的“三位一体” 的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环境的变化,作为引导消费潮流重要力量的大学生,他们的消费结构及消费方式在新时期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迄今为止对中国消费理论研究中,大多数是以西方消费理论为基础的“模仿式”研究。我国的一些学者考虑到了东西方的国情差异,对中国特殊的消费现象和特有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具有中国式特色的消费理论,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国内消费理论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宏观视角的研究,而对于微观主体的实际需要,在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消费问题等相关内容的研究明显薄弱。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