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让血荒不再“慌”—关于构建血液银行可行性的调查研究
小类:
管理
简介: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省份发生的严重血荒,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探究血荒的形成原因及其解决办法,成为本次调查研究的重点。通过采用多种调查方式,就献血情况、血荒形成原因等诸方面进行广泛而深入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民众对血站缺乏信任;献血者用血不方便,报销程序复杂;献血的物质激励不足;城市居民医保用血代价低是造成血荒的主要原因。基于对血荒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构建血液银行这一设想,以解决血荒问题。
详细介绍: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省份发生的严重血荒,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血站血液储备严重不足而医疗机构需血量大的严峻形势,探究血荒的形成原因及其解决办法,成为本次调查研究的重点。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文献研究等调查方式,就公众的献血情况、血荒形成原因、对血站和血液银行的看法等方面进行广泛而深入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民众对血站缺乏信任;献血者用血不方便,报销程序复杂;献血的物质激励不足;城市居民医保用血代价低是造成血荒的主要原因。基于对血荒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由政府对血站进行改革,引入银行存贷机制,使血站成为“存血自愿,取血自由,存血有息,为百姓谋利”的血液银行,以解决血荒问题。此外,为了论证和说明血液银行的可行性,本报告还从国家政策、民众存贷血需求意愿、技术和设备、运营模式等方面对血液银行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作品图片

  • 让血荒不再“慌”—关于构建血液银行可行性的调查研究
  • 让血荒不再“慌”—关于构建血液银行可行性的调查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作品撰写目的:2010年我国大面积的严重血荒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有效地解决血荒问题,进行本次关于血荒问题的调查研究。 作品基本思路:首先由血荒现象引发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从而明确调查研究的方向,然后对其进行分析,拟定调查内容,设计形成问卷。通过采用多种调查方式,发现血荒原因并提出构建血液银行解决血荒问题的建议,并论证其可行性。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1)数据来源的科学性;(2)样本选取的科学性;(3)分析方式的科学性。 先进性:(1)丰富了国内关于血荒问题的研究;(2)对改革现有采血机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3)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独特之处:血液银行把原来血站的运作模式与银行存、贷、取的运作模式结合起来,形成能够极大提高人们存血积极性从而缓解血荒局面的一种全新的组织形式和运营模式。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报告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提出的关于构建血液银行的设想将使公众认识到:对于存血者,事先存血就等于买了一份保险,而且还能得到一定的利息;对于用血者,用血还贷的政策降低了其输血费用负担;对于国家,血液银行将能够缓解甚至解决多年的血荒难题。本报告提出的关于构建血液银行的设想丰富了相关理论研究;对解决血荒以及改进现有采血机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本报告也可以为政府有关部门的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作品摘要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省份发生的严重血荒,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血站血液储备严重不足而医疗机构需血量大的严峻形势,探究血荒的形成原因及其解决办法,成为本次调查研究的重点。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文献研究等调查方式,就公众的献血情况、血荒形成原因、对血站和血液银行的看法等方面进行广泛而深入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民众对血站缺乏信任;献血者用血不方便,报销程序复杂;献血的物质激励不足;城市居民医保用血代价低是造成血荒的主要原因。基于对血荒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由政府对血站进行改革,引入银行存贷机制,使血站成为“存血自愿,取血自由,存血有息,为百姓谋利”的血液银行,以解决血荒问题。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余成普.作为组织问题的“血荒”:一项社会学的探究[J]开放时代, 2010,(01) [2]汪江亭. 保险公司介入无偿献血事业[J]. 科教文汇(下半月), 2007, (02) [3]聂佃忠,李惠新. 献血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兼评我国的献血制度安排[J]生产力研究, 2006,(10) [4]姚芳芳, 孙启俊. 建立献血、受血双向保险制度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输血杂志, 2003, (05) [5]宋丽. 国外如何解决“血荒”?[J]. 世界博览, 2010, (22) [6]俞评. 从制度上缓解“血荒”和“血慌”[J]. 观察与思考, 2004, (17) [7]晓舟. 血荒之困[J]. 时代潮, 2005, (Z1) [8]黄祺. 未来不再“血荒”?[J]. 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 2007, (11) [9]韩文春. 地域传统文化与“甘肃血荒现象”的理性思考[J]. 卫生职业教育, 2005, (19) [10]魏英杰.血荒的背后是制度性贫血[J].京华时报,2010,(10月29日)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文件 ■自发 ■个别交谈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血荒问题在我国不是近几年才发生,过去也一直存在着,只是严重程度的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同;国外很多实行自愿无偿献血制度的国家,血荒也时常发生,国内外专家学者已经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当前国内学者主要是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研究:①血荒及其原因的研究。有代表性的是周启梁《走出血荒—中国血库忧思录》(2003)[1];晓舟《血荒之困》(2005)[2];韩文春《地域传统文化与“甘肃血荒现象”的理性思考》(2006)[3]。②血液供应制度的研究。聂佃忠、李惠新《献血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兼评我国的献血制度安排》(2006)[4],主张实行包含完全有偿、部分有偿和无偿献血在内的混合献血制度。③解决血荒办法的研究。余成普《作为组织问题的“血荒”:一项社会学的探究》(2010)[5],主张从社会学的角度去探寻解决血荒问题的有效方法。姚芳芳、孙启俊《建立献血、受血双向保险制度的实践与思考》(2003)[6];汪江亭《保险公司介入无偿献血事业》(2007.3)[7],主张通过为献血者投保来提高人们的献血积极性。 国外学者从事解决血荒问题的研究,主要代表有丹麦科学家亨利克•克劳森领导的科研小组,他们是从生物技术的角度去研究解决血荒的办法,最近声称他们已经找到了将A、B、AB型血转化为O型血的方法,以此来解决某一血型血源短缺的问题[8];美国的Nicola •Lacetera,他主要研究献血者之间的货币与非货币激励的相互作用[9]。 综上所述,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血荒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存在广阔的研究空间,特别是在如何解决血荒这一问题上。本报告主张通过构建“血液银行”来解决血荒,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虽然在我国一些地方(比如江西、济南等地)也出现 “血液银行”这一说法,但它实际上只是“无偿献血,免费用血”这一献血优惠政策的形象描述,本质上没有任何的突破。而本报告中的血液银行是将血站运作模式与银行运作模式相结合的新型运行模式。两者具有本质性的区别。因此本报告在如何解决血荒问题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