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厨余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
小类:
能源化工
简介:
厨余为餐厨废弃物,营养丰富、易腐败变质,污染环境,同时造成资料的浪费。本课题利用筛选出的优良菌株进行复合发酵,提高厨余废弃物的真蛋白含量,改善其感官品质,并加工作为动物饲料,利用生物转化的作用,避免蛋白质同源的问题。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详细介绍:
厨余是城市生活垃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量大、易腐败变质、直接饲喂牲畜容易导致“蛋白质同源”的安全性问题,已成为困扰城市生活环境的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探索厨余的资源化处理方式,本项目组利用厨余营养物质丰富的特点,从中分离若干优良菌株,接种厨余进行发酵,通过菌种配比和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以改善厨余营养结构和提高发酵糟蛋白质含量。 本项目筛选得到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基本思路: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厨余中筛选出菌种若干,经纯化、扩大培养接种于厨余中,对发酵后厨余的感官品质进行评定,初步确定几株适合厨余发酵的菌种;探讨单菌发酵对厨余品质的影响及单菌对于发酵的贡献,并将三株菌复合对厨余进行发酵,考察菌种配比、接种量等因素对厨余发酵后真蛋白含量的影响,对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相关企业进行小试及中试试验,探讨工业化菌种培养模式及菌种应用于实际...(查看更多)

科学性、先进性

相对于单一菌种接种发酵,多菌种接种发酵利用不同菌剂的协同作用,可更好的对厨余进行发酵,逐渐成为研究的趋势。 本作品对厨余进行预处理(分拣、除杂、油水分离、压榨、粉碎)后,油脂用作生物柴油,固体部分混合麸皮等辅料按一定接种量接种混合菌对厨余进行发酵,在实验室小试阶段,在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下,厨余经发酵后发酵糟组织疏松、有酒香味,大肠杆菌数显著下降, 乳酸菌及酵母菌数量可分别达到1.5...(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鉴定结果

1.《厨余发酵菌株筛选及单菌发酵机制研究》已于2010年7月30日确定被《环境科学与技术》录用; 2.《三菌复合发酵提高厨余真蛋白含量的研究》已于2010年9月5号确定被《环境工程学报》录用; 3.于2010年11月获得宁波大学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4. 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申请号:201110032692.4

作品所处阶段

中试阶段

技术转让方式

联合开发

作品可展示的形式

图片、样品

使用说明,技术特点和优势,适应范围,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市场分析,经济效益预测

根据前期多次反复试验,确定一条适合厨余发酵生产的工艺。在该工艺条件下,厨余经预处理(分拣、除杂、油水分离、压榨、粉碎)后,经调配、接种发酵后感官品质有一定的改善,基本无异味、略有香味。 技术特点和优势: 将筛选出的菌种按一定接种量接种于厨余中,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发酵,使厨余发酵糟中有益菌大量繁殖,改变厨余中的营养成分跟结构,抑制腐败微生物的生长。该技术具有可操作性强,原料成本低廉,...(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厨余的饲料化生产是目前厨余处理的研究热点也是发展趋势之一。除了直接饲喂牲畜以外,厨余用作饲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发酵饲料;一种是发酵饲料。非发酵饲料是将厨余经过一系列处理直接干燥得到厨余蛋白粉,如朱华伦等[2]将经过分选、粉碎的厨余经固液分离,液相进行油水分离,分离出的油送储存罐,分离出的含蛋白水进一步浓缩,与厨余固形物一起干燥,制得含水率在15%的饲料粗蛋白粉。这种方法工艺简单...(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