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调研报告—以XX大学为例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教育
- 简介:
- 本调研报告旨在系统考察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以XX大学为例,总结多年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多角度、多形式展示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为促进深入开展创新教育示范点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分析基础。本项目调研工作的思路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及社会调查方法研究(理论与方法准备)--XX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方法及成果调研(调研工作实施)--XX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总结(调研结果形成)。
- 详细介绍:
- 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系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此为背景,本项目旨在以XX大学为例,多层次、多视角地调研XX大学多年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情况,考察分析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经验和成果,总结和形成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其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一)引言:分析创新创业教育调研的背景及意义。(二)调研过程及方法:简述本项目调研工作的主要过程与方法、调研工作方案的主要内容及调研方法的具体运用。(三)概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通过对创新创业理论的阐述,为本项目调研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也为本项目调研成果形成理论支撑。(四)XX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调研: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运行的角度,调研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方法、师资队伍、组织方式以及运行机制的基本情况。(五)XX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总结:概括创新创业教育的标志性成果,反映XX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成功经验。(六)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规律及特点分析;(七)相关建议:基于对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调研与分析,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建议。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本调研报告旨在系统考察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以XX大学为例,总结多年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多角度、多形式展示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为促进深入开展创新教育示范点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分析基础。本项目调研工作的思路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及社会调查方法研究(理论与方法准备)--XX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方法及成果调研(调研工作实施)--XX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总结(调研结果形成)。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科学性:调研工作遵循了社会调查方法的科学要求,调研结果体现了创新创业教育规律成功应用的客观性。先进性:本调研首次全方位地调查了XX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方法及成果,调研结果反映了先进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与方法的成功运用,力求总结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规律。独特性:调研工作着眼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运行的整体把握,区别于对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片断性描述,体现了调研成果的完整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本项目调研报告的实用价值是以xx大学为例,考察与分析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特点与规律,概括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运行的规律性,为深入推进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本项目调研报告旨在指导理工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化、常态化与规模化格局的形成,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可持续性发展。
作品摘要
- 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系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此为背景,本项目旨在以xx大学为例,多层次、多视角地调研xx大学多年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情况,考察分析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经验和成果,总结和形成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其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一)引言:分析创新创业教育调研的背景及意义。(二)调研过程及方法:简述本项目调研工作的主要过程与方法、调研工作方案的主要内容及调研方法的具体运用。(三)概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通过对创新创业理论的阐述,为本项目调研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也为本项目调研成果形成理论支撑。(四)xx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调研: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运行的角度,调研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方法、师资队伍、组织方式以及运行机制的基本情况。(五)xx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总结:概括创新创业教育的标志性成果,反映xx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成功经验。(六)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规律及特点分析;(七)相关建议:基于对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调研与分析,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本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创业机会理论在大学生就业分析中的应用》已发表于《管理观察》(2010年10月下旬)
参考文献
- [1]刘丹平等. 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培育实践创新人才——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本科创新教育示范点建设的探索与实践[N].中国教育报,2010.11.25(4)[2]同济大学教务处.大学生创新教育中的研究与实践[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3]姜国荣.创业导论[M].北京:电子出版社,2010. [4]张晓明、郗春媛.大学生创新人才核心特质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2(2). [5]周治金等.大学生创造力特征的调查与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5). [6]杨治良等.大学生创造性内隐观的调查--关于高创造性者的特征[J].心理科学,2001(6). [7]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 [8]王汉清.大学生创新能力总体状况调研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9). [9]王萍.论创新教育的教学策略[J].教育探索,2007(6). [10]高宝立.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江苏高教,2003(4).
调查方式
-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图片与照片、书报刊物、统计资料 、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文献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对理工科高校大学生创新或创业教育的调研工作已见诸于部分报刊杂志,反映了相关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状况,也能了解到一些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果,有好的做法,也有成功的经验。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高校大学生创新或创业教育的调研缺乏系统性,未能在教育体系的整体把握上探寻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内容、方法、师资队伍、环境建设等内容,调研成果也缺乏较强的普通指导意义,其实用价值有待进一步强化。 本项目的调研体现了理工科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调研的联动特征,尤其是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调研,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地揭示xx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状况,反映出创新创业教育科学规律在xx大学的创造性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