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心理契约的对比研究--以西安市农民工为例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管理
- 简介:
- 与农民工群体相伴而生的一系列社会矛盾,即农民工问题。目前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大多局限于工资拖欠、劳动时间长等物质层面,缺乏对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心理状态的关注,本文旨在研究农民工问题中蕴含的心理因素,首次将“心理契约”概念引入此研究领域,将农民工群体分为老一代和新生代两个层次,通过实地调查和对比分析,发现新老两代农民工在心理契约四个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并据此为解决农民工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 详细介绍:
-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目前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一方面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另一方面,也引起了一系列复杂而严峻的社会矛盾和纠纷,产生了所谓的农民工问题。农民工问题涉及到我国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当前,党和政府...(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本作品的基本思路是以组织行为学心里契约理论为依据,实地深入调查农民工心理契约多维度现状,找出新生代农民工和老一代农民工之间心里契约的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现实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建立和谐融洽的用工关系,解决我国目前严峻的农民工问题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本作品选题直指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农民工问题,结合国内外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最新成果,首次将心里契约概念应用到农民工问题研究领域,研究新老两代农民工之间的差异,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思路新颖。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认识更加深入先进。通过匿名问卷、现场访谈等方式实地收集第一手资料,信息翔实可靠,具有代表性。统计学分析方法运用科学合理。研究结论切中当前我国农民工核心问题,对策建议实用性强。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农民工问题对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探索化解之道已刻不容缓,本研究的立意正在于此,作品基于对新生代农民工和老一代农民工心理契约认知差异的分析,对用工组织改革原有的农民工管理方式,推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良性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建议,对缓解并最终消除新生代农民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建立融洽的用工关系,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品摘要
- 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生代群体,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老一代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善,他们的成长经历类似于城市同龄人,他们在生活观念和就业观念上较老一代农民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此大背景下,本文通过对西安市420名进城务工人员心理契约的实际调查并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了相应的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老一代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对心理契约的认知存在显著的差...(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本作品获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级选拔赛二等奖
参考文献
- [1]新生代农民工:特点、问题与对策[J/OL].山东宣讲网, [2] Argyris,C.(1960).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home-wood, IL:Dorsey [3]Herriot & Pemberton.Contracting Careers[J].Human Relations,1996,49:189一...(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个别交谈 人员介 统计报表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国外心理契约研究概述 国外关于心理契约概念的研究时间比较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对心理契约的研究主要停留在概念的基础上。最早可以追溯到1960年,阿吉瑞斯(Argyris)在其所著的《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用心理契约来描述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从而开创了心理契约研究的先河。随后,分别有莱文逊(Levinson)和斯盖恩(Schein)在196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