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杭州城西商贸发展研究和布局建议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经济
- 简介:
- 通过对杭州城西地区商贸特征、发展现状的调研,进一步了解历史发展影响因素、掌握发展现状,科学规划未来发展模式。这不仅能促进杭州国际化商贸发展,弥补地区商贸发展方向单一的缺陷,还可有效推广打造经典城西发展,整合西溪文化。这不仅有助于杭州商贸招商引资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能为政府提供商贸发展建议、为杭州商贸资源配置提供决策参考。这对研究杭州市商贸特征并全面发展杭州商贸业,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详细介绍:
-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城西地区商贸特征、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进一步了解其历史发展影响因素、全面掌握目前发展状况,提出客观评价政府制定的发展方向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案,科学规划未来发展模式。它不仅可以合理地评价并且有力地促进杭州国际化商业贸易,弥补了发展方向单一的缺陷,还可以有效推广和打造经典城西发展;整合杭州西溪文化。不仅有助于杭州商贸的招商引资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能为政府提供商业贸易发展建议、为杭州商贸资源配置提供决策参考。对研究杭州商贸特征并全面发展杭州商贸业,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杭州新兴商圈——城西商业区,将发挥越来越大的引擎作用,城西商业空间的发展正是构建商贸中心的要素之一。此外,新一轮的国家区域规划和杭州市城市规划以及杭州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都对杭州市商业空间发展提出了要求,以适应建设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经济实力最强的现代化超大中心城市,并有利于疏散旧城的产业和人口,拓展现代城市功能,提升杭州市现代商贸流通业,营造良好的现代商业环境,构建杭州商业中心城市。本研究将结合理论和杭州城西实际情况,对杭州市城西商业空间的发展进行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城西商贸业发展的不足,并提出相关切实可行的方案作为今后发展方向的参考,为杭州市可持续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思路主要通过城西商贸历史发展状况及布局、影响该布局的因素和现存在的问题的调查研究,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分析,提出未来商贸发展模式的合理化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研究思路上,以著名学术理论作为基础,论证杭州城西自身经济发展程度、交通条件、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心理等现实因素如何影响杭州市城西商业区位布局。根据现状分析指出,现阶段城西商业区位布局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上,不但有针对现实状况的建议,还结合了未来城西商业发展趋势,提出更为合理的长远规划和新的思路。在研究方法上,以历史资料作为参考工具,着重对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布局因素分析。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作品根据杭州城西历史发展状况,通过运用商圈理论和克里斯塔勒理论,分析了城西商贸业发展现状及其影响杭州城西商圈发展的因素,并就大城西商业发展和布局提出合理化建议。 作品对城西商贸业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可谓切中肯絮,推动大城西商业发展和优化其布局得对策建议针对性和可行性强,因此,文章对杭州大城西商贸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品摘要
- 本研究对杭州城西商贸进行系统的理论探讨,并在实证部分结合成杭州市城西地区商业空间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首先对杭州城区商业区进行综合性的介绍,并对杭州城西的地理范围做出了明确的划分,对城西进行科学的定义。接着阐述通过对城西商业区的实地调查和了解,具体介绍杭州城西商业区的历史发展状况和整个发展进程,并对该商业区的现状作出详细阐述。探讨总结出影响杭州城西商业空间发展的主要因素。城市空间形态主要受到人口、交通以及高教园区的落户等主要因素的影响。经过仔细分析,总结出目前城西商业区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根据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关布局建议。例如城西将来的产业重点为郊外商业商务区(SBD),现代生活休闲风情区,城镇生活中心,现代大型商品交易市场群和综合商贸备用地等四个层次。以及形成以社区商业生活中心布局导向,现代生活休闲风情区布局导向,大学园区商业布局导向,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商业布局导向,农村居民新村布局导向,以适应建设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经济实力最强的现代化超大中心城市,并有利于疏散旧城的产业和人口,拓展现代城市功能,提升杭州市现代商贸流通业,营造良好的现代商业环境,构建杭州商业中心城市。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作品于2011年2月21日被《浙江科技学院学报》录用将于2011年05期刊登。 作品于2010年12月获浙江科技学院“春萌”计划项目一等资助。
参考文献
- [1] 赵伟等.空间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新进展[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2] 侯景新,尹为红.区域经济分析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社,2004 [3] 张勇强. 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与城市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4] 代永华,晏宗新.广州市商品流动空间战略布局构想[J].上海经济研究.2009 [5] 刘乃全.区域收敛与发散理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11) [6] 林耿,阎小培.广州市商业功能区空间结构研究[J].人文地理,2003,18(3) [7] 曹嵘,白光润.城市交通的零售商业区位效应探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9) [8] 刘晓倩.成都市城市商业空间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9] 陶晓波,黄桂芝.基于国外经验的北京市商业布局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9(1) [10] 何洋.天津市商业区位布局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调查方式
- 问卷调查;访谈;查阅资料;统计报告;书报刊物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商贸经济布局成了国内外经济学者的研究热点。国外学者在研究城市商贸经济过程中,形成了较为著名的几大理论:一是商圈理论;二是雷利法则;三是克氏中心地理论。在理论上,商圈是指在一定经济区域内,以商场或商业区为中心向周围扩展形成辐射,对顾客形成吸引力的一定范围或区域。基于商圈理论,1929年美国雷利教授通过对美国的都市圈调查后根据牛顿力学万有引力定律,提出了“零售引力法”。他认为:确定城市商业商圈要考虑人口和距离两个变量,城市商圈的规模由临近地区人口的多少和距离城市的远近不同而不同。这在“雷利法则”中有具体体现:城市人口越多,规模越大,商业越发达,对周边地区顾客的吸引力也就越大。由于商店或者是企业的规模有限,因此,零售商圈的制约因素相比于一般的规模商圈交复杂。周一星在其《城市地理学》中介绍了制约零售商圈的几项主要因素,同时结合其他学者的理论,可以整理出以下几种制约因素:①商店经营类型;②同类型竞争商店的位置;③商品种类;④商店规模等。雷利法则给定了测定吸引力方法,但并没有提出具体的空间布局论点。1933年德国经济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出版了一本名为《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从而创立了一个新的区域经济地理理论——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克里斯塔勒认为,中心地是区域内向其周围地域的居民点居民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中心城市或者是中心居民点,在一定的条件下,中心市场区呈现出正六边形。克氏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和商业地理学的基础,它不仅探讨了城市等级的划分原则,而且开辟了商业和服务业的区位选择、发展规模和空间结构研究的先河。虽然在现代城市布局角度分析,克氏中心地理理论还存在一定缺陷,但其在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当然这是对城市商业地理的理论探讨。在实际的商业布局规划中,国内学者赵伟提出了商业业态配置必须符合其覆盖的人口规模。只有在人口规模的基础上规划出的商业业态配置布局才是符合城市商业发展规律的。林耿在研究广州市商业功能区空间结构时也提出,人口和交通通达度最能反映出城市商业布局的合理性。刘晓倩则提出商业业态的自发性发展特点会形成各种空间排列组合,使得商业企业根据自身业态的特点在城市中进行区位的选择,针对目标消费群体定位于适合自身发展的区位;各种外部条件引起商业业态的变化,从而改变城市商业空间格局空间的格局和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