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白菜-豌豆种植模式对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通过对晋宁县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小区径流监测和径流中总氮、铵态氮、硝态氮、总磷含量的测定,以探明种植模式对农田地表径流及N、P流失的影响,寻求控制和减少农田径流的有效种植模式。结果表明,蔬菜单作模式的农田NP流失量明显大于玉米与蔬菜间作模式因此,合理的种植模式对控制面源污染和氮磷流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径流量;种植模式;氮流失量;磷流失量
详细介绍:
通过对晋宁县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小区径流监测和径流中总氮、铵态氮、硝态氮、总磷含量的测定,以探明种植模式对农田地表径流及N、P流失的影响,寻求控制和减少农田径流的有效种植模式。结果表明:(1)蔬菜单作模式的农田NP流失量明显大于玉米与蔬菜间作模式;(2)白菜单作—豌豆单作的总氮、铵态氮、硝态氮、总磷流失量分别是玉米‖白菜间作—玉米‖豌豆套作的2.13倍、2.4倍、2.5倍和4倍;(3)铵态氮的流失量在8月份最高,硝态氮、总氮和总磷的流失量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上升,之后趋于稳定。因此,合理的种植模式对控制面源污染和氮磷流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径流量;种植模式;氮流失量;磷流失量

作品图片

  • 白菜-豌豆种植模式对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滇池被誉为云贵高原的明珠,兼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水产养殖、气候调节等功能,在昆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二十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滇池自身地形的影响,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加强环境管理,依法保护农村环境,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据网上检索结果显示,1994年--2009年间没有发表过滇池流域通过种植模式来研究污染负荷状况的文章,本文在该方向上具有创新,作者通过亲自种植、控制施肥量、喷洒农药、收获等亲自监控和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并走访晋宁当地农民确保实验得到的结果真实可靠。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科学地对试验地建立不同种植模式的径流小区,对每个径流小区的不同种植模式进行测定和研究,探索不同种植模式对地表径流中总氮(TN),总磷(TP),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含量的影响。筛选有效削减农田径流污染的种植模式,为滇池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学术论文摘要

通过对晋宁县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小区径流监测和径流中总氮、铵态氮、硝态氮、总磷含量的测定,以探明种植模式对农田地表径流及N、P流失的影响,寻求控制和减少农田径流的有效种植模式。结果表明:(1)蔬菜单作模式的农田NP流失量明显大于玉米与蔬菜间作模式;(2)白菜单作—豌豆单作的总氮、铵态氮、硝态氮、总磷流失量分别是玉米‖白菜间作—玉米‖豌豆套作的2.13倍、2.4倍、2.5倍和4倍;(3)铵态氮的流失量在8月份最高,硝态氮、总氮和总磷的流失量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上升,之后趋于稳定。因此,合理的种植模式对控制面源污染和氮磷流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获奖情况

在云南农业大学第九届“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鉴定结果

在云南农业大学第九届“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参考文献

在云南农业大学第九届“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1]蒋光毅, 史东梅, 卢喜平, 等. 紫色土坡地不同种植模式下径流及养分流失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18(5):54-58, 63. [2]梁涛,张秀梅,章申,等. 西苕溪流域不同土地类型下氮元素输移过程.地理学报,2002, 57(4):389-396. [3]焦平金,许迪,王少丽,等. 汛期不同作物种植模式下地表径流氮磷流失实验研究[R].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7. [4]陈欣,姜曙千,张克中,等.红壤坡地磷素流失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J].水土保持学报,1999,5( 3):38-41. [5]肖芝格.辣椒与玉米间作高产栽培技术[J]. 四川农业科技,2006,3:21. [6]赵平,李少明,范茂攀,等. 玉米辣椒间混作条件下钾素养分吸收利用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4,372 :32-34. [7] 徐红灯,王京刚,席北斗,等. 降雨径流时农田沟渠水体中氮、磷迁移转化规律研究[D].北京.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06.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农业土壤氮磷随径流流失导致地表水体富营养化,并加速水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其引起的一系列环境、经济问题已引起国内外极大关注。受农业非点源污染影响,我国湖泊达到富营养化水体的已占63.6% ,一些农业高产地区的湖泊如太湖、巢湖、滇池等总氮、总磷浓度分别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十几倍,其中50%以上的氮、磷污染负荷来自农业非点源污染。地表径流是土壤中是营养盐氮、磷、以及其它毒性物质的主要携带者,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研究农田氮磷径流流失规律对提高化肥利用率、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缓解水资源危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间作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种植方式,具有充分利用光、 热、水分、养分和土壤等资源,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的特点,但有关间作的研究多集中在间作的产量与配套技术方面。而对于不同种植模式对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的研究较少。 根据网上检索结果显示,1994年--2009年间没有发表过滇池流域通过种植模式来研究污染负荷状况的文章,国内目前从间套作控制污染负荷的研究很少,多数从径流量和污染物上直接研究污染负荷。 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CREAMS是农业管理系统中化学污染物径流负荷和流失模型,是一个连续模拟模型,包括水文、侵蚀、化学品3个部分,可估计农田单元的泥沙、水和污染物损失;模型不需现场数据校正,运行费用低。AGNPS是降雨事件模型,模拟农业流域降雨径流、泥沙和营养物(N、P)的产生和迁移;基本模型包括水文、侵蚀、沉积和化学物质迁移三大模块;与CREAMS相比,其主要改进是充分考虑并控制空间变异对水分、泥沙、养分迁移及输出的影响,这一点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评价和控制非常重要;该模型将污染物迁移分为溶解态和固态吸附阶段,营养物吸附量用单元的泥沙产量计算。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