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专区首页>> 优秀作品>>作品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红壤坡耕地抗旱措施及其增产效益
大类: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小类:
能源化工
简介:

本项目利用特制有机质肥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整地方式,通过静态与动态研究相结合,探讨土壤水库库容特性、蓄水能力及作物产量的变化,有利于深入了解土壤水库营建后其对土壤水分状况与产量的影响,阐明提高其有效供水能力的机制,为充分利用和改善土壤水库,提高其理水抗旱和增产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详细介绍:

干旱已经成为全球性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建国以来,干旱的受灾面积占总受灾面积的60%-70%,每年减产粮食100亿kg以上。干旱不仅仅发生在少雨地区,即使在年均降雨量大的南方省份,干旱问题也同样存在,例如自2009年秋季至2010年4月,西南五省(区、市)就遭受了严重的干旱灾害,受灾人口超过6000万;2011年1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达到50年来最低水平,主要江河累计来水量较多年同期偏少一至七成,造成多方用水困难,农田受旱严重。 红壤是**省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地带性土壤。由于季节性干旱和水土流失交替发生,使得红壤区水土资源生产潜力无法充分发挥,农民经济收入低下。红壤坡耕地土地持续利用和农业水资源治理的核心是水土保持问题,一方面是水土流失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另一方面伏秋干旱严重缺水。传统上应对干旱的措施无法解决水土流失问题,而通过营建“土壤水库”可以达到减少雨季地表径流冲刷与流失,抗御旱季干旱,使得水土流失和干旱问题有望同时解决。 随着土地生产力的提高,可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和农业的经济产出,提高农村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维护能力,最终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采取不同的整地措施结合特制有机质肥进行坡耕地“土壤水库”的营建,通过全面衡量不同处理“土壤水库”的库容特征、水分动态、蓄水供水性能与经济产出的差异,对其所产生的效益进行综合评价,探讨提高其有效供水能力的机制,为坡耕地的抗旱保水和土地生产力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获奖情况:

第十二届“挑战杯”作品 三等奖
1、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赛区 二等奖;
2、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级竞赛 一等奖。

作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