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园新创 > 老旧居住型文物建筑的改造模式探索
老旧居住型文物建筑的改造模式探索
11建筑学院
作品介绍

作者:郑舒文 建筑学院  童昊天 生命科学学院  卞格 人文学院

指导老师:陈宇琳 建筑学院规划系

 

关键词:历史保护建筑、老旧社区改造、城市社会调查、里弄、石库门

 

摘要

作品以政府座谈、实地走访和入户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对于上海市典型里弄和石库门建筑的改造成效评估,从多学科视角切入,在传统研究视角的基础上加入对居民诉求的探讨,梳理老旧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各类改造模式的机遇和挑战,并力图为类似的改造项目提供借鉴。

1.1 居改居模式

什么是居改居

  • 保留原有居住功能和社区组织形式,适当调整改造
  • 风貌维护与生活诉求的矛盾
  • 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南昌路)、步高里、山阴路

房屋加固与安全排查

  • 对违章搭建的棚子、阁楼进行拆迁
  • 充分考虑居民诉求,利用雨棚等合规措施满足居民的使用需求:改造与补偿

外立面与公共区域的翻新

  • 与原来墙面颜色近似的漆料
  • 用颜色相近的不锈钢格窗替换木窗
  • 生活诉求与风貌维护的平衡

房屋内部居住条件的改善

  • 房屋属性是公房,改造前是两家共用卫生间
  • 改造后每家拥有独卫,生活质量提高

大门上方为加固后的雨棚

用来替代木窗的不锈钢窗户

 

居改商模式

大规模清拆重建

  • 上海老城区,周边即中共一大会址
  • 香港瑞安集团投资, 2001年建成,将原有的石库门社区大规模拆除改造成商业、餐饮、娱乐和旅游综合区

拆除重建的弊病

  • 造成了文物破坏,导致历史遗存的石库门建筑群消失
  • 只是留下老弄堂的皮毛,破坏空间结构
  • 文化价值的异化导致文化失真

一定是不合理的吗?

  • 90年代:传统文物建筑保护价值并未得到重视
  • 修旧如旧需要巨大成本
  • 街头采访:居民对现有居住环境不满,希望动迁
  • 商家对老旧街区风貌不满,希望盈利

新天地现状

附近存留的里弄

研究结论

居改居模式:

现有挑战:城市交流发展与原住民的摩擦;文物建筑与现代人居的矛盾;文物属性为私房改造带来额外经济压力。

未来可能:更灵活的改造与规划政策;更可靠的财政支持;多元的改造主体:旧改压力的侧向分担。

 

居改商模式:

现有挑战:商住混居存在矛盾;运营权市场化的隐患

未来可能:自下而上的渐进式改造;更长远的规划与更科学的发展眼光;“开发商参与+政府管控”模式。

 

 

历史建筑保护和居民生活诉求的两难:里弄空间结构保护:“丰”字形空间;历史建筑保护:文物属性提高修缮要求;居民生活诉求:房屋老旧,居住条件差;产权属性与资金来源:增大改造难度。

空间和行为:原真性保留的两个层面;空间原真性:风貌维护、“丰”字结构内核;行为原真性:生活习惯、居民生活诉求;人居环境改善;灵活执行文保政策;空间+行为→文化原真性。

传统维护和经济利益的两难:经济利益制约政府决策;经济开发与文物保护的平衡;商住混居引起矛盾;开发商介入带来隐患。

我们的建议:增量转为存量:一户一议,以人为本;适当放宽文物保护标准,灵活执行文物保护政策;引入更多社会注资,同时加强政府管控;规划考虑商住矛盾、业态控制、城市可持续发展。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登录  登录后可以发言~
全部评论
主办方
承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