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专区首页>>通知新闻>> 新闻通知>> 新闻正文

关于举办安徽大学第14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安徽大学团委 发表于 2015.5.25| 点击数3445

新闻标签: 初赛

关于举办安徽大学第14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各院、系、教学部,校直机关各部门,各直属、附属单位: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承办高校所在省(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我校已经连续多年参加该项竞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在第13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共6件作品参加全省竞赛,获得省级3个特等奖、3个一等奖;在全国竞赛中,获1个二等奖和2个三等奖,另外1项获累进创新银奖,1项获交叉创新三等奖,我校荣获竞赛优秀组织奖。

  为了积极备战全国和全省的“挑战杯”竞赛,进一步激发全校广大青年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主动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业能力,推动“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决定于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举办我校第14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本次竞赛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安徽大学第14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织委员会,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校团委,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各项活动的开展。各院系要相应成立包括科研、教务、学生管理等负责人在内的竞赛工作组,负责各院系作品的征集、汇总、审核、初评及推荐工作。学校成立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对参赛作品进行学术指导与评审。

  二、宣传推广

  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利用校园媒体开展“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宣传推广活动,努力形成关注、关心和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舆论氛围。加大对“挑战杯”品牌活动的宣传,不断扩大“挑战杯”竞赛活动的影响力。

  三、组织参赛

  (一)参赛资格

    我校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在校本、专科生,硕、博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均可申报作品参赛。

  (二)参赛作品要求

  1.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内;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中可包含被采用的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科技发明制作类分成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制作投入较小,对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2.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作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作品所在学历层次。

  3.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最近一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成果;或者虽未完成,但在申报时已经初步完成,并在2015年4月份作品终审时能够最终完成的作品。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每篇论文在8000字以内,每份调查报告在15000字以内;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在申报时,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字数在3000字以内,并提供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或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

    (三)作品申报

    参赛者均应填写《作品申报书》,由各院系团委(团总支)于2014年9月20日前向组委会办公室报送作品(电子文稿发送至组委会办公室邮箱andatuanwei@qq.com,纸质文本一式五份)及汇总表。申报作品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作品申报书》样本、填写要求及相关文件请在安青在线文档下载区下载。

  四、日程安排

  2014年6月中旬,宣传动员阶段。

  2014年6月下旬至9月上旬,作品准备阶段。

  2014年9月中旬,作品申报阶段。

    2014年9月下旬,初赛:学校组委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对申报作品进行书面评审,确定入围复赛作品。

    2014年10至11月,复赛作品优化阶段。

    2014年12月,复赛:学校组委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复赛作品进行书面评审和现场答辩,确定入围决赛作品。

    2015年1月至3月,决赛作品优化阶段。

  2015年4月,决赛:学校组委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决赛作品进行书面评审和现场答辩,推荐参加全省竞赛的作品。

  五、经费支持与奖励

  学校设立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专项经费,以支持大学生开展学术作品竞赛活动,并奖励在竞赛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待全国竞赛结束后,结合进入校级终审决赛的作品进行评比、表彰,对获奖作品指导老师授予本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并按照学校颁布的有关教学、科研奖励文件落实奖励政策。同时根据各院系申报的参赛项目数和获奖情况,评出“优秀组织奖”若干。

  六、工作要求

  1.科学技术处、人文社会科学处、教务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研究生院、学生处等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大力配合、相互协调,保证我校第十四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顺利举行。校团委要认真组织和实施,落实比赛的各项具体事宜,积极为大学生的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学术活动创造条件。

  2.各院系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落实必要的场地、指导教师和经费,切实关心、支持大学生的科技活动;要深入发动、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参与到大赛中间来;鼓励组建跨院系、跨学科、跨年级的竞赛团队,充分发挥学科集群优势;要成立专家评审组,对选送的作品进行初评,将优秀作品报学校参赛。

  3.各级团组织要广泛动员全校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精心组织,认真实施。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会、研究生会和有关大学生社团进行学术科技活动的指导。

    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高度重视,协调配合,积极创造条件,力争多出成果。请各院系将本单位竞赛组织实施方案电子文稿于6月25日前发至竞赛组委会办公室邮箱。有关“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更多信息可以登录竞赛官网http://www.tiaozhanbei.net查询。

特此通知。

 

附件:安徽大学第14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成员名单

 

 

 

                                                                                        安徽大学    

                                                                                       2014年6月18日

 


附件

 

安徽大学第14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成员名单

一、组织委员会

主  任:李仁群

副主任:杜先能 牛立文

委  员:汪向东 周  飞 毛德权 薛照明 余照务  张启兵

        肖亚中 谢安建 张立奇 赵劲松 李  敏  朱欣春 

        吴家华 郑  健 孟丽梅 彭丹菊 夏林童  周宇晗 

        张  婷 陈志蓉 曹义宏 李  娟 马  珺  汪  勤 

        刘  海 李  军 李亚林 张子豪 高明旺  宋玉茹 

        谢颖锋 汤进军 方  平 陈功硕 邓  虹

二、组委会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  李  敏(兼)

办公室副主任:郑  伟 高贵和

协  调  组:  黄  炜

宣  传  组:  赵欢欢

保  障  组:  杜  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