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行者常至 为者常成 ——访第十二届全国“挑战杯”特等奖获得者中南大学袁廷刚

连选 黄莹 发表于 2011.11.29| 点击数9041

 

    “行者常至,为者常成”,这是第十二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特等奖获得者、中南大学冶金学院08级袁廷刚的座右铭。这是中南大学从参加首届全国“挑战杯”竞赛22年以来首次获得全国特等奖,也是本届竞赛湖南省唯一一个特等奖。他自己也在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诠释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不断实践的人常常可以获得成功。从大一到大四,他正是在这句话的激励下,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蜕变。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他出生在四川的一个边远山区——四川省岳池县双鄢乡石桥坪村八组,像大多数的农村家庭一样,祖祖辈辈靠几亩贫瘠的土地为生。和现在许多留守的儿童一样,在他三岁时,父母就外出打工,他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到初中时,父母才回到他的身边,带他到县城里读书,顺便在县城里打工赚钱,父亲在建筑工地上打小工,母亲在农贸市场摆摊买小菜。母亲常年多病,曾因病四次住院进行手术治疗,家庭为此负债不少。为了解决家庭负担他每逢寒暑假都会帮助妈妈打理菜摊,多赚些钱以贴家用。虽然家庭特别贫困,但他一直坚信贫困是暂时的,只要努力学习,学好本领,毕业后有一技之长,一定能尽快摆脱贫困状况,让父母过上好生活。所以在他的学习生涯里,他总是那么努力,在宿舍,每天他是最早醒来,最晚睡觉休息的;在自习教室,很多时候他是最早到,最晚离开的。在结束我们的采访后,他又背着重重的书包进了自习教室。我们还纳闷,他都保研了为啥还这么努力上自习呢?他告诉我们,每个学期他都有新的目标,即使是已经保研可以处于比较休闲的状态,他也要好好利用时间,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就是为什么他能保持成绩优秀,每年都拿奖学金原因了。

热爱学生工作,提高个人能力

    在他的经历里,我们注意到他跟学生干部结下了不断渊源,大一他担任基础教育学院四分部团学会组织部部长、分部办公室助理,大二他担任冶金院团学会体育部常务副部长、学生会主席助理,大三是我院团委常务副书记、冶金2010级高级工程实验班助导及班级组织委员。在工作期间,他始终以服务同学为第一位,在策划、组织活动中总是站在同学们喜于接受乐于参与的角度思考。大一时,他策划、组织了一次针对基础教育学院四分部48个班级的优秀团支部风采大赛。为了办好这样一次常规的活动,充分调动班级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使大家都参与到以往只需团支部几个主要学生干部就能完成的活动中。他在提升班级凝聚力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的尝试,在比赛中设置了以集体形式的团支部特色展示环节和在全校范围内公开进行团支部海报投票评比的环节,这样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四分部每个班的同学甚至是全校同学的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他告诉我们,那段时间,他们组织部7个人为把整个活动完整的做好大家熬了很多夜,吃了很多苦,但是很快乐。

理论联系实践,做一专多能人

    在学习过程中,他还注重将不断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在中南大学2009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他积极参与并率队赴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调研返乡农民工创业融资问题。他有这样的体会:看书可以让我们了解很多道理,但真正的要掌握它们还需自己深入实践自己用了才算知道。在2009年的深入调研地嘉禾中,他们去的当天下午就碰壁了,接待他们的嘉禾县就业局办公室主任对他们很冷淡,把他们需要的一些基本资料复印给他们后就要他们打道回府了。他们可是刚到这个陌生的地方,本指望当地就业局能派工作人员带他们到农民工企业里开展调研,现在可要被扫地出门了。他们灵机一动说要见局长,在他们“死缠烂打”下感化了那位办公室主任,最后见到了局长,在跟局长的沟通中他们进展很顺利。最后他们的作品受到了湖南郴州、四川广安等五市劳动部门的重要批示,他所带领的团队也获得了中南大学“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的称号。对此,他告诉我们,参加课外实践调研时一定要态度诚挚而且不要怕丢脸。“很多时候,一定要做好被拒绝的准备,而且不要轻易放弃!”。事实也证明,当时他们这样做也是正确的。

    作为一个工科的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培养的是自己的社会调研能力,而他在专业知识的学习方面可谓是另一个典范。他组织队友积极申报2010年国家创新型实验,他们的研究成果《我国铜阳极泥分银渣综合回收利用研究进展》也在国内核心期刊《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上得到了发表。

不断创佳绩,问鼎“挑战杯”

    从最初参加“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到中南大学“升华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升华杯”),再到湖南省“挑战杯”,最后问鼎被称为“大学生奥林匹克”的全国“挑战杯”,袁廷刚不断地创造佳绩,无疑不在经历着层层蜕变。2009年率队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所研究课题“嘉禾县返乡农民工创业融资问题”获得了中南大学重点A类立项资助,这在我院当时完全由大一学生组成的团队申请“三下乡”立项获得学校最高额度资助还是第一次。在经过扎实的调研之后,他们的作品还受到了湖南郴州、四川广安等五市劳动部门的重要批示,他所带领的团队也获得了中南大学“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的称号。社会实践的优异成绩并没有阻挡袁廷刚继续前进的脚步。2011年,他与团队成员作品获中南大学第七届“升华杯”特等奖。在“升华杯”结束离第九届湖南省“挑战杯”提交作品的短短一周里,他们凝聚团队所有人的力量,对作品进行了扎实的修改,在行文的逻辑、语言的规范程度、理论知识的应用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一周内报告被修改十余遍,最后取得了第九届湖南省“挑战杯”一等奖的好成绩。

    要说从学校“升华杯”到湖南省“挑战杯”取得的好成绩是一次很大的提升,那么从湖南省“挑战杯”一等奖到全国“挑战杯”特等奖,那就是一次质的飞跃了。因为他们的作品要同来自全国1935所高校的16976件作品共同角逐,为了能够在全国的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他们整个团队的成员从暑假就开始为终审决赛的答辩做准备,包括设计宣传册、展台、展板、答辩PPT及问辩等等。在今年的国庆,他们也是顶着巨大的压力继续工作。“在我们10月13日起身去大连理工大学比赛前,基本上每天都加班加点到凌晨一两点。”袁廷刚这样描述当时的生活。他们反反复复改材料、模拟答辩不下30余次,这也为决赛的出色表现打好了扎实的基础。功夫不负用心人,在10月15日到19日的五天与来自全国各高校精英代表的比拼中,他们脱颖而出,最终获得了本届全国“挑战杯”管理类唯一一个特等奖。对于这样的大赛,他感触颇深,他告诉我们:无论去做什么,首先得学好专业知识。在这次答辩中,评委问了好多和冶金专业知识相关的问题,要是他们不能很好的回答评委的问题,想取得好的成绩肯定是很难的。对于社会实践或是参加类似“挑战杯”这样的活动,袁廷刚建议我们,应该以兴趣为主,找志同道合、脚踏实地的同学,才能把事情做好。当然在指导老师的选择上,他提醒我们要找与课题领域相关的专家或老师。

     “不要放弃努力,要用好自己的每分每秒!”这是袁廷刚父母每次打电话来对他唠叨的一句话,如今也成了他不断勉励自己的座右铭。在大学里,他也是一直在这样践行着的,我们衷心希望他在以后的道路上走的更远,飞的更高!

 


上一条:胡铃心 由挑战爸爸开始的“挑战”之路
下一条:视频: 第十二届“挑战杯”开幕式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