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挑战杯”访竞赛评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奚广庆

组委会 发表于 2011.10.24| 点击数5064

新闻标签: 评审 采访


10月17日,本届“挑战杯”竞赛终审决赛进入封闭评审阶段。上午,原国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挑战杯”竞赛评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奚广庆教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自1991年人文社科类作品正式参加“挑战杯”竞赛以来,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奚广庆教授深刻体会到:人文社科类作品逐渐摆脱传统学术研究束缚,正向注重实践调查、走向社会的方向转变。

从书面性研究,到“身体力行”

“由于不再满足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呈交书面报告的传统学术创新形式,学生们立足于更高的起点,展开更富实际意义的调查研究。”奚广庆教授激动地说,“往届‘挑战杯’的人文社科类优秀作品中,许多作品都是同学们在生活中经过自主发现问题、实地展开调查、研究解决方案、向当地有关部门反映、身体力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产生的成果,一些研究成果已被企业、政府采纳,切实解决了基层百姓的问题。奚广庆教授强调,“挑战杯”竞赛目的在于引导青年参与实践,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解决社会问题。重点在于是不仅要学会提出问题,更要“身体力行”的解决问题,将理论方案付诸实践。

突破“教科书思维”,拓宽创新思路

“反映新情况,总结新经验,研发新产品,提出新问题——这是个不断更替循环的过程。”奚广庆教授指出,人文社科类的作品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很多“教科书思维”的产物,表现在学生对问题的研究过于泛泛,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之上。他告诉青年学生:“只有具有针对性的、经过深入实践调查的作品,才能深刻地反映社会问题。

奚广庆教授谈到,中国近年来人文社科教育发展迅速,但实际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教科书更新滞后就是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学生教学中使用的都是10年前的教科书,还怎么做到与时代接轨,更何谈自主创新呢?

最后,奚广庆教授认为应该及时更新学生教科书;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增加课程实践环节;发挥团队优势,增加各专业学生的交流合作,拓宽创新思路,使青年学生在更广阔的创新天空中翱翔。


上一条:第十二届“挑战杯”终审决赛封闭评审工作圆满落幕
下一条:“挑战杯”“挑战青春 创新未来”专题第三、四场报告会举行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