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挑战杯”参赛高校学生创新团队风采录(1)

组委会 发表于 2011.10.24| 点击数11685

新闻标签: 决赛现场 创新团队 大学生

北京大学:用学术担起责任



北大的校徽表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他们这次带来的作品也体现出了大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北大学子的学术之大、责任之大、精神之大,尽显其中。

辛苦,只为让他们活得更好

肆虐的金融危机让社会将目光投向了支撑着“中国速度”的底层群体——农民工。北大学子解读了危机语境下返乡农民工的去留困境。张好雨和刘锐说,这个课题从09年开始准备。为了获得详实的数据,我们去了农村、城中村调研,足迹遍布河北、北京、昆明。此次调研不是采用问卷调查,而是从个体命运入手,更生动地还原了事物的具体面貌。虽然调研很辛苦,但我们觉得付出是值得的。农民工是中国经济奇迹的奉献者,更是牺牲者,他们面临着养老、留守等问题,我们有责任让他们生活得更好。

来自经济学院的杜浩然着眼于农村问题,从供求结合的视角看我国农村的金融抑制。杜浩然说:“在暑期调研的时候,我们来到偏远农村与当地居民一起生活了半个月。我们去过黑龙江、湖南、云南。我从小在城市长大,刚开始并不适应农村生活,感觉很辛苦。但深入实地的调查让我们看到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存在很多瓶颈,农民的生活也很不容易。我们希望尽己所能解决一些问题,提高农村经济水平,让他们生活得更幸福。”

承担,直面责任不退缩

“挑战杯”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北京大学代表队一路走来,感悟颇多。“‘挑战杯’是交流的平台,比赛成绩并不那么重要,我们希望借此机会回报社会,让更多的人关注、关怀农民工,让他们活得更有尊严。”刘锐说。

李宜轩表示:“参加这次比赛,重要的是那些与同学交流、与老师合作、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社会的面目,体会到生活的艰辛。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关注我们的课题、关注农民工,以此引发人们去关注更多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新并不是为了比赛


“我们的作品简单来讲就是创新和实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委科技部的戴彬老师在介绍他们作品时说。他提道,北航敢于创新,以往很多飞行器只在内部结构上进行改良,而这次北航的无人飞行器从外部结构上也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八瓣直纹曲面的设计很难让人把它与飞行器联系起来。此次参展的无人直升机系统由于它的航拍稳定性和清晰的图像已经引起三家公司收购的兴趣。

在谈到创新与人才培养时,戴老师认为,创新是为了实用,为市场、社会带来利益,只是为了参赛而做的作品是没什么价值的。不是为了比赛而去创新,而是因为有了创新才举办比赛。这才应该是挑战杯的真正意义所在。”

戴老师强调,科技没有国界,邀请外国代表队参加科创性赛事,大家广泛地相互切磋才真正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此外,他希望学生可以以个人名义参加挑战杯,而不是学校组队参赛。这样的比赛本应来自学生,荣誉就应归于学生,让学生们自己去设计、去动手、去创造,从而淡化学校之间的竞争。

一年半艰辛的准备,有欢乐也有坎坷,甚至有过飞机撞得粉身碎骨而不得不一切重来的惨痛经历。“北航人都有一种拼搏的信念,而我们就是靠着这种信念走到了现在。”看着他们脸上绽放出的笑容与自信,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一个航空航天技术全国领先的学府,在本届挑战杯上一定会有不俗的表现!

大连理工大学:心怀梦想,敢于担当


“把齿轮调试一下,摩擦力太大了”、“不对,这里应该调低一点,再低一点”,这是记者走进第十二届“挑战杯”大连理工大学代表队的工作室时最先听到的对话。“事实上,这样的对话在几平米的工作室内每天要发生数百次。”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这里,很多人每天都忙到深夜,男生基本都直接在工作室睡觉。”他们,就是代表大连理工大学参加第十二届“挑战杯”其中的2支队伍,作为年轻的大工学子,他们用激情编织梦想,用汗水挑战青春。

青年担当,国盛不衰

同为热血青年,此次参赛的2支队伍的负责人徐伟超和吕连生,在谈到自己的作品时表示,设计作品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自己知识的积累设计出科技作品来帮助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对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徐伟超的作品是小型组机器人,这个能够行动自如并在绿茵场上纵情恣意的“铁金刚”,曾在Robot cup中国公开赛中连续几年获得冠军以及在机器人世界杯比赛中进入八强。而吕连生针对中国煤矿灾难事故频发所设计的救援机器人,在煤矿内部的气体含量检测和安全评估方面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勤思笃行,踏实严谨

在被问及准备比赛过程中的趣事时,徐伟超与吕连生的答案有些出人意料。“真想不起来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工作一直都很苦很枯燥,因为每个人工作时都是踏实谨慎的。”他们回首这一路走来的时光,“我们平常还要负责下届实践班的日常工作,精力很分散,但是很充实。”作为一名大工学子,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大工人的严谨,证明了科学的朴实。

分工细致,成功来自团队

成功是不可能仅靠个人的力量实现的,特别是对他们这次的2个机器人科技创新项目来说团队的合作尤为重要。吕连生告诉记者,他们的机器人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都有明确的分工,从硬件、软件、再到机械结构,每一个过程都需要团队的配合才能完成。

这是一群心怀梦想的青年人,他们勤于思考,敢于担当;他们用自己的努力与付出,见证了自己可歌可泣的不朽青春。

华南理工大学:兄弟院校聚大连 四载春秋又挑战


五位华南理工的男生,下午三点风尘仆仆地抵达宿舍,一行人都有些疲惫。桌上放着几桶方便面和矿泉水,“没时间去食堂吃饭了,我们四点就要去体育馆布置展区”一位男生边泡方便面边说。行程虽然紧迫,他们还是很热情地受了我们的采访,“我们是兄弟院校嘛!”华南理工大学与大连理工大学有着很深厚的院校友谊,不论是交流访学还是学术研讨,一南一北,各有特色的同时,都有着严谨的治学氛围和实践、创新的传统。

“记得我还当过第八届‘挑战杯’的志愿者呢”,杨瑞,现在是已经是研究生的他仍不忘本科时参加“挑战杯”的经历,虽然角色不同,但都给他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华南理工大学,曾是第八届“挑战杯”的承办方,“那次‘挑战杯’是第一次把比赛跟市场企业联合起来,我当时就看见有学长和企业签约。”杨瑞骄傲地回忆起自己母校承办的那届“挑战杯”。说起今日参加“挑战杯”,有两位博士生、一位硕士生的华南理工大学代表队,显得沉静与泰然,他们表示,“挑战杯”可以让他们学到很多,不止是科研方法和成果,甚至是承办方组织大型活动的管理方法。

华南理工的五位同学,将分别参与、电子信息类、能源化工类、数理类、教育类作品的终审角逐。匆匆吃过方便面后,五人便马不停蹄赶向刘长春体育馆开始展馆的布置。这就是科学的精神吧,永不停歇。

六盘水师范学院:坚守使命 无怨无悔

 


为何矿产资源如此富集的地区却是如此贫困,为何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这么多年这里却越来越穷,为何这里的人们陷在贫困怪圈里走不出去?

贵州六盘水师范学院教师张绪清带着自己的研究课题《乌蒙山国家能矿基地演化成“问题区域”的调研报告》与学生们一起走进了大山。他们一路跋山涉水走进农家,面对恶劣脆弱的生态环境,看到触目惊心的贫困状况,所有师生被深深地震撼了。作为山村的儿子,怀着对家乡的热爱与难以割舍的父老情结,一股强烈的欲望堆积在张绪清的心里——我要帮他们摆脱贫困。张老师等人用一年半的时间进行了大量实地调研,风吹日晒、翻山越岭、饥寒落魄早已是家常便饭。残酷的现实没有改变他们的梦想,反而让肩上的责任感越来越强,穷山恶水、环境破坏的现状让他们深感时不我待。

饱含满腹辛酸,张老师哽咽了,眼圈红了,他说:“贫困不仅意味着发展空间的丧失,更意味着生存空间的沦陷。拥有丰富的资源,却因为制度的不合理,导致地方百姓陷入了新一轮贫困当中。我一个人真的难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社会的帮助。”学生张玲玲说:“我感到自己不只是学生,我有义务、有责任、有使命去帮助他们脱贫。这个项目在我们心中种下了责任的种子。”

整个采访过程中,在场的记者都在安静地聆听着,感觉他们是在呐喊,用良心去呼唤责任与人性之善。

乌蒙山区真的没有什么新闻,有的只是一位教师带着几名学生跋涉在荒山野岭之间。

南京工业大学:享受科研盛会


南京工业大学带来了三件参赛作品——《高效多孔金属有机骨架MIL-101材料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利用农业废弃物玉米芯原料制备生物燃料丁醇》和《高层建筑火灾前防烟缓冲区设置研究》。孙贻白同学介绍,金属有机骨架MIL-101材料曾在上海世博会上亮相,这种材料拥有很强的吸附性,可以应用于工业废气的处理及烷烃类气体的回收再利用,不但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节约资源,原料便宜、性能好,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生物化工专业的研究生奚永兰同学带来的是利用农业废弃物玉米芯制备生物燃料丁醇。她说,生物发酵转化的燃料,可以与汽油混合使用,原料价格低廉,生产成本少,这种新型燃料比汽油便宜,可缓解能源短缺问题,具有很大的市场价值。谈到这次比赛,奚永兰面带微笑地说:“这个研究用了三年的时间,光筛选合适的菌株就用了一年时间。虽然这很辛苦,但能来参加此次盛会,我们十分开心。”

南京工业大学团委副书记刘大卫老师说,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科研创新培养,“我们分层次地创建了基础平台、中间平台和高端平台三个创新平台”。基础平台是免费开放创新实验室,为科研爱好者提供学习的机会;中间平台是重点培养二三年级的同学,让他们参与课题研究;高端平台则是培养优秀科研人才,鼓励他们参与“挑战杯”等国内外大型学科竞赛。他表示,“挑战杯”并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活跃学生科研兴趣的一次盛会,学生们应该抓住机会,积极参与,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上一条:“挑战杯”大学生创新思维开出成果之花
下一条:“挑战杯”参赛高校学生创新团队风采录(2)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