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这里,是创新教育的一片沃土——大连理工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巡礼

组委会 发表于 2011.10.24| 点击数8033

新闻标签: 工作巡礼 创新 大连理工

  10月的滨海之城,秋色旖旎;10月的美丽校园,英才荟萃。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移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大连理工大学盛装启幕,迎来海内外学子。赛事必将精彩,创新之风劲吹。大连理工大学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取得的丰硕成果,也将在大赛中得以展示。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指出:高校“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

  大连理工大学多年来正是以这样的视野与理念,彰显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育人特色,大力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努力构筑全新的创新教育体系,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创新教育在全国高校率先起步

  大连理工大学肩负历史使命,积极应对新世纪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新变化,以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为目标,在全国高校率先倡导并开展创新教育,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起步阶段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7年,学校成立“大学生科技活动中心”,标志着全校性创新活动组织的诞生。

  1997年,在全国率先创建的“大连理工大学创新教育实践中心”和“大学生希望新产品开发研究所,”是第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示范中心和对外科研实体。同年,学校进一步推进创新教育改革,成立了“大连理工大学创新教育工作委员会”,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学校创新教育进入日趋成熟时期。1998年,组织开展大学生科研助手活动,成立院系创新实践分基地,实现了创新教育由点到面发展的转折。

  自2002年开始,学校以创建示范性“创新教育实践中心”为突破口,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积极探索研究性教学模式和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创新教育改革。2003年,“大学生创新院”成立,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命名为“全国青年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在此基础上,2007年,正式成立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实验学院,成为独立的二级学院。

  校党政领导对创新教育高度重视,主管校领导,职能部门和各学部、学院全力以赴,为全校创新教育不断注入强大活力,各项改革势如破竹。

  校长欧进萍院士明确提出,创新实验学院是学校开展创新教育的主要载体,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示范区和先导区——这一定位,标志着我校创新教育开始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示范区”和“先导区”领跑创新人才培养

  作为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示范区和先导区,从多年开展创新教育的积累中汲取经验,大连理工大学以创新实验学院为中心,继往开来,努力打造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片沃土。

  “厚实基础、注重综合、强化实验、自主学习、提高能力、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个性化、双渠道(课内、课外双渠道)、三结合(产学研结合、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四层次(创新实验教学基本认识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多模式”的创新实验教学体系,构成了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精髓。

  创新实验学院经过不断探索和锐意改革,以多样化自主学习模式及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建设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国家级教学团队“创新教育系列课程团队”为引领,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凭借诸多亮点,发挥示范和先导作用,成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和全国最大的创新教育实践基地。

  亮点一: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全开放的综合创新实践基地。涵盖6个校级创新实践示范基地、12个院系级创新实践分基地及若干个校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不同于传统的基础实验中心,也有别于按学科划分的专业实验中心。基地重视文理综合、理工融合,面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综合性很强的实验研究项目,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成长成才。目前,创新实践基地设有数学建模创新实践室、机电创新实践室、软件工程创新实践室、多媒体创新实践室等20余个创新实践室。这些实验室完全开放,学生自由进入,自拟实验方案、自选实验仪器,参加小组讨论,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实验任务。2009年创新实践基地被批准为省级实验示范教学中心,目前学校正全力将创新实践基地打造成为与其他教学实验中心具备同样规范和标准的国家级创新实验示范中心,使创新教育由课外渠道完全进入课内渠道,融为一体。此举在全国高校尚属先例。

  亮点二:面向高考优秀学生招收创新实验班,探索理工科创新性人才培养新机制。两个实验班依托创新实验学院按照机械及土建大类、电气信息大类招生与培养,把学校积累几十年的创新教育成果与经验融入到培养计划中,一年级通识教育,二年级按大类培养,三年、四年级按宽口径、个性化培养,实行导师制,接受专业教育,使创新教育由过去单纯的课外活动进入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创新实验班专业课程模块完全体现个性化要求,只限定学分,不规定课程。优秀学生可选择专业,可实行本硕连读,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学校还陆续增设了大化工类以及钱令希力学创新班。迄今,创新实验学院实验班已有两届毕业生,100余名,去年与今年的就业率均为百分之百,其中50%被保研,很多毕业生进入大型企业。企业非常看重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实验班的毕业生,认为学校的培养计划与企业需求完全吻合,如阿里巴巴、百度等知名公司来学校招聘时,提出只要是创新实验班的毕业生可以免笔试直接进入面试,有的公司还由此展开与学校间的合作。保研中,创新实验班的毕业生也很受欢迎。 

  亮点三:依托创新实践基地开设创新实践班,吸纳校内学有余力、有兴趣的优秀学生。目前设有数学建模、机电、软件、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等15个创新实践班班。创新实践班按照CDIO工程教育理念进行培养,以强化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设置系列课程,学生一学期可选一门课,分两个环节学习:第一环节是课堂教学,十六个学时,主要为课堂讨论;另一个环节是48学时的实验,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兴趣小组,一学期布置一个课题,通过课题让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在实验室完成。与其它学院管理体制不同,实验室完全开放,学生自由选择时间。学生所做的课题既可以与导师所做项目结合,也可与科技竞赛结合。创新实践班对学生非常有吸引力,去年计划招收600人,有3500人踊跃报名。每年都采取金字塔式淘汰制,通过期末考核逐年选优,由一年级招收六七百人,到三年级保持300人规模,确保能胜任创新实验计划。

  吕连生今年已经被保送到创新实验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继续进行人形机器人的理论深造和研发。他2007年秋考入大工,两个月后经过考试进入创新实验学院创新实践班。在这个示范区,吕连生如鱼得水,自己设计制作无线调频对讲机,与同学通力合作,成功研制出可以完全自主参与足球比赛的人形机器人。沈骁当年报考大连理工大学时被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录取,但他对计算机兴趣很深,进校后报考了软件创新实践班,创新能力甚至优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后被保送为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毕业时被微软亚洲搜索技术中心录用。

  亮点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实验学院是相对独立的二级学院,可以自主引进专业教师、实验教师,包括管理人员。2001年时,学院只有3名教师,现已拥有18名专职老师,其规模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在大工,创新教育的师资不是仅靠18名专职教师,而是全员投入,全方位实施。如数学建模实践班,现在很多高校将其做成了竞赛体制,大连理工大学则做成学生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选做一个科研项目,每班配置一名以上博士或博士后专职教师,负责课程教学、学术讨论,并组织科研立项及验收、监督、答疑等环节。每班还配有一名专职实验教师,负责实验教学与指导工作。

  创新实验学院院长冯林教授主讲的《创造学基础》,是实验班和实践班学生的必修课,也是一门基础课,其他学院本科生可以选修,目的是让学生一进校就接受“洗脑”,培养创新性思维,掌握一些创造原理、创造技法,培养提问题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院要求实验班和实践班学生学完课程后能完成一项外观设计或发明专利等。目前,《创造学基础》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辽宁省精品视频公开课程。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辐射作用

  大连理工大学是全国首批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60所高校之一,该计划旨在引导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和项目组,接受科学研究的锻炼和学术氛围的熏陶,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早在2006年,大连理工大学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实行“四个一”制度:每“一”名在岗教授、副教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每“一”年至少提出“一”项适合大学生科研训练的研究项目供学生选择,至少指导“一”名以上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研究项目。2008年,学校召开第十四次本科教育教学研讨会,出台了《大连理工大学关于实施精英教育 培养精英人才的若干意见》,强调继续推进“四个一”制度。

  由此,学校每年都组织学有余力、具备初步科研和动手能力的大学本科三年级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研究课题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也可由学生和导师共同拟定,或由导师提出,学生选择。学校每年投入150万元专项经费对每个项目给予不同额度的支持。所有实验教学示范性中心、各类实验室(含重点实验室)对参与项目的学生免费开放,免收实验场地费、实验教师管理费和仪器使用费。

  教务处处长朱泓教授介绍道,大连理工大学自2007年大规模推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来,发挥了重要的辐射作用,每年都有2000多名大学生参与,学生受益面达50%左右。4年来已获批220个国家级项目。

科技竞赛异彩纷呈激发学生创新灵感

  通过组织并开展各类校园科技创新和竞赛活动,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营造良好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方面。大学生们在参与竞赛中激发创新灵感,找到了施展聪明才智的舞台。

  自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来,大连理工大学共获得特等奖2项、一等奖10项,三次夺得“优胜杯”,五次获得高校优秀组织工作奖。大连理工大学从1994年起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共获得全国一等奖39项、二等奖72项。1999年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第一个奖杯——99’创维杯。从1992年开始,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共获得一等奖23项、二等奖69项。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在全国高校中拥有重要影响,大连理工大学参加工程训练中心创新活动的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种大学生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奖90余项。大连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首批国家级综合性工程训练示范中心中排名第一。 

  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创新思维大赛、大学生创新论坛等各种竞赛如火如荼,精彩纷呈,大学生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林海卓就是一位在各种大赛中“拿奖拿到手软”的优秀学生。他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中做科研助手成绩骄人,成为全国第一个包揽MCM/ICM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athorcup全球大学生数学建模挑战赛等九大数学建模类赛事奖项的学生。

创新教育收获累累硕果

  经过20多年的辛勤耕耘,大连理工大学现已形成了以创新实验学院为中心,学校和学部(院系)两级卫星式的创新教育和创新实践硬件与软件平台,通过构建完整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创新教育的梯次突破和跨越式发展。

  在创新教育这片“沃土”上,培育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产生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和实用价值的创新教育成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广泛赞誉。

  2004年10月,教育部对大连理工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评估,创新教育被确认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2008年,“强化创新实践的工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立体化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两个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被批准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的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的研究与实践”两个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出版创新实践类教材12部,创新实践类专著2部,创新实践讲义25部。2009年,创新实验中心被评为辽宁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创新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辽宁省级和国家级教学团队。2010年,《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辽宁省级精品课程。

  学在大工,创新在大工。2005年以来,学生科技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807项次5100多人次。学生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被SCI、EI收录近100篇。学生完成科技成果数百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是国家和民族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是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需要。精英人才应该是先进思想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捍卫者和引领者;是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导者,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高尚的道德品质、宽厚的知识基础、突出的能力潜质、优秀的综合素质和开阔的国际视野。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大连理工大学付出了辛勤努力并将继续奋勇前行。” 校长欧进萍院士如是说。

大连理工大学捧得第九届“挑战杯”优胜杯

(  许梅杰)
 


上一条:引领高校创新风尚 挑战科技魅力无穷
下一条:八方精英齐聚大工--第十二届“挑战杯”报道、布展工作火热进行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