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届“挑战杯”竞赛“人工智能+”专项赛【赛题一】线下沙龙顺利召开
2025年7月5日,由红山开源平台与启元实验室联合主办、深蓝学院承办的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人工智能+”专项赛【赛题一】线下沙龙活动第一期在北京石景山区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成功召开。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今年“挑战杯”竞赛“人工智能+”专项赛“赛题一“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遥感影像分析与语义理解”由红山开源平台与启元实验室联合支持。截止目前,已有来自全国各所院校的400余支队伍报名参赛。
本次线下沙龙活动邀请了红山开源平台副研究员李光杰老师、启元实验室副研究员马强老师、中国科学院空天院副研究员吴有明老师,以及报名参加该赛题的参赛院校领导、指导老师以及参赛学生共计80余人,共同围绕人工智能与图形图像技术的前沿发展与产业融合开展深入交流。
在活动开幕式上,红山开源平台李光杰老师简要介绍了红山开源平台,回顾了该赛题最终入选“‘挑战杯’竞赛”的历程,最后对竞赛的举办提出了期望和要求,并对赛题沙龙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红山开源平台李光杰老师
启元实验室马强老师在致辞中介绍了赛题的由来以及赛题任务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价值,并对报名参加该赛题的参赛队伍表达了衷心感谢与由衷祝愿。
启元实验室马强老师
本次沙龙活动为大家安排了精彩的主题分享环节,从遥感领域的技术发展到本次赛题的评分标准与技巧,以及边缘算力平台的使用,最后介绍了大模型在教育中的实践应用。
首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吴有明老师从数据采集、模型架构、下游任务适配以及国产化算力支持4个方面全面介绍了百亿级遥感解译基础模型“空天·灵眸”,并展示了基于“空天·灵眸”大模型微调后的应用案例。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吴有明老师
接着,备受关注的“赛题评分标准与答辩技巧”分享,引起了与会同学们的兴趣。启元实验室的郭宗昊副研究员为大家细致讲解了赛题任务以及赛题中使用的“九格”大模型的架构,同时详细介绍了赛题评测集的情况,最后,针对技术报告以及答辩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郭老师给予了指导建议。
启元实验室副研究员郭宗昊老师
在边缘算力平台的功能与使用说明环节,中科思创的熊国任工程师现场为大家演示了算力盒子具备的功能,以及使用流程,并通过RAG技术的案例让与会同学们有了直观的认知。
中科思创工程师熊国任
作为本次沙龙的最后一个分享,面壁智能联合创始人周界老师为大家展示了面壁智能利用大模型技术开发的AI教育产品——面壁模课,让同学们认知到大模型技术不仅仅停留在竞赛层面,也不仅仅是问答,而是已经应用于可实际落地的产品中。
面壁智能联合创始人周界老师
除了精彩的主题分享外,围绕当下火热的大模型与具身智能,本次沙龙活动专门设计了参观交流环节。在活动开始前,与会人员参观了百度智能云的产业实践基地,了解了百度智能云的发展历史与当下丰富的应用场景。此外,与会人员还与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机器狗做了互动,学习了当下机器人的发展现状与难点。
参观产业实践基地
本次活动的顺利召开,不仅搭建了赛题支持方与参赛队伍之间的交流平台,解答了参赛队伍竞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升了参赛队伍的竞赛水平,也标志着“人工智能+”专项赛【赛题一】参赛队伍的比拼会更加激烈。再次祝愿每支参赛队伍均能赛出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