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edIn创始人Reid Hoffman写给毕业生的3个通往成功的秘密
来源:36氪| tzb 发表于 2013.6.2| 点击数37241
Reid Hoffman说他1990年从斯坦福毕业后花了15年时间才弄明白自己到底在做什么。Hoffman现在是市值190亿美元的公司LinkedIn的联合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位亿万富翁。在这15年中,Hoffman最初想成为一位学者。之后他放弃了这个想法,开始创办一些公司,但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他是如何找到找到适合他的人生道路的呢?如今的毕业生和职场人可以从Huffman的经历中学到什么的?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Hoffman和Ben Casnocha第一次一起撰写了一本叫“The Start-up of You”的书。从书中的观点拓展开了,他们又为毕业生做了“The 3 Secrets Of Highly Successful Graduates”的幻灯片。Hoffman和Ben想和毕业生分享的成功职场的三个秘密是:
1) Competition 竞争
当你毕业时,你的脑袋里一定充斥了一堆的问题。“我如何把不同的兴趣带入一份职业中?”,“如果我不知道我的兴趣所在,我该怎么做?”,“在这么多的爱好中,我如何做出选择?”……这些都是经典的职业生涯问题"我的人生到底该怎么办?“的变体。
但这些问题问错了。这些问题都仅仅把注意力放在“你自己”身上,而忽略了最关键的因素——你之外的其他人!你梦寐以求的工作也是很多人的梦想。哪里有称心如意的事物,哪里就有竞争。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你需要培养你的竞争优势。
但竞争优势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有三个方面:资产、抱负、市场现实。
- 资产:你的资产就是你现在所拥有的(智慧、金钱、人脉……)
- 抱负:你的抱负就是你想要做的事情
- 市场现实:市场现实就是别人愿意花多少钱雇佣你
最好的工作是,能让你在合理的市场现实之下,用你的资产追求你的抱负。
另一个可能让你苦苦挣扎的问题是:“我如何为这个世界上做一些有意义的改变?”你可能认为自己刚毕业又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做不了什么。实际上,你拥有的资产也有价值!你会惊讶于你拥有的技能和人际关系对于那些没有这些的人来说是多么有价值。问问其他人吧:“我能帮什么忙吗?”你就会知道别人需要什么。满足需求,解决问题,这样,你就能改变世界了。
2) Network 人际关系
人控制着资源、机会与信息。任何工作归根结底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机会并非浮云随处可见,机会与人紧紧相连。如果你在寻找一个机会,实际上,你要寻找的是一个人。和你相处的人决定了“你是谁?”和“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改变自己最快的方式就是和你将来想成为的人那样的人交朋友。
认识新朋友最好的途径就是你的老朋友。你可能认为你结交的朋友并不是对的人。你现有的人际关系网其实比你想象的大的多。如果你在LinkedIn上与几百人建立了联系,你实际上已经处于一个人际关系网的核心了。如果你有200个朋友,那在你的三度人际网里就有超过200万人了。换句话说,你认识的某个人很可能认识能够为你提供帮助的人。这就是人脉拓展的力量。
3) Risk 风险
我们的教育体系不鼓励学生犯错误。但在现实世界里,你只有尝试了才能知道什么是最好的方案。犯错误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做”中“学”。
比如说,不确定你是否能进入制药领域?花六个月在Pfizer(全球最大以研发为基础的生物制药公司)实习,建立人脉并看看会发生什么。很好奇市场营销或产品研发是不是比你现在的职位更适合自己?如果你在一家具备了这些功能的公司工作,不妨自愿去这些部门帮忙吧。我在苹果的时候就是这么做的,那是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
不管情况怎样,行动起来,不需要计划什么,从中学习吧。行动帮助你发现自己想去的地方和到达的方式。
在大学校园中,最少犯错的是优等生。但最成功的专业人士是那些学会冒最明智的风险的人。你可能认为你将犯错率最小化能使你的职位稳固。讽刺的是,在这个多变的世界,寻求安稳是你做的风险最大的事情之一。
冒明智的风险,而不是规避风险。这将是你的竞争优势。比如,不要小瞧那些薪资微薄但能让你收获丰厚的工作。优先考虑那些能够让你对自己和这个世界有更深入了解的机会。不要逃避别人不断告诉你风险颇大的职业。如果真的如人们所说的那样冒险,那也就意味着这个机会的竞争没有那么激烈。
遇到这样的机会,最糟糕的的方案可能是最可能幸免于难的。如果最坏情况是被解雇、损失一些金钱或者经历一些不愉快,你就应该乐于去冒这个险。如果最糟的情况是名誉被毁、失去你所有的财产或职业生涯的终止,那么,不要冒这个险。职业中的机会和风险总是未知。最好的机会是通常是被最多在打上问车的——结果未知时,许多人最后就避开了。冒明智的风险,你就能与别人错失的机会相遇。
在工作的世界中,每天都要经历考验。不进则退。培养你的竞争优势、建立你的人脉、冒明智的风险。现在不做,更待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