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李开复对话硅谷教父:你需要知道的创业8问

来源:创业邦| tzb 发表于 2013.3.30| 点击数4462

3月26日下午,中关村鼎好10层创新工场会议室迎来一位客人——被誉为“硅谷教父”的史蒂夫·布兰克。不大的会议室人山人海,一群创业者聆听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和史蒂夫·布兰克精彩对话,中美两位创业导师一起回答了腾讯科技提出的创业8问。

这8问包括:1,哪些人不适合创业;2,创业需什么样的团队;3,选错合作伙伴或创始团队怎么办;4,选择什么领域创业;5,创业公司如何与大公司抗衡;6,成长为大公司后如何保持好执行力;7,如何看待创业“运气”;8,如何提升自身创新精神与能力。

两位创业导师分享了很多精彩观点。史蒂夫·布兰克说,如果创业者无法应对乱糟糟的事情,如果仅仅是想做一个战略,或想坐在办公室做一个工程师,那就不太适合创业。创业者首先要具备的素质是有能力来应对不可预测的一些事情。

史蒂夫·布兰克还指出,创业过程中团队有时比家庭更重要,创业者需花很长时间,与团队成员待在一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联合创始人和员工也不会离开,大家团结在一起患难与共,一起去克服危机。而当团队真正出现纷争和危机时,创始人则需当断则断。

李开复从人性角度说,创业过程中人性缺点和弱点都会被无限被放大,创业团队整体才能、技能方面最好能互补,彼此能够信任。对于中国创业者来说,初期利益分配首先要讲清楚,并且要明确谁能对公司最终拍板,这样即便发生不太愉快的事情也能更方便解决。

李开复还指出,小公司一方面专注,能快速执行,找到很合理大公司不是很容易能够一脚踩死的小的方向去做。一个方面自己要有自信,要保护自己,要对趋势看清楚。

谈及创业中的运气问题时,李开复表示,一次成功算运气,连续五六次成功代表着创业者更执着更有能力,更看得清趋势,有更好的团队。运气是创业者不能掌控的,人生只能专注自己能够掌控的事情,创业者应尽量创造自己的运气。

据了解,这场李开复与史蒂夫·布兰克的对话受到空前关注,超过多达千余人报名,这也在于李开复被誉为年轻人的创业导师,其创办的创新工场成功孵化出点心、点点、豌豆荚、友盟等项目。史蒂夫·布兰克不仅在过去21年连续创业八次,还是硅谷首屈一指的创业大师,他的创业理论影响了一大批硅谷创业者,掀起了硅谷精益创业的浪潮。

当前移动互联网浪潮席卷而来,国内无数人投入创业浪潮。不过,在互联网寒冬,资本通道受阻之际,无数创业者面临创业中的种种困惑,因此不少人专程从上海等地赶来,希望能够得到两位创业导师解惑。实际上,这场对话酝酿已久,由腾讯科技和创新工场联合举办,腾讯科技主编龙兵华主持,旨在为中美科技产业和中美文化交流搭建一座新桥梁。

创业者需亲力亲为 非坐镇后方

很多人梦想着自己能开豪车、住好房,拥有自己的企业,一些人经常在聊天时骂领导、骂公司、骂环境,有人在喝到高兴时把酒瓶子一摔,说老子出去创业时,绝对比他们强。过去几年,国内一大批人放弃原本光鲜的职业投入创业浪潮,当起老板开始指挥他人做事。

作为一个创业20多年、经历不同行业的老兵,史蒂夫•布兰克说,很多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都进入误区,以为选择一个很能赚钱的行业就发大财,实际上,创业者得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如果没有对行业的热爱,失败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史蒂夫•布兰克本人就曾因进入一个自己不太喜欢的行业导致亏了3500万美元,还因此上过一本杂志头版。

创业另一误区是,创始人以为自己是老板,很多事情都交给下属去做,而不再创业者需要亲力亲为。而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一些下属经常会得到负面信息反馈,却基本很难告诉给老板,以至于创业者在发现时经常已晚。

史蒂夫·布兰克说,“创业头六个月的10%时间,创始人都应亲自接触客户,当然你可雇佣别人去谈,但更应亲历亲为。有时客户会跟你说实话,你不喜欢听,你说他们不理解你的项目,他们很愚蠢,但很多客户三番五次跟你讲时,如果能采纳这些意见能省钱。

史蒂夫·布兰克指出,很多创业者从大公司出来,以前管理过上千人,也以为创业后有能力管理一千人的公司,只要发现好项目,投资人投钱就可以运行起来,但很多时候董事会不会买账。投资人之间会秘密传递一些信号,因为他们知道初创公司会经历哪些阶段。

李开复也表示,很多创业者找创新工场,说要做一个旅游应用,很奇怪的是这些创业者基本都不怎么旅游,甚至不热爱旅游,只是觉得这是个赚钱行当。创新工场在跟创业者交谈过程中经常会打破砂锅问到底,看创业者是否真了解这个领域,对竞争对手如何判断,对市场前景如何看,对市场每个细节是否深度琢磨。如果创业者无法深入了解行业,投资人更不可能了解这个行业,也不会选择这样的创业者进行投资。

当前比较失败的创业者可归结为几类:一种是纯粹为赚钱,把投资人或董事会当老板,总觉得应该怎么满足投资人,几乎不是为自己创业,而是为再次忽悠到钱,忽悠到董事会。李开复说,这种创业者行骗一次或两次还行,但迟早会别发现。一种是仅仅有技术,根本不在乎用户、市场、盈利、运营。还有一种是毫无准备的创业者。

李开复指出,中国这类创业者比较多,很多创业者把百度CEO李彦宏、腾讯CEO马化腾(微博)看着偶像,写一个商业计划,要求投资人投钱,这种没有任何经验的创业者问题比较大。这些创业者并非是不能创业,而是更应获得经验,加入大公司或参与创业。包括懂技术的人一定需要与其他人搭配,如果执着缺陷不去解决,跳出去创业失败的概率非常大。

应极力避免内耗 需当断则断

创业过程中无疑会有很多艰难险阻,创业者当初预想很好,却难免面临困难或遭遇不利影响,如李开复所言,创业将使人的弱点无限放大,并可能导致联合创始人离开。这场活动现场,一位从上海赶过来的创业者透露,大学时成立一个团队,毕业时团队成员却各奔东西,自己想把团队重新凝聚起来,却发现创业团队凝聚力不再如以前。

这也是很多团队都曾遭遇的挑战,史蒂夫·布兰克对此表示,那些创始人更像是员工,而不像是共同创始人,其原因在于大家没有共同梦想和愿景。如果团队只有一个人有这样的愿景、这份热情,而其他人没有,就预示着以后他们会离开。史蒂夫·布兰克说,当初创业时团队也经历很多困难,自己一直坚持自己的想法。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团队初始成员没有人离开,尤其在团队产生严重分歧之时。史蒂夫·布兰克回忆说,创业过程中与合作伙伴产生分歧,也意识到对方重要性,害怕失去这样的搭档,却因此经常陷入内耗。初创企业来说,时间和钱都非常有限,创业者重要的是尽快找到解决问题方法,即便是将这个合作伙伴踢出局,最怕的是做决定时非常犹豫,延误解决问题时机。

李开复也赞同史蒂夫·布兰克做法,称团队如果把有限时间进行内耗、公司政治斗争,甚至要团队两边站队,比如A和B找董事抱怨,C跟D找投资人找麻烦,那长痛不如短痛,直接将公司拆分或者让其中一个创始人离开。李开复说,创业过程只有12个月,把两三个月花在斗争里,所浪费时间不仅是2/12、3/12、4/12,还会导致公司士气不断下降。

李开复对那位创业者表示,中国没人是勉强来创业的。如果真正从内心相信事情能成,目标能达到,认为每天的工作是内心享受,大家就适合在一起创业,如果合作伙伴内心没有这种声音,真不愿意跟创业者一起干做,还不如找志同道合之人,而不是勉强对方。

创业无疑是艰难的。杀价帮创始人彭林曾透露,此前自己有个信念,认为可以把所有事情做好,但当投资人认为创业方向出现错误,一开始做法就是错的,拒绝投钱时,团队遭多重打击,大家想法都变化,是否还能坚持韧性,一直将事业做下去,这考验着每个人。

很多移动细分领域不再适合投资

早在2009年创新工场就将投资方向选择在移动互联网、电商、云计算等领域,尤其是押宝Android领域,并成功孵化出魔图精灵、应用汇、豌豆荚等工具类型产品。

李开复认为,移动互联网的速度要比PC快4倍,现在中国最聪明的创业者几乎都跳入移动互联网,互联网巨头也在积极布局,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一定会找到。不过,如今移动互联网作为创业方向太广,里面有O2O,有衣食住行。

如同1996年、1998年马化腾、李彦宏都在做互联网,但慢慢会发现彼此做的方向不同。移动互联网的投资策略也会越来越细分,创新工场会有不同小组来看移动互联网细分领域,而很多领域已经被巨头占据,不太适合创业者做,这些领域已不再适合投资。“如果一个大公司已经做什么领域,创业者再去创业,这个太没有想象力,死亡概率太大。”

史蒂夫·布兰克也表示,在美国创业失败率同样高于90%,自己也曾创业失败,但投资者愿意继续投资,又给了自己1200万美元,这个故事说明创业失败并不意味着耻辱,如果创业者失败一次两次,从中获得经验,变得更加聪明,将来就能使投资产生回报。

史蒂夫·布兰克说,失败只是创业的一部分,应有更健康的环境来面对这些失败。成功的创业者,不应该重复巨头们在做的事情,而应尽量完善自己产品特性。大公司没有涉猎的,创业者应该看一下那些领域,同时还应该兼具勇气与激情。

史蒂夫·布兰克表示,自己在初创企业当中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做超出现阶段能力事情。作为创始人来说,应该在第一天就必须知道的技能是什么,而不是在第三年才知道。

 

 


上一条:创业长期规划,从这5点做起
下一条:创业者,你还在意那些闲言碎语吗?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