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广州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探析
小类:
哲学
简介:
本项目通过大量的文献梳理和调研访谈,总结出广州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三大压力”、“三大阻力”技术,以及资源综合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完全成本核算法在低碳企业园区的运用;并采用L-P指数均值分解法,建立分析计量模型和进行实证分析。低碳技术将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引擎及政策支持提升低碳经济景气度,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等可靠结论及对策建议。
详细介绍:
本课题运用规范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从文献研究入手,通过大量调研和访谈,并结合广州“十一五”时期通过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实现结构节能的实证分析,从理论和实际两个角度探讨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广州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重点分析了广州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前景,提出针对性极强的对策建议,为政府和相关研究机构提供可靠的参考对策。亮点一:理论上探讨了完全成本核算法在低碳企业园区的应用,探讨通过建立成本计量分析模型,提高企业资本边际产出的问题,探讨低碳企业成本核算的新方法。亮点二:运用L-P数值分析法等实证分析法,紧抓住广州发展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有利于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及发展低碳经济的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亮点三:通过大量文献综述整理,借鉴国外经验,提出极具针对性和实用价值的对策建议。本课题为张仁寿教授主持的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子课题,已发表一篇论文。

作品图片

  • 广州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探析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通过本次研究与探析,发现广州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前景,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和产业发展建议。 基本思路:首先进行大量的文献梳理,然后到广州市发改委等有关部门进行调研访谈,获得第一手资料,综合统计年鉴权威数据分析,总结广州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再运用L-P因素分解法、企业成本核算等方法建立相关模型,探讨问题成因及得出结论,最后提出针对性强的政策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一、数据获取真实可靠:到广州市政府发改委等政府部门访谈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并作详尽的统计和分析,确保数据可靠性。 二、研究方法丰富多样:从文献研究入手,通过大量调研和访谈,探析广州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存在主要问题及前景。 三、创新性和实用性:运用完全成本核算法、L-P指数均值分解法,构建相应的成本分析计量模型和实证分析法,得出广州低碳园区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结论。 四、学科交叉优势。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实际应用价值:通过大量文献梳理和调研访谈,总结出广州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完全成本核算法和L-P指数均值分解法,建立分析计量模型和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等可靠结论及对策建议。 现实意义:国内学者大多停留在介绍国外低碳经济政策措施的阶段,没有形成有效的针对中国自身状况的低碳经济模式,且没有切实结合广州而提出。因此,探析广州低碳经济前景,找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和对策势在必行。

作品摘要

本课题组以“广州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探析”为选题,从文献研究入手,通过大量调研和访谈,并结合广州“十一五”时期通过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实现结构节能的实证分析,从理论探讨和实际相结合,探析了广州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前景,提出针对性极强的对策建议,为政府和相关研究机构提供可靠的参考对策。作品的创新点是探讨了低碳企业成本核算理论及方法,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有利于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和发展低碳经济的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本作品于2010年被立为第十二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竞赛广州大学校赛重点立项项目。 2、本作品于2011年3月荣获第十二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竞赛广州大学校赛一等奖。 3、本作品在《广东经济》发表论文一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广州低碳经济问题探讨》,已获得录用通知书。 4、本作品部分研究成果被“广东中煤江南基础公司”所采用并开出成果录用证明。

参考文献

[1]马胜利,陈茂濠.《低碳经济与广东省能源行业的选择》[D] [2]徐丽萍,陈倩.《中国低碳经济道路的探索》 [3]徐匡迪.《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低碳经济》 [4]王新业.《低碳经济鞭策企业科技创新》 [5]牛文元.《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突破口》,《中国报道》 [6]贺庆棠.《低碳经济是绿色生态经济》,《中国绿色时报》(2009-8-4) [7]方时姣.《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经济革命》(2009-5-20),国际能源网 [8]根据2010年9月8日国务院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新兴产业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 [9] 姚良军,孙成永.《意大利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中国科技产业》,2007 年 [10] 李丽平.《国际贸易视角下的中国碳排放责任分析》,《环境保护》2008 年第3期

调查方式

走访、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文件、自发、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尼古拉斯•斯特恩(2006)的题为“从经济学角度看气候变化”的专门报告从经济学的角度评估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向低碳经济转变以及采取不同适应办法的可能性,并分析气候变化对英国等国家经济的影响。英国皇家环境污染委员会(2007)发布报告指出,针对城市环境,寻求一个新方式来规划和管理城市地区,减少城市对环境的影响,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兰德斯(2007)指出,挪威减排温室气体的国家目标是到2050年减排2/3,要通过四步措施来实现:一是各个行业提高能效,如建筑、交通节能等;二是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学能;三是投资碳捕捉和储存;四是减少砍伐森林。到2020年减排20%的目标是必须实现的,这就要求更多地实用生物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欧盟的27国在这方面的花费可能会达到GDP的0.09%。 国内对低碳经济进行研究的学者还较少,目前主要有牛文元、靳志勇、王冰妍等。牛文元(2006)认为建设低碳城市,需要加快以集群经济为核心,推进产业结构创新;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推进节能减排创新;以知识经济为核心,推进内涵发展创新。任小波等(2007)对英国斯特恩报告关键内容进行了解读,从科学基础、气候变化中的经济学问题、减排行动的政策与经济因素、适应行动的效益分析以及全球合作应对气候的意义等五个方面对报告的主要内容、立场和结论进行了介绍。王志轩(2007)认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一定要在法制的框架下进行,一定要科学估计中国节能减排的潜力,一定要通过政策、价格来引导、通过市场的手段来推进。邹骥(2007)指出,中国今天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上,实现一个传统的发展路径向一个创新性的发展路径转变,发生这样的转变需要这样几个因素:一是需要研发技术、引进技术;需要体制的改革,正确的政策,人力资源和资金;二是要把市场上已经存在的低碳技术迅速加以推广;三是战略层面、政策层面、技术层面的合理规划也非常重要;四是要形成互利双赢的国际合作联合进行开发设计等。 广东省是全国第一个实行“双转移”的地区,说明了广东早就了解高碳发展对经济发展模式的严重影响,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对改变经济的发展模式。随着低碳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就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最有效途径。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