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甘肃省天水仙人崖石窟主要壁画基础调查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中国的石窟研究,主要集中在敦煌、龙门、云冈、麦积山、大足等大型石窟上。甘肃天水的仙人崖石窟,就是在这种遗忘中埋没了数百年。基础研究资料非常匮乏,文物保护状况令人堪忧。本项研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基础性研究,主要集中于仙人崖石窟主要壁画的基本描述与整理,并与其它石窟进行对比性研究,探索其时代艺术价值,研究较为深入、充分,基本能够反映仙人崖石窟壁画的面貌。
详细介绍:
中国的石窟考古与研究,主要集中在敦煌、龙门、云冈、麦积山、大足等大型石窟上,明清时期的中小石窟,人们往往因其年代的新近而忽视其艺术价值。甘肃天水的仙人崖石窟,就是在这种遗忘中埋没了数百年。长期以来,人们因其自然景观的秀美而把它当作一个旅游景点来开发,而没有对其石窟文物做过认真的研究和保护。基础研究资料非常匮乏,文物保护状况令人堪忧。 本论文主要通过对仙人崖主要壁画的内容、形式、发展、学术内涵等各个方面的研究,对仙人崖石窟壁画艺术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学习石窟艺术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对仙人崖壁画的赏析,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精神文明,提高文化修养。了解仙人崖石窟研究与保护的现状,探索更好的保护方法。

作品图片

  • 甘肃省天水仙人崖石窟主要壁画基础调查研究
  • 甘肃省天水仙人崖石窟主要壁画基础调查研究
  • 甘肃省天水仙人崖石窟主要壁画基础调查研究
  • 甘肃省天水仙人崖石窟主要壁画基础调查研究
  • 甘肃省天水仙人崖石窟主要壁画基础调查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甘肃域内石窟众多,佛教艺术品类丰富,但是,历史上以及近现代、当下对其自然破坏和人为破坏都非常严重,本文的写作目首先在于对石窟基础调查与研究的基本方法的学习,其次是基于对石窟艺术,对佛教艺术,尤其是对仙人崖壁画艺术的再认识,尝试唤起人们对仙人崖壁画艺术在内的甘肃众多石窟艺术的关注与保护。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作品主要集中于仙人崖石窟壁画的基本描述与整理,并与其它石窟进行对比性研究,探索其时代艺术价值。经过细致地访问与学习,力求避免文学化的语言表述,极力做到真实反映壁画内容,探究不同壁画的学术意义,进而形成对仙人崖石窟整体价值的了解。对仙人崖的研究历史与保护现状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并提出了相关保护意见。本项研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天水中小石窟、尤其是仙人崖石窟壁画研究的空白。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前,对仙人崖石窟文化的研究还非常薄弱,本论文研究对仙人崖石窟遗存的各时期壁画的艺术价值做了探讨,对研究秦州地区的佛教信仰、民风民俗、三教合流等具有重要的价值,对研究麦积山石窟及陇右文化是有力的补充。通过研究,可以将大学期间的艺术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丰富自身的文化修养,提高研究石窟壁画的能力,为日后有可能从事的石窟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作品摘要

本文是在经过多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仙人崖石窟的内容以及学术意义上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仙人崖石窟壁画具有面积大,人物众多的特点,故选取几个主要石窟壁画进行调查,以图以点概面。 从目前遗存来看,仙人崖石窟开凿于北魏中晚期,所表现出的信仰体系以及雕塑风格、窟龛形制等和麦积山石窟同期的基本一致,两者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应该是麦积山石窟的延伸部分,对研究当时麦积山石窟所影响的范围等有重要的价值。 仙人崖石窟遗存的各时期壁画,不但具有比较高的艺术水准,而且对研究秦州地区的佛教信仰、民风民俗、三教合流等具有重要的价值,其早期遗存是麦积山石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明清时期的壁画是对麦积山石窟这一时期薄弱甚至于空白环节的一个有益补充,对完善麦积山石窟艺术的时代系列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仙人崖石窟是当地主要的宗教活动场所,窟龛内的造像、壁画等受到人为、自然因素的破坏较大。保护工作以宗教团体进行的建筑翻修、维护为主。文物主管部门工作甚微。保护现状令人堪忧。本考察提出了包括避免对造像和壁画再施彩绘,防止人为的刻划和乱画行为等八条保护意见。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10年天水师范学院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目前暂时没有在任何机构刊登或发表。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董玉祥《仙人崖石窟新发现》2005年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研究卷) 2005-07-01 [2]董玉祥. 《仙人崖石窟(上)》《敦煌研究》2003年第6期 [3]董玉祥. 《仙人崖石窟(下)》《敦煌研究》2004年第1期 [4]孙晓峰. 《甘肃天水、陇南地区中小石窟的初步考察《 敦煌学辑刊》2006年第6期 [5]胡同庆. 《甘肃石窟艺术概况》《敦煌研究》1994年第3期 [6]谢稚柳.《敦煌艺术叙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 [7]黄骏. 《略谈初唐敦煌壁画人物画风格》《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 [8]高巍华. 《敦煌壁画艺术的生存:一种媒介发展观的视角》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9年第1期 [9]董树雄. 《试析敦煌壁画内容的形式的演变》 《科技资讯》 2008年第34期 [10]余远花. 《浅析敦煌壁画的艺术风格》 《中华文化论坛》 2008年S1期

调查方式

我们在教师组织下前往仙人崖,通过走访景区管理部门、现场采访、向专业研究人员请教研究方法、个别交谈、亲临观摩、拍照片、查阅学术刊物、观看相关影视资料、在教师指导下数次修改论文等方式完成此作品。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中国的石窟考古与研究,主要集中在敦煌、龙门、云冈、麦积山、大足等大型石窟上,明清时期的中小石窟,人们往往因其年代的新近而忽视其艺术价值。甘肃天水的仙人崖石窟,就是在这种遗忘中埋没了数百年。长期以来,人们因其自然景观的秀美而把它当作一个旅游景点来开发,而没有对其石窟文物做过认真的研究和保护。基础研究资料非常匮乏,文物保护状况令人堪忧。 在21世纪之前,仙人崖石窟没有进行任何科学意义上的调查工作只是到2002年6月初,受北道区文化局委托,为配合仙人崖石窟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省考古所的董玉祥先生对石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主要对造像、壁画的时代、内容、分布情况、碑刻情况进行了调查,经费由北道区文化局提供,成果发表在《敦煌研究》2003年第6期和2004年第1期,位于甘肃天水市附近的仙人崖石窟,其内容鲜为人知。它不但历史悠久,而且自北魏以来,代有塑绘,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本文在多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该处石窟内容及艺术风格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这也是目前最全面、最权威的仙人崖研究。此外,相关研究论文仅有:孙晓峰的《甘肃天水、陇南地区中小石窟的初步考察》发表于《敦煌学辑刊》2006年第6期,本文主要对这一地区的中小石窟作一初步考察,为学界研究提供方便。自北魏至明清时期,天水、陇南一带开凿有大量中小石窟寺,但多数鲜为人知。无论其开凿与分布,还是窟龛形制、造像特点、题材组合、壁画内容、佛教思想等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甘肃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萍的《浅论仙人崖石窟艺术》发表于《丝绸之路》第43期,麦积山石窟相近的仙人崖石窟,其洞窟内容除佛教题材之外,还大量融入道、儒之题材,丰富了民间宗教的信仰,成为一个多元化宣扬宗教的场所。现存明清时期精美的雕塑作品,形象生动,技艺精湛,填补了麦积山雕塑艺术的空缺,同时也为研究我国古代雕塑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总体而言,这几篇论文对仙人崖石窟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但基本上是对石窟全貌进行总结、分析,对仙人崖壁画并未深入挖掘。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