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西南山区三省市34个乡镇
小类:
经济
简介:
作品通过现场采访、入户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调研形式针对西南山区农机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获取了大量一手的、高质量的数据。在对原始数据进行科学处理的基础上,作品运用统计分析和计量模型等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作品立足于分析结果在土地环境、政策因素、计划行为理论等方面对山区农业机械化提出了可操作性较强的政策建议。
详细介绍:
作品通过现场采访、入户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调研形式针对西南山区农机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获取了大量一手的、高质量的数据。在对原始数据进行科学处理的基础上,作品运用统计分析和计量模型等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作品立足于分析结果在土地环境、政策因素、计划行为理论等方面对山区农业机械化提出了可操作性较强的政策建议。

作品图片

  • 西南山区三省市34个乡镇
  • 西南山区三省市34个乡镇
  • 西南山区三省市34个乡镇
  • 西南山区三省市34个乡镇
  • 西南山区三省市34个乡镇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课题组希望了解农民个体购买农机意愿的真实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从市场需求角度为农机企业计划、生产、销售等环节提供指导性建议,为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与宏观政策相匹配,推动当地农业机械化。 通过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农民对农机的真实购买意愿。对一手数据进行科学处理后,借助统计分析和计量模型对购买意愿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政府和企业等在政策和制度层面上提出相应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问题的提出体现了从现实到理论的提升,具有现实基础;从问卷设计、数据采集到实证分析的研究过程遵循了科学理论和方法;对农机化的现有研究主要从全国范围的供给层面或一般的需求层面展开,以西南山区为切入点,有别于国内其他现有文献研究;设计问卷量表时涉及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并运用了社会调查方法进行研究,体现了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山区和平原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差别巨大,因此一般性的农机需求难以代表山区农民的真实意愿,本项研究对山区农民对农机的真实购买意愿进行分析。只有农民有购机意愿才会形成需求,因此政府政策必须针对影响意愿的因素进行调整,发挥需求引导的作用;通过全面了解农民意愿和需求的具体描述,农机供给方的计划、产品设计和销售才能更切合市场需求,进而实现供给推进的作用。

作品摘要

由于自然、经济等条件的阻碍,西部山区农业机械发展落后于平均水平,农业机械市场在发展进程中也突显出诸多问题,农机市场能否在完善的机制驱动下实现供需匹配,有效发展,已经成为西南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为探索西南山区农业机械化的道路,本文聚焦农机需求,探究制约当地农民购买意愿的因素及其形成原因与影响程度。在调研基础上,文章通过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建立影响山区农户购买意愿的模型,并根据模型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同时,文章通过分析农业机械化示范区重庆市涪陵区的发展模式,总结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有益经验。 统计结果表明,山区农民购机行为趋于理性,与预期相悖;而显著影响购买意愿的因素有:态度中的认知成分、政策因素、家庭年收入、土地流转政策、感知风险。 最后,文章根据模型分析结果与调研得到的发展经验,总结山区农机市场需求的特点,提出以下建议:政府应刺激农民需求,如加大补贴力度并灵活补贴形式,加强农机服务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农机维修网点覆盖率和业务水平,优化农户的信息获取渠道等;农机企业应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机品质,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加强产品宣传推广。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南京大学挑战杯特等奖

参考文献

[1]. 何怀平.我国农机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机化,2005(2):21-22 [2]. 叶红.我国农机市场的30年变革实践[J].农机市场,2008(10):46-47 [3]. 冯建英.农机市场消费者购买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工程,2007 [4]. 欧兴江,杜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机市场监督管理现状与对策措施[J].中国农机化,2008(5):40-41 [5]. 王瑞杰,孙鹤,宁旺云.培育农机融资租赁市场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作用[J].农业机械学报,2005(07) [6]. 江惠云.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 [7]. 王强,秦军伟.农机市场准入制度建设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8(5):207-208 [8]. 叶红.我国农机市场的30年变革实践[J].农机市场,2008(10):46-50 [9]. 四川省统计年鉴[G],2009 [10]. 余保祥. 昆明市农业机械化事业改革30年的发展展望[EB],2006-06-13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会议,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自发。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基本步入中级阶段(宗锦耀,2008),但由于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存在差异,我国西南山区与其他农业发达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和规模水平仍呈现出地区之间较大的差异性(杨敏丽,白人朴,2005)。农业机械的推广和使用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区,如何推动农机在山区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推广和使用,是一个迫切而亟待解决的课题。 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农机市场的供求关系。我国当前农机需求小于供给(祁学军,2010),导致农机市场供需不匹配,因而探究农机需求的影响因素就显得格外重要。国内学者(陈军华,2008;匡萍,刘蕾,2010)多从供给层面对农机市场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农机需求的较为少见。此外,农机需求的研究(易丹丹,李晓红等,2006)多以农机产品为切入点,而从农机服务角度入手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然而,宏观的农机需求是由微观的个人购买意愿形成的,因此,购买意愿就成为研究市场需求的关键因素。在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中,Ajzen(1991)提出计划行为理论,Tung-Zong Chang (1994)、陈妍等(2007)和冯建英等(2007)分析不同消费品的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特征、经济社会特征、宏观环境特征等。 把农业机械化战略研究建立在农户农机需求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是农业机械化研究值得进一步探索的、具有理论创新意义的发展方向(刘合光,孙东升,杨秀平,2009)。本文立足于农机市场需求,对引导其形成的农户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使市场更有效地调节供需,将山区对农机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这对促进西南山区农业机械化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