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栀子对闹羊花解毒效应的动物实验研究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本项目是对中药材研究的一个探索性实验,目的在于证明栀子能够降低闹羊花的毒性。 实验主要通过灌胃的方法,模拟临床中毒解毒和急救解毒的方式,比较中闹羊花毒后给予栀子是否有解毒作用而展开。
详细介绍:
目的 研究闹羊花的肝脏毒性以及栀子对闹羊花的肝毒性的解毒效应。方法 1.闹羊花的肝脏毒性试验,小鼠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和不同浓度的闹羊花水煎剂2周后检测其血清中ALT的含量,并做肝脏病理切片;2.栀子对闹羊花肝脏的解毒效应实验,小鼠分别灌胃闹羊花、栀子、闹羊花与不同浓度栀子的水煎剂3周,检测肝脏匀浆中的GSH-Px与SOD活性、MDA含量与血清中ALT与TG含量。结果 闹羊花的肝毒性试验中,中浓度闹羊花组血清ALT明显高于空白组;各浓度闹羊花组肝脏病理切片均有损伤,低浓度与中浓度闹羊花组损伤明显(P<0.05,P<0.01)。栀子对闹羊花的肝毒性的解毒效应实验中,闹羊花+中浓度栀子、闹羊花+高浓度栀子组肝脏GSH-Px、SOD活性均显著高于闹羊花组,闹羊花+高浓度栀子组肝脏MDA、血清TG含量均显著低于闹羊花组(P<0.05,P<0.01),并且两者配伍小鼠情况更稳定,各组血清ALT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闹羊花对小鼠具有肝毒性;栀子对闹羊花具有解毒效应,作用与减轻肝脏的氧化损伤有关。 目的 研究闹羊花的急性中毒现象以及栀子对闹羊花的急性解毒效应。方法 1.闹羊花的急性中毒实验,小鼠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和不同浓度的闹羊花水煎剂并对其行为学变化进行观察;2.栀子对闹羊花的急性解毒效应实验,小鼠分别灌胃生理盐水、闹羊花、栀子、闹羊花与不同浓度栀子的水煎剂,观察其形态学变化,检测心脏匀浆中的SOD活性、MDA含量与血清中CK含量。结果 1.闹羊花的急性毒性试验中,闹羊花的毒性表现为小鼠呈醉酒状,翻正反射消失。小剂量时翻正反射能恢复,大剂量时小鼠死亡,且其中毒率、翻正反射消失率和死亡率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增高,而其翻正反射恢复率与剂量呈反比。2.栀子对闹羊花的解毒效应实验中,闹羊花组与生理盐水组和闹羊花+高浓度栀子组相比,CK含量明显偏高,且SOD活性较该两组偏低,MDA含量较生理盐水组和闹羊花+各浓度组偏高,但较栀子组明显偏低(P<0.05,P<0.01),并且闹羊花与栀子配伍小鼠情况更稳定。结论 闹羊花对小鼠具有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栀子对闹羊花具有解毒效应,作用与两者配伍能减轻心脏的氧化损伤有关。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项目是对中药材研究的一个探索性实验,目的在于证明栀子能够降低闹羊花的毒性。 实验主要通过灌胃的方法,模拟临床中毒解毒和急救解毒的方式,比较中闹羊花毒后给予栀子是否有解毒作用而展开。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中药材很多是由经验积累所得的。在很多的方剂中都有类似闹羊花的药物存在,他们本身存在着毒性,但是仍然被用于治疗疾病,相信它们的存在与沿用至今存在着其积极意义。就目前情况而言,相对于利用中药毒性应用临床,中药解毒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大多只是用中药进行解毒后的清毒。目前资料表明,对于严重药物中毒,最常见的都是采用现代医学的方法,而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创伤性,相信本次试验是在此方面很好的一次开拓。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如若能够证实有这种效果的存在,可以增加闹羊花的使用范围,通过与栀子配伍增加闹羊花使用的安全性,对临床有指导意义,体现万物相生相克。能更精确的指导其临床用量,控制毒副作用。可以考虑研究如何将其麻痹神经的毒性安全用以临床麻醉(古方麻沸散的组成里有闹羊花)。 同时亦是抛砖引玉,用药如用兵,中药配伍“十八反”、“十九畏”的理论贯穿中医传统思路,临床亦有研究其机理,如能更好地解释这些机理。

学术论文摘要

目的 研究闹羊花的肝脏毒性以及栀子对闹羊花的肝毒性的解毒效应。方法 1.闹羊花的肝脏毒性试验,小鼠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和不同浓度的闹羊花水煎剂2周后检测其血清中ALT的含量,并做肝脏病理切片;2.栀子对闹羊花肝脏的解毒效应实验,小鼠分别灌胃闹羊花、栀子、闹羊花与不同浓度栀子的水煎剂3周,检测肝脏匀浆中的GSH-Px与SOD活性、MDA含量与血清中ALT与TG含量。结论 闹羊花对小鼠具有肝毒性;栀子对闹羊花具有解毒效应,作用与减轻肝脏的氧化损伤有关。 目的 研究闹羊花的急性中毒现象以及栀子对闹羊花的急性解毒效应。方法 1.闹羊花的急性中毒实验,小鼠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和不同浓度的闹羊花水煎剂并对其行为学变化进行观察;2.栀子对闹羊花的急性解毒效应实验,小鼠分别灌胃生理盐水、闹羊花、栀子、闹羊花与不同浓度栀子的水煎剂,观察其形态学变化,检测心脏匀浆中的SOD活性、MDA含量与血清中CK含量。结论 闹羊花对小鼠具有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栀子对闹羊花具有解毒效应,作用与两者配伍能减轻心脏的氧化损伤有关。

获奖情况

论文《栀子对闹羊花肝毒性的解毒效应的动物实验研究》已被《时珍国医国药》录用 论文《栀子对闹羊花肝毒性的解毒效应的动物实验研究》获第二届上海市大学生科创论坛百优论文 课题《栀子对闹羊花肝毒性的解毒效应的动物实验研究》获第二届上海市大学生科创论坛百佳项目 论文《栀子对闹羊花急性中毒的解毒效应的动物实验研究》尚在投稿 上海中医药大学创新活动优秀项目

鉴定结果

合理

参考文献

[1] 赵国平,戴慎等.中药大辞典(第二版)[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3月. [2] 杜贵友,方文贤.有毒中药—现代研究与合理应用[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年4月. [3] 刘平,袁继丽等.重视中药肝损伤的问题[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7, 26:388-392. [4] 孙蓉,李素君等.氧化损伤相关指标在中药肝毒性损伤机制中作用与研究进展[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9,25(1):80-81. [5] 夏德超,杨天明等.羊踯躅的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2,11(11):829-832.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随着中草药的广泛应用, 某些中草药所致的中毒病例已引起关注。但由于人们习惯上认为服用中药安全性高,对中药中毒缺乏足够的认识, 中毒病例仍有发生, 尤其是新生儿。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闹羊花含有八厘麻毒素和石楠素等多种毒素,具有镇痛、降低血压、减缓心率和呼吸作用,使用过长时间会引起肝脏毒性。在中药肝毒性中,氧化损伤中是一个重要的病理过程,会造成体内自由基堆积。自由基一部分可被机体自由基清除剂所清除,一部分则对肝细胞的质膜系统造成攻击,使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过氧化反应, 产生过氧化脂质,影响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引起肝细胞衰老与凋亡,这种"氧化损伤"已成为目前公认且重要的肝毒性损伤机制,主要变化为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活性下降。 中药中毒的重在预防,首先要严格控制使用剂量, 要遵循典籍记载的剂量,切不可超量使用。其次,要使用正品饮片, 因一药多名、一名多药, 极易造成用药混淆,要注意区分地方用药, 防止误用药物。还要遵循中医中病即止的原则,不可用药时间过长。以使中药发挥最大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目前资料表明,对于严重药物中毒,最常见的都是采用现代医学的方法,彻底清除毒物、加快毒物排泄是西医抢救治疗的关键,有报道中药导泻可用芒硝30g, 甘草50g口服(以甘草煎剂冲服芒硝),此法运用于各种中药中毒急救。积极对症处理, 保护主要脏器功能, 由于毒物的损害, 常造成机体功能的严重障碍,如脱水、酸中毒、休克、肺水肿、脑水肿、急性肝肾衰竭等,应及时予对症处理,加强对重要脏器的保护。比如进行口服催吐或者导泻,却没有更加彻底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创伤性。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