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千年古村的消失与村落文化的传承——广州杨箕村改造调查报告
小类:
社会
简介:
改革开放不断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使古村落面临拆迁改造而消亡的命运。杨箕村是一个拥有近千年历史的古村,但在拆迁改造过程中,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问题并没受到重视,因此研究拆迁过程中的文化问题,杨箕村是个典型事例。于是,我们小组走进在拆迁改建的杨箕村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它的发展现状,并着眼于村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寻找如何保留、传承和发展古老城中村文化的方案,为城中古村落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寻找新的出路。
详细介绍:
改革开放带来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使得古村落面临拆迁改造而消亡的命运。作为古村落中的城中村,凝聚着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却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拆迁改造前后的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问题也没得到解决。杨箕村是一个拥有近千年历史的古村,有着自己独特的村落文化,此时正在拆迁改造过程中,而在城中村拆迁改造中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问题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研究拆迁过程中的文化问题,杨箕村是个典型事例。 于是,我们小组走进正在拆迁改建的杨箕村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走访考察,了解杨箕古村曾经存在的、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文化物品、文化习俗等文化发展实况;采访当地居民,了解群众对文化变化的态度和看法;查阅相关文件和新闻,了解政府的相关政策。 我们将着眼于村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寻找提出如何保留、传承和发展古老城中村文化的方案,为城中古村落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寻找新的出路。 城中村改造问题,不管是在政府各级管理部门还是在学术研究领域,都受到广泛的重视,但是改造过程中村落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问题却是其中的薄弱环节,需要加强关注和深入研究。因此,本报告通过对杨箕村的调研,希望能为今后的城中村改造中文化的去留问题、如何保护和传承问题等做出贡献。同时保护好、传承好和发展好村落特色文化,能够使千年文化精髓继续流传,又能够为文化产业发展领域创造更新更广的发展空间。而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现代化与传统相融合、经济与文化乡统筹、自然与社会相和谐,也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

作品图片

  • 千年古村的消失与村落文化的传承——广州杨箕村改造调查报告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引起政府及大众对城中村改造的村落文化传承中断和变迁问题的思考;为城中村改造中古村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出建议,使文化更好传承和发展;为旧城改造和创意产业园找双赢道路,为建设广东文化大省贡献力量。基本思路:了解杨箕村历史及古今文化的发展;通过现场收集资料,从文化三个层面着手分析拆迁的文化保护、传承与建设等问题;提出城中村改造中古村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案,寻找保护、传承和发展的路径。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我们走进杨箕村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杨箕古村曾存在和已消失或正消失的文化物品、习俗等文化发展实况;采访当地居民,了解群众对文化变化的态度和看法;查阅文件和新闻,了解政府政策。数据的真实性使调查具。先进性:城中村改造的文化问题却不受重视。课题研究的是较新的领域,能为今后城中村改造中文化的去留问题、如何保护和传承问题等做出贡献。独特之处:杨箕村是千年古村,有独特的村落文化,拆迁却使其文化面临困境。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村落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具有良好的文化效益。在城市化过程中,拆迁是大问题,而旧房进行拆迁改造之后,原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组织都会散架,因此村落文化的消解在村转居过程中的问题更值得注意。解决好这个问题非常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 2.村落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通过对杨箕村的研究,总结提出如何保留和传承古村落一直以来流传的文化的建议,保护正在消失的千年文化精髓。

作品摘要

“城中村”是城市扩张的必然现象,同时“城中村”文化是历史的记录,是城中村村民的精神寄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入,加速了城中古村落及其文化的消失、衰败。但拆迁改造并没重视面临消亡的文化问题,导致村中文化的保留、传承和发展陷入困境。因此本文以广州市杨箕村的拆迁改造为例,深入调查村落古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其消失、衰败的原因,着眼于村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出在城中村改造中进行文化的保留、传承和发展的对策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11年3月获得广东商学院挑战杯二等奖

参考文献

[1]民盟九江市委呼吁加强对古村落及村落文化保护[N].人民政协报,2009-09-03(03). [2]牛萌,刘华.浅议古村落的保护策略——以山西宁化古城为例[J].农业科技与信息( 现代园林),2009,(1). [3]郑土有.“自鄙”、“自珍”与“自毁”——关于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2007,(2). [4]李立勋.广州市城中村形成及改造机制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230- 235. [5]白涛,叶嘉国.珠江三角洲城中村问题探析[J].广东社会科学,2004,(3):123-126.

调查方式

查找资料及现场采访和走访结合。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中村问题越来越严重,对城中村改造的研究成为当前学者研究的热点,对城中村的改造也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程。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入推进加速了古村落及村落文化的消失、衰败。“城中村”作为古村落,它的文化是历史的记录, 是“城中村”村民的精神寄托, 但现有的“城中村”改造模式都忽视了村落文化的保护。 在学术研究领域,对于正在面临消失、衰败的古村落,国内各地也有许多专家学者进行研究。如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贺州学院教师唐踔在《古村落及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中提出了、古村落及其文化遗产消失、衰败的主要原因,主要有政府保护力度不够、古村落居民保护意识不强、没有处理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不能满足现代村民的生活需要、遗产保护法律制度不完善五个方面。并且他还提出古村落及其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对策:培养文化“自珍”意识、建立“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制度、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放利用、努力改善古村落人居环境、挖掘和传承古村落文化传统以及实现古村落保护与开发资金多元化。桂林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孟祥凤在《桂北古村落文化遗存的保护与传承——以江头洲为例》一文中提出了四点思考:古村落的命运归根结底取决于保护者自身的认识和行动;古村落价值不只体现在凝固的建筑当中,更多的体现在淳朴民风和乡规民约之中,当前以乡村风貌的硬件如房屋建设为主的新农村建设正在不断的推进,老宅子的改造与修复也引起了各级政府的关注;古村落是历史的产物,是历史的沉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旅游业方兴未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保护古村落这一日益被看好的乡村人文旅游资源!使之能够可持续开发利用,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政府管理层面看,国内许多大城市对“城中村”改造关于文化方面的措施基本上都是在改造前做好文化遗存的保护工作,如兰州市政府在2006年通过的《兰州市“城中村”改造总体规划》中就提出,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 要加强对历史文化的保护, 并对涉及改造的“城中村”的文化遗存作了保护规划。 然而,对于在城中村拆迁改造过程中如何进行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由拆迁带来的村落文化的一系列变化、造成了文化中断等问题没有被解决。如何保护和传承正在消亡中的文化成了一个新的难题,同时也是一个新的课题。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