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一个连锁超市与一座城市--对南京苏果超市的社会学观察
小类:
社会
简介:
苏果超市是发源于南京的一个大型连锁超市,仅在南京就有800多家门店。SG不仅是一个商业网点,而是一种具有社会意义的设置;SG现象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推动了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有助于防止社会空间的极化;分级网络化的布点,使它成为建构社区的一种力量;向农村地区的延伸,促进了农民素质的提高。在实践上,SG为南京城市文化增添了一个新的符号,为南京的城市精神和形象增添了新的内容。
详细介绍:
一个连锁超市与一座城市 ——对南京苏果超市的社会学观察 摘要:苏果超市(SG)是发源于南京的一个大型连锁超市,仅在南京就有800多家门店。对于南京来说,SG不仅仅是一个商业网点,而是一种具有社会意义的设置;SG现象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紧随南京新市区的建设,推动了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作为平民超市,它有助于防止社会空间的极化;分级网络化的布点,使它成为建构社区的一种力量;向农村地区的延伸,促进了农民素质的提高。在实践上,SG为南京的和谐和稳定贡献了一份力量,也为南京城市文化增添了一个新的符号,为南京的城市精神和城市形象增添了新的内容。 关键词:SG 南京 连锁超市 社会学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超市是现代城市的符号,连锁超市的出现改变了市民的生活方式。 目前,国内各大城市都分布着说不清的连锁超市,甚至已经逐渐渗透到农村,大有“农村包围城市”之势。在众多的连锁超市中间,有一家连锁超市与众不同,它就是发源于南京的苏果(以下以苏果超市的标志“SG”代替)超市。在南京,历史古迹和文化气息固然吸引人,但和市民生活关系最紧密的却不是古树城墙,而是SG。南京市民没有不知道SG的,也少有没有光顾过SG的;外地游客也很少有人不知道南京SG的,曾经有一个笑话:有个客人在南京街头迷路,打电话给他的朋友,朋友问他在哪里,他说在一个苏果超市门口,朋友说,你等于什么都没有说,因为南京到处是苏果。 SG作为众多连锁超市中的一个本土品牌,既具有一般连锁超市的的特点,同时有具有其独特的形式和品质。它的特点是: 第一,数量多。SG超市是江苏最大的一家连锁超市,是一个拥有近2000家店的大型连锁企业,仅在南京就有880多家门店,即购物广场46家,平价店124家,社区店248家,便利店480家。根据2010年3月份权威机构公布的排名,SG在全国连锁企业当中已连续10年位列前十强,全国快速消费品零售企业前四强。 第二,分级网络化。SG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建立了一套覆盖城市的分级网络体系,分别是购物广场(华润苏果)、社区店、标准店、便利店、好的便利店、平价店。正是这套分级网络体系,使得它渗透进南京市的城市脊髓,没有哪家连锁超市能够像SG这样与一个城市的机理和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三,平民性。由于SG扎根于城市社区而不是CBD,服务对象是各个阶层的普通居民,无论是超市布点、店面设计还是商品内容,都面向百姓“过日子”和居民方便,所以,在它身上体现着一种真正的平民性质。 第四,主动性。SG仅仅跟随南京的城市扩展步伐,特别是在南京新区的建设过程中主动先行,以其特有的方式参与了这座城市的快速发展,是南京城市空间的建构者,二不是像有些超市那样只扮演“摘桃子者“的角色。我们作为在南京读书的大学生,亲眼目睹了SG超市和江宁新区发展相伴随的现象,这给了我们最初的启发。 总之,在南京,SG超市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商业网点,甚至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而是深深嵌入老百姓生活并悄悄改变着城市结构的社会存在。 SG现象,不应该仅仅是商业经济学和现代物流学的研究对象,也应该成为城市社会地理学和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质性研究方法为主,定量研究方法为辅,采用实地观察、个别访谈等方法收集资料。限于我们自身的条件,本研究很少使用问卷调查方法,而是更多地运用了实地观察方法。在理论分析过程中,我们尽量运用了社会地理学和城市社会学的相关理论。由于定量研究不足,分析和结论的逻辑推理多于统计描述。 2010年3月—12月间,课题组成员专门或利用各种机会,先后对南京80余家大小SG超市进行了实地观察和访问。同时在8个居民小区开展了简易访谈。 表1:调查地点分布情况表 研究方法 收集资料地点 观察 义乌便利店、天印山社区店、亚东国际城社区店、天印花园社区店、21世纪国际城华润苏果店、黄金海岸华润苏果店、汉中西路社区店、清凉门社区店、雨花西路便利店、雨花西路好的便利店、芊城社区店、锦绣花园社区店、成山公寓社区店、集庆门大街便利店、江东中路便利店、夫子庙好的便利店,等 小型问卷 应天路华润苏果店、梅山街道华润苏果店,等 访谈 应天花园小区、莱茵达路社区店、白水芊城小区、南湾营小区、锦绣花园小区、天印花园小区,等。 二、“图钉SG”:推动南京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演变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要素在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联结状态,是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空间投影,是城市社会经济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城市空间结构一般表现在城市密度、城市布局和城市形态三种形式。 城市居住空间结构是城市空间结构的一个构成部分,它是指城市居民的居住分布格局及其关系形态。 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化,通常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1)自然(水文、空气质量、景观等);2)经济(产业结构、土地价格等);3)政府(主要是政策和城市规划方案);4)社会(民族、人口流动、阶层分布、社区和谐程度等);5)文化(居住观念等);6)商业服务业设施;7)交通条件。 一般的观点认为:商业布局是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产物而不是动力,换句话说,商业网点完全是被城市空间结构所决定的,商业网点只是在居民的居住格局形成以后看到有利可图才布设的,商人跟着居民走而不是相反。超市是现代城市的“势利动物”,哪里人多就往哪里开。当代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演变,一靠政府规划,二靠开发商,而商业超市微不足道。 然而,SG对南京城市居住结构的演变并不完全是被动的,而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有人把SG称之为城市规划的助推器, 甚至有人说:苏果超市是城市的半个规划师。这些说法并不为过。 我们认为:SG超市在南京城市扩展中的作用更接近于“图钉”:如果把南京市区的外展扩张看作一幅渐渐打开的图画的话,那么,一个个渐次设置的SG超市就是用来固定这幅画的图钉,没有这些图钉,展开的图画就不能固定,展开的过程也不会那么顺利。这就是“图钉SG”的涵义。 SG超市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SG超市一直追逐着南京的城市扩张,城市延伸到哪里,SG跟进到哪里。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南京“下城”(城市中心商业区)居民外迁转移过程中,SG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02年2月,南京市规划局组织开展相关规划,在“一城三区”(河西新城区和江宁、仙林、江北新市区)和“一疏散三集中”的城市建设构想框架下,省市政府做出了建设仙林新市区的重要决策和相关推进措施。2002年9月,SG就果断在仙林开设了第一家社区店,该店营业面积4000平米,在这样一个超市服务的真空地带,为该区数十家楼盘及数万居民带来了及时、便捷、放心的消费服务。该店开业不久,引来了餐饮店、眼镜店、网吧、娱乐休闲及健身中心、电子产品专卖店等各路商家,甚至引来了国际餐饮连锁巨头“肯德基”,鲜明地印证了“无商不成市”的道理,激活了整个商圈。截至2010年,苏果在仙林区的店铺已发展到30家以上,成为该区居民消费服务的主体。原来对到该地区居住持观望态度的人很快买房或入住,一下子带动了该地区的楼市。 江宁是南京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另一个重要发展空间,也是“一城三区”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定位于南京市区域副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江宁撤县建区伊始,从商业服务业特别是百货、食品等消费服务功能方面来说,与主城区相比明显滞后。新建的“温州街”、“中国女人街”等特色街区的发展步伐也远远不能满足更多的新区居民的生活需求,“金宝大市场”和“义乌商品城”虽然比较红火,但客源相对单一,不能满足江宁新区不同阶层的需要,更谈不上方便,这种状况极大地限制和影响了该区域的人口迁入和经济发展。2007年1月,SG在江宁东山区域金箔路黄金海岸开设了大卖场,引进国际、国内一线百货品牌200多家,很快成为东山地区居民的一个购买中心。周边数十个楼盘的销售随着SG的进入迅速升温。紧接着,一个个社区店和便利店很快在江宁的新小区布设,短短几年时间,江宁的开发区、、百家湖、科学园等地区人气飙升,迅速完成了由楼盘到社区的转换。这个过程中,SG功不可没。 白水芊城社区是南京市新建小区中最大的社区,主要集中为拆迁安置房和经济适用房。社区居民的构成主要是拆迁安置户、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属于城市中下阶层居民,异质化程度低。2008年,苏果社区店芊城店的正式营业,提高了小区的入住率,新住户迅速安置下来,有利于社区的形成和稳定,满足了中下层居民的生活需要。以苏果锦绣花园社区店(麒麟东路138号)为例,该社区店正式营业时,附近仅有锦绣花园一个成熟的商业小区,经过了约3年多时间的发展,在该社区店的周围出现了阳光之旅、银河湾、华汇康城等配套完善的新小区。苏果社区店在满足大众消费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城市的发展。 在近十几年南京市向外围发展的进程中,SG不是制造者,却是推动者。特别是在“一城三区”的形成过程中,SG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南京新区的地产商在开发和销售的时候,经常把周边有无“SG”作为他们的“卖点”,有SG,就意味着销售的业绩。如果说地铁是河西、江宁、仙林等新开发区的第一推动者的话,SG至少是第二集团中的主力。 一位电视节目主持人说:“说起苏果,我本人其实也非常有感触,我是第一个在南京河西买房的第一个普通市民,我记得2007年,正当我和妻子犹豫到哪里去采购居家日用品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家苏果社区店,接下来的几年里就成为了我们经常光顾的目标。我觉得他们的这种不顾眼前利益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在座的学习,也非常值得我们普通老百姓钦佩。”这位主持人的个人感受,其实也是无数新区居民的感受。 SG不仅对城市新区的建设和推进起到“图钉”作用,对于城市中心地带的新开发小区和老旧社区,同意发挥着稳定作用。在这里,各个层次的SG店就是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磁极”,吸引着周边的居民,也无形中造就了城市的居住空间结构。 城市商业布局上有一个著名的中心地理论,它是由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W.Christller)和德国经济学家廖士(A.Lsch)分别于1933年和1940年提出的,根据该理论:假定某个区域的人口分布是均匀的,那么为满足人口消费需要,就会形成中心地商业区位的六边形网络。具有高级中心地职能布局的中心地为高级中心地,反之为低级中心地。低级中心地的特点是:数量多,分布广,服务范围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档次低,种类少。高级中心地的特点是:数量少,服务范围广,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多。在二者之间还存在一些中级中心地,其供应的商品和服务范围介于两者之间。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基本在低级中心地就可以满足,但要购买高级商品或高档次服务必须到中级或高级中心地才能满足。 商业中心和居住格局是一种相互作用关系,一方面商业中心根据居住格局形成,另一方面居住格局会因为商业中心变化。 在现代都市,不同规模的超市往往就是“中心地”角色的扮演者。只不过大多数超市只扮演高级中心地的角色,特别是具有国外身份的超市,占据着高级中心地地位。而SG超市的特点就是“多级中心地”,从而对居住格局形成影响。 下图截取的是一个普通的街区中SG超市的分布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几个信息:第一,SG的分布比较密集而均匀,在这个方圆不超过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有21家不同规模的SG超市,且相互之间的距离大体呈现出均匀态势;第二,SG店呈现出不同等级,计有社区店1个,便利店13个,以及好的店7个;第三,SG店都是紧靠居民居住区或居民出行的主要道路。 不同级别的SG,与其周边“腹地”的社区,共同组成一幅城市协调的空间结构,也使得这个结构中的人群得以方便的生活,造就了繁忙而运转灵活的城市活力。“城市的商务区是城市财富的来源,其重要性相当于人的心脏。如果心脏变弱了或者梗死了,或者功能不正常,反映就会迟钝,就是就会萎靡,四肢就会无力,整个身体就会痛苦。” 三、“平民SG”:阻止南京城市社会空间的极化 前文所述,SG在南京新城市社区的形成和建构中起到了“图钉”的固定作用,那么,在主城区中的老旧社区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发现,SG的平民性质,使得它具备了防止城市社会空间“极化”的功能。 城市社会空间是指城市地理空间中的人群分布,其中最主要的是阶层与空间关系的分布规律(种族和民族在南京不明显),比如贫民区和富人区就是社会空间,而贫富分区的过于明显,就是社会空间的极化现象。 近年来,国内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出现明显的分区现象,穷人区和富人区、高档区和低档区的区别越来越突出。贫富分区不是商家造成的,也不是商业网点的布局能够左右的,导致贫富分区的主要动因是房地产的开发行为。但商业网点对社会空间的形成和稳定有一定影响作用。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没有类似SG这样的超市开进无数中低档次的社区,那么这些社区的生活品质就会下降,与所谓高档社区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最终成为被城市发展抛弃的“永久性贫民区”。著名的社会学家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就指出:永久性贫民区的形成是因为这些社区缺乏生气,“一些有追求精神和尊严的人,特别是一些不愿放弃希望的年轻人不情愿留在这里”, 所以,雅各布斯认为防止贫民区化的根本出路是设法让居民对社区有所依赖和留恋。而方便和有尊严的消费场所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南京SG的多层次格局,客观上照顾到了各个社会阶层的需求,“富人区”并没有受到一味的“追捧”,而“穷人区”也没有被忘记,特别是对中下阶层居民为主的社区来说,SG的存在是一个强大的“磁场”。SG社区店、便利店满足了穷人方便、安全、体面消费的需求,因此,SG在南京社会空间结构的演变上所做出的贡献就是:弥补了因住宅贫富分区造成的生活方式的分化,客观上抑制了空间结构的贫富分化。 SG的分层布局战略,使南京的居住分异过程变得有序而稳定,特别是社区店和便利店的分布,对因贫富分区造成的居民生活和心理,起到了巨大的安慰作用。 (一) 平民SG,让普通居民方便而体面地生活 SG在新建城区和高档社区发挥了社会安定作用,在人口稠密的主城区的作用更大。这里尽管各种超市的竞争十分激烈,但SG以其平民性和所谓“蜂窝式”的布局战略,不仅赢得了客源和利润,而且起到了一般大型超市起不到的社会作用。 实际上,南京主城区的SG店的分布密度远远大于新城区,六主城区的SG数量占总数70%以上,其中社区店规模以下的店占了主体。在全部800多家SG店中,社区店和便利店共728家,占83%。以人口稠密的鼓楼区为例: 图1:南京鼓楼区不同SG店数量及比例 SG社区店和便利店针对的就是无数中产阶级以下的老百姓。苏果的一位负责人曾经面对媒体说:我们以便利店为主体,逐渐从这个城市的背街背巷走到了主城区,让消费者充分感受到购物的便利性,把家门口的苏果变成了现实。如果各位走出家门十分钟还没有苏果的,跟我们反映。事实的确是这样,在南京主城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一个SG,所有从任何一个社区出发,不出10分钟就能找到一个SG店。 我们曾经在居民小区以“偶遇访问”的形式成功访问过100人,对于“您知道附近哪里有苏果超市?”的问题,有73人给予了明确回答,20人回答不具体,但知道肯定有,7人不知道(原因不详)。绝大多数南京市民已经把SG当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也把自家附近有SG当成一件自豪的事。 访谈一: 成奶奶:我儿子在江宁买了房,那里的小区环境真的很好,但我不太习惯。在这里住习惯了。儿子一家一周来看我一次,平时我自己生活。出了院子门就有超市(SG——注),里面什么都有,儿子给了超市卡,连钱都不用自己带,真的很方便。 访谈二: 李老师:我家住的小区里,就有一个24小时的便利店和一个大一些的社区店,价格方面,倒真没有和别的超市仔细比对过,但是单单就便捷这一点来说,个人觉的是相当到位。我想大多数人临时买些什么,还是会选择就近的超市。终归没几个人会因为突然需要买瓶酱油而特地坐车去沃尔玛吧?所以个人觉着,便利是苏果的最大优势。 我们在观察SG社区店和便利店的过程中,看到的更多的是穿着普通的居民,其中不乏一些“素质”不那么高的人,比如经常会有人不听劝告扒菜(扒掉一部分菜叶),有人为了享受空调呆在里面不出来。但是,我们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老百姓的超市,如果这些社区里没有这样的去处,兜里没多少钱的普通居民的生活不仅不方便,也将没有多少尊严可言,类似新街口那样的CBD,不是他们的去处。 南京被认为是一座平民城市,而SG给这个城市增添了另一种平民特色。 (二)SG让年轻人留下来 老旧社区如果没有让年轻人感到方便的生活娱乐设施,是留不住他们的。南京SG,虽然无法满足年轻人的娱乐和社交需求,但至少让年轻人在自己生活的社区内感到方便。便捷的服务很符合年轻人的职业特点和收入特点。 上班族下班后逛SG店,成为他们快速解决生活问题的固定渠道。特别是SG超市的普通食品的销售,大大节省了上班族的时间。SG社区店和便利店的营业时间比大型超市长,特别是100平米左右的便利店24小时营业,提供3000多种商品和十多种服务项目,较好地满足了上班族就近购物,应急消费的需求,十分切合年轻人的习惯。比如,马台街的SG“夜市”效应就很能说明问题,夏季时白天气温高,消费者一般不愿意安排外出活动,加上工作和学习的时间限制,白天时间大都较为饱和。到了晚上,马台街一带的商业氛围浓郁,不少年轻的“夜购族”将逛街列入晚上的安排。马台街SG店长告诉我们:“卤菜、蔬菜、烟酒等一般卖的比较快,这些年轻人多半爱在晚上扫货,超市就为他们提供了这个空间”。晚上逛超市的人不仅集中,消费人群也趋年轻化,晚上十点到次日八点的消费额有时甚至能赶超白天。” 四、“休闲SG”:参与南京社区的重塑 社区是需要活动中心的,这是任何社区生活的基本规律,因为人除了家庭生活还需要其他社会交往,而社区中心是常见的地缘社交场所。 传统的城市社区,是一种熟人社区,虽然居民的公共社交场所并不健全,但人们的社交频繁,串门时常见的社交形式。快速城市化以来,原有的社区格局被打破,新型居住小区取代传统的胡同街坊,陌生人社区凸现,随意的串门聊天也被视为不礼貌行为。许多新建小区面临有人住无人气、有住宅无社区生活的局面,“马赛克”情形十分严重。 如何重塑社区生活,是人们一直思考和盼望的事。应该说,新型小区的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和社区中心比过去健全得多,老人活动中心、社区广场很普遍,满足了一部分社区居民的健身、娱乐、休闲和交往的需求,但我们注意到,在南京,除了这些专门的社区活动中心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场所也具有这种功能,这就是SG。特别是SG社区店逐渐成为一个社区活动中心,无意中成为重构社区生活的一支力量。 (一) SG成为居民的社交、休闲和娱乐场所 SG店成为居民的社交场所,主要体现在社区店,大卖场太大,便利店太小,都不是社交场所。我们选择了3个社区店,分别进行了一个小时的观察,发现有客人在店内相互打招呼、寒暄、聊天的人数分别是25、30和41人次。有的一看就是熟人见面,有的好像是久违的朋友;有的来的时候分别来,走的时候结伴而去。还有两个女性,见面后一直聊了半个多小时,直到我们观察离开时也未分开。 SG超市门前是社区居民的社交娱乐广场。在长虹路SG社区店门前的几十平米的空地上,每晚七点至八点左右的时间都有居民自发组织的跳舞活动,由有自备音响设备的居民发起,其他人自觉地交十元左右的电费,每晚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不知不觉间就成了一个小群体,三十人左右,其中绝大多数是女性,且年龄大多在五十岁以上,多位退休在家和下岗人员,随机访问的三位五十岁左右的妇女表示“每天晚上吃完饭来跳跳舞,锻炼锻炼”,对他们来说这是既能锻炼身体又能结交新朋友的方式。江宁区莱茵达路上的天印花园社区店门前,SG专门辟出一大块空地,不做生意不停车,摆放一些固定桌椅,用作休息,于是,这里就成为周围居民的社交娱乐集结点,只要不刮风下雨,这里永远人声鼎沸,比附近小区的广场热闹得多。每日从下午一直能持续到晚间七点。这些居民大多是男性,老年人居多,以打牌、下棋为主要娱乐方式,两个人下一盘棋,周围能围上一圈七八个人。据我们观察,甚至在气温骤降的冬天,晚间七点的时候,还有十几位市民在超市门前打牌和围观。除了休闲娱乐以外,观察发现苏果超市门口同时也成为了市民跳蚤市场,在应天大街华润大卖场、长虹路社区店和仙鹤街社区店等SG超市门口,晚上七点左右开始会有一些市民来到超市门口摆起小摊,贩卖一些针线、纽扣、或是手套、围巾等等饰品之类的小商品,他们大多是大学生和老年人。可见,苏果超市在无形中位居民提供了社交娱乐场所,丰富市民生活。 超市内的书和促销食品也是吸引市民的一个亮点。在社区店及卖场,SG超市都有书籍、杂志出售,这些书以适应学龄前儿童、学生为主,多是大众化的书籍,在周末,老人常带着孙辈来看看书,也有中青年在超市里翻阅些杂志。我们调查时看到许多孩子席地而坐入神读书,俨然有一种到了社区图书馆的感觉。据超市工作人员叙述,他们在超市里逗留长达一两个小时是很正常的事。每逢周末超市都有促销活动,常有试吃食品,这时候超市的祖孙组合也会多起来。很明显市民们已经把超市当成了生活娱乐休闲场所,这样的现象在寒暑假体现得尤为突出。 对于许多上班族来说,逛社区超市也是他们除了单位和家庭以外的主要社区活动。我们采取在超市门前随机调查的方式询问了他们逛超市的行为:50位受访者中,有17人是每天都去,他们均是住在超市附近的居民,年龄在四十岁左右,均选择步行来超市,他们表示:每天逛超市,主要是晚饭后出来随便走走,不一定会购买商品,需要购买较多用品时会选择开车来;有21人每周去SG一次,其中有17人是上班族,主要是利用下班后的时间,边购买边休息,有4人是已退休在家或下岗的中老年人。以下是根据我们的观察记录整理的资料片段: 表2:超市顾客观察访谈记录表(片段) 观察 对象 年龄 进超市原因 购买情况 逗留时间 进SG频率 周女士 47 和邻居一起搭伴来 洗洁精等,60元 50分钟 每周至少一次 郝女士 30 一家三口,带孩子到超市玩 孩子零食 70分钟 每天1次 于女士 57 与丈夫一起,办年货 瓜子等,100多元 65分钟 每天1次 超市在社区建构中的作用,其实是一个普遍现象,在美国,自从城市郊区化以来社区郊区购物中心和购物广场“重构了郊区的整体社会生活。购物广场已经成为郊区青少年最喜爱的集会地,成年人在里面散步,就像欧洲大陆的人们星期天对城市中心的利用一样,目前购物广场是美国人在家庭和工作地点以外花费时间最多的地方。” 只是SG的社区店这种模式比一般的超市更典型,它把超市的社区建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SG用自己的行动创造了重塑社区的一种模式。以SG社区店为主的社区超市成为新社区的居民活动中心,居民在这里得以重新聚集。 (二) SG主动参与社区建设 SG企业除了采取在店门前设置休闲区等便民措施外,还开展了一系列有助于社区建设的活动和项目。 SG慈善是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具体体现,也在客观上支持了社区。其中“SG爱心超市”在南京是家喻户晓的。它承接自南京的博爱超市,但以比博爱超市更便利、实惠、多层次的购物选择而广受人们的欢迎。受救助的社区市民,凭借红十字会发放的代币券,就能在每周五全天在SG便利店随意挑选除烟酒以外的物品。SG的这一活动解决了受助家庭只能在博爱超市换取单一日用品的问题,为受助家庭带来更多的便利,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与赞赏。 2008年,SG与南苑街道联合举办“价格诚信、放心消费”宣传活动,活动期间,SG向各社区困难家庭发放了米和油灯食品;2009年,SG店与瑞金北村街道联合开展“关注社区、关爱老人”公益活动,向社区孤寡老人捐赠生活用品。据了解,类似这样的与社区联合进行的慈善活动,几乎所有的社区店都搞过。 五、“农村SG”:培育新市民素质 在现代都市,城市物质环境和市民素质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超市作为一种具有现代气息的消费场所,也可以培养市民的现代意识,这已经得到消费社会学的认同。 SG近年来逐步向农村地区延伸,为此他们制定了“百县百店”计划,基本思路是每个县城开设1至2家直营旗舰店,再配套布点一些便利店,迅速占领区域市场60%以上的份额。用三年时间完成“百县百店计划”。该计划是SG未了长远发展做出的百年大计。目前在南京周边的大多数农村地区已经有了SG,甚至开设了SG大卖场。 撇开企业经营战略部谈,我们认为:这种拓展农村市场的商业行为客观上有助于当地农民培养新的消费习惯。 我们选择了位于南京城郊结合部的SG进行观察,发现这些新农村SG,从店堂布置到货柜展示,甚至店招、广告都有统一的标准,打破了传统农村“三尺柜台”的购物方式,融入了更多的人性化因素,优化了农村购物环境,让广大农民不进城就能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商品服务;同时,对于这些地带的新市民(原来是农民,在城市化中变成市民)来说,超市是他们学习城市生活的一个学校,他们在这里逐渐学习到完全不同于农村生活的一些知识,也逐渐适应城市生活。 在梅山地区,我们观察了当地开设不久的SG超市,发现SG大卖场开设月余来对当地群众的消费行为还是有影响的:由于梅山地区比较偏僻,之前也很缺乏大型超市等消费场所,居民的消费观念一直比较原始、直接,是典型的目的性消费。在大卖场开设期间,相当的消费群体是带着明确的消费需求来的,也就是“买了东西就走”的类型。SG大卖场进入梅山无疑给人们带来了消费观念上冲击。可以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在转变自己的消费观念,接受“逛超市”这一新休闲方式。在周末有不少消费者选择大卖场作为假期调节放松的场所。以前,老年人多是一早走向菜市场买菜回家,而现在他们在超市买完东西后会选择在超市闲逛个把小时。另外,当地居民也逐渐学会了看商品日期、价格等知识,学会了在无人看管商品的情况下自尊和尊重,学会了理性消费。 就这样,在城郊新市民社区,SG扮演着第一批都市文化使者的角色,这是一种社会潜功能。 六、结语 SG现象,为城市社会学和城市地理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个案,它揭示出:大型连锁超市不仅仅具有经济学意义,还具有社会学意义,它对城市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和居民社会生活的影响的是深远的。 在实践上,SG为南京的和谐和稳定贡献了一份力量,也为南京城市文化增添了一个新的符号,为南京的城市精神和城市形象增添了新的内容。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研究的目的,是从城市社会学和城市社会地理学的角度,揭示苏果超市对南京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市民生活和社区构建等方面的功能,论证大型连锁超市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是完全被动的或“势利”的,而是具有主动性的。 作品采用实证研究、以质性分析的方法,分别从苏果推动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防止城市社会空间极化、参与城市社区重构、培育城市新市民等方面展开分析。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研究第一次提出“图钉苏果”、“平民苏果”、“休闲苏果”和“农村苏果”的概念,试图通过这些概念,反映苏果在南京城市发展中的独特社会功能。特别是把苏果形容为一颗颗“图钉”,在南京城市图画不断延展过程中承担固定作用,形象而准确地概括了苏果在南京城市扩展中的作用。本研究指出:平民化的苏果超市有助于防止城市贫富分区导致的极化形象,有助于提高主城区普通居民区的生活品质和社会稳定。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的现实意义是: 1、有助于推动对大型连锁超市的认识,特别是改变人们对超市功能的狭隘经济学观点;2、促进企业宣传,提高苏果对自身价值的认识——苏果为南京的和谐和稳定贡献了一份力量,也为南京城市文化增添了一个新的符号,为南京的城市精神和城市形象增添了新的内容;3、推动城市社会地理学和城市社会学的研究。

作品摘要

苏果现象,不应该仅仅是商业经济学和现代物流学的研究对象,也应该成为城市社会地理学和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图钉苏果”:推动南京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演变 苏果超市在南京城市扩展中的作用更接近于“图钉”:如果把南京市区的外展扩张看作一幅渐渐打开的图画的话,那么,一个个渐次设置的SG超市就是用来固定这幅画的图钉,没有这些图钉,展开的图画就不能固定,展开的过程也不会那么顺利。 2、“平民苏果”:阻止南京城市社会空间的极化 苏果社区店、便利店满足了穷人方便、安全、体面消费的需求,因此,苏果在南京社会空间结构的演变上所做出的贡献就是:弥补了因住宅贫富分区造成的生活方式的分化,客观上抑制了空间结构的贫富分化。 3、“休闲苏果”:参与南京社区的重塑 苏果成为居民的社交、休闲和娱乐场所;苏果主动参与社区建设。苏果用自己的行动创造了重塑社区的一种模式。 4、“农村苏果”:培育农民素质 苏果近年来逐步向农村地区延伸,为此他们制定了“百县百店”计划, 对于农民来说,超市是他们学习城市生活的一个学校,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作品目前尚未在任何机构使用或刊物发表。

参考文献

1、马嘉樑.大型连锁超市是都市化的生态基础———以南京与苏果为例[J].南京商贸2008(2) 2、柴彦威等.城市空间与消费者行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17 3、(美)罗伯特.福格尔森.下城——1880——1950年间的兴衰[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42 4、(加)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译林出版社2005:314 5、(美)保罗.诺克斯.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M].商务印书馆2005:343

调查方式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现场采访、图片、书报刊物、个别交谈等调查方式。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研究现状评述: 中国自1985年开始掀起了超市热,极大地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休闲观念和消费习惯。国内对超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超市的发展现状,如何最优选址,发展策略的分析记忆超市管理系统、市场营销策略,形象策略等的探讨。也有学者从商业地理学的角度对零售商店的空间布局进行研究,其中北京大学柴彦威教授等完成的《城市空间与消费行为》最具代表性。另外,徐学强等利用GIS作为研究手段,结合理论和定性分析,研究了广州市大型零售商店的空间布局现状,影响因素和发展走向,林耿等则通过实际问卷调查,对广州市整体消费结构和消费空间差异进行分析,对商店在业态和空间方面的发展提出借鉴性的建议。总之,现有的研究大多对超市的经济学研究或城市地理学研究,较少有关于连锁超市与城市化、超市与社区、城市与居民休闲生活等方面的研究,也就是说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观察的不多。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SG超市可以说是遍布南京,它的普及不禁激发了我们对它的思考:到底是城市促使了SG的布点,还是SG的存在推动了城市的发展。我们相信兼而有之。对于南京来说,SG不仅仅是一个商业网点,而是一种具有社会意义的设置;SG现象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SG现象,不应该仅仅是商业经济学和现代物流学的研究对象,也应该成为城市社会地理学和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基本理论假设是:苏果超市对南京的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具有社会影响。按照这样的假设,我们分别从苏果超市在南京城市扩张中扮演的角色、苏果的分级网络体系与社区构建、苏果向农村扩张对农民行为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观察和资料收集。 本课题研究以质性研究方法为主,定量研究方法为辅,采用实地观察为主,个别访谈和小型问卷为辅的方法收集资料。课题组成员专门或利用各种机会,先后对南京80余家大小SG超市进行了实地观察和访问。同时在8个居民小区开展了简易访谈。 在理论分析过程中,我们尽量运用了社会地理学和城市社会学的相关理论。由于定量研究不足,分析和结论的逻辑推理多于统计描述。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