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半枝莲醇提物抑制肿瘤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研究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本实验通过在体实验观察半枝莲醇提物(EESB)对血管新生的影响; MTT 法测定不同浓度EESB对HUVEC增殖的影响,通过划痕损伤实验观察不同浓度EESB对HUVEC迁移的影响,采用体外管腔试验观察不同浓度EESB对新血管形成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结肠癌细胞(HT-29)HUVEC中VEGF mRNA含量及其表达情况等实验方法,以探讨半枝莲醇提物抑制肿瘤生长转移的分子机制。
详细介绍:
探讨半枝莲醇提物(ethanol extract of Scutellaria Barbata D. Don简称EESB)通过抑制血管新生实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机制。实验通过在体实验(CAM模型)观察半枝莲醇提物(EESB)对血管新生的影响;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常规体外培养,随机设定对照组和不同浓度半枝莲提取物组,干预24 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 法测定不同浓度半枝莲醇提物(EESB)对HUVEC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划痕损伤实验观察不同浓度半枝莲醇提物(EESB)对HUVEC细胞迁移的影响,采用体外管腔试验观察不同浓度半枝莲醇提物(EESB)对新血管形成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结肠癌细胞(HT-29)HUVEC细胞中VEGF mRNA含量及其表达情况。实验结果显示,高浓度的EESB能抑制鸡胚新生血管的形成,实验组血管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半枝莲醇提物(EESB)干预HUVEC细胞24 h后,HUVEC细胞密度明显减少、细胞变小, 可明显抑制HUVEC细胞增殖(P<0.01),具有显著地剂量依赖;细胞迁移、生成实验结果显示半枝莲提取物(EESB)各剂量均有显著抑制血管迁移、生成,并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RT-PCR和ELISA结果显示,EESB能抑制HT-29和HUVEC细胞中VEGF的表达,同时与VEGF蛋白的表达明确相关。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清热解毒类中药半枝莲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抗肿瘤治疗,且疗效显著,阐明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有助于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 基本思路: (1)、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结肠癌细胞(HT-29); (2)、采用CAM模型法、MTT法、划痕试验法、体外血管网生成实验、RT-PCR和ELISA实验法等试验对该实验进行探讨验证。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大量研究已表明,肿瘤的恶性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新生。肿瘤血管新生作为靶点的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领域的主要方向之一。清热解毒类中药半枝莲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抗肿瘤治疗,并取得显著疗效。但是以往的研究主要注重于半枝莲的临床疗效观察,对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本研究将着重探讨半枝莲抗肿瘤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以阐明半枝莲通过抑制血管新生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转移的作用机制。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此作品的结果进一步明确阐述半枝莲通过抑制血管新生而实现其抑制肿瘤的生长、转移的机制,为后续进一步探讨半枝莲与血管调节因子关系等研究提供了方向,同时也为临床用药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学术论文摘要

摘要:目的 探讨半枝莲醇提物(ethanol extract of Scutellaria Barbata D. Don简称EESB)通过抑制血管新生实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CAM模型观察EESB对血管新生的影响;MTT 法测定不同浓度EESB对HUVEC增殖的影响,通过划痕损伤实验观察不同浓度EESB对HUVEC迁移的影响,采用体外管腔试验观察不同浓度EESB对血管形成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结肠癌细胞(HT-29)和HUVEC中VEGF mRNA含量及其表达情况。实验结果显示,高浓度的EESB能抑制鸡胚新生血管的形成,实验组血管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EESB干预HUVEC24 h后,HUVEC密度明显减少、细胞变小, 可明显抑制HUVEC增殖(P<0.01);EESB各剂量均有显著抑制血管迁移、生成,并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RT-PCR和ELISA显示,EESB能抑制HT-29和HUVEC中VEGF的表达,同时与VEGF蛋白的表达明确相关。 结论 半枝莲提取物抑制肿瘤生长机制与抑制血管新生密切相关。 关键字:半枝莲;HUVEC;VEGF ;血管新生

获奖情况

2011年3月份在台湾元培科技大学参加由元培科技大学主办的“2011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cademic Presentation”

鉴定结果

该项目通过探讨半枝莲醇提物对肿瘤血管的迁移、生长的机制研究,进一步深入探究半枝莲抑制肿瘤生长、迁移机制,为半枝莲的临床用药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Carron CP.Meyer DM,Pegg JA.et a1.A PeptIid- onlinletica- ntagenist 0f the interin alpha- (v)beta 3 Inhibitisleydigce- lltumor growth end development of hypercalcemia of malign- nancy- [J].Cancer Res,1998,58(9):1930. [2].Roberts WG, Whalen PM, Soderstrom E, et al. Antiangiogenic and antitumor activity of a selective PD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CP-673, 451. Cancer Res, 2005, 65(3): 957-966. [3].Liu YQ, Poon RT, Li QY, et al. Both antiangiogenesis- and angiogenesis-independent efects are responsible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 noma growth arrest by tyrosine kin- ase inhibitor PTK787/ZK222584. Cancer Res, 2005, 65(9): 3691-3699. [4].Li-Fen Yu , Ying Cheng ,Min-Min Qiao , et al. Activation of STAT3 signaling in human stomach adenocarcinoma drug-resistant cell lin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 9.Dument A,Mschein M,Bierei G ,et a1 . Cancer Res .1997.57(17) :3860 - 3864 .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实验以表明,肿瘤血管新生过程受血管新生促进因子与抑制因子的严密调控,其中促进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 等;抑制因子有血管生长抑素、内皮生长抑素和肿瘤抑素等。肿瘤血管新生始于上述两类因子之间的平衡失调。在众多血管新生促进因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活性最强,在肿瘤血管新生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已成为目前一种极具潜能的肿瘤治疗策略,但目前应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有二十几种,大多数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而且多为单一化合物,针对单一靶点,易产生耐药,而且对心血管的毒副反应不可忽视,当前临床试验表明生物靶向药物的联合用也未能体现协同效应。 寻找高效低毒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已经成为当前抗肿瘤药物的热点,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发现,许多中药及复方具有抗肿瘤转移和抗血管生成的作用,其中,半枝莲作为一种常用的抗肿瘤中药,对肝癌、肺癌、胃癌、直肠癌、鼻咽癌等多种肿瘤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以往的研究主要着重于半枝莲的临床疗效观察,对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