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关于在校大学生实践能力情况的调查报告———建立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机制
小类:
教育
简介: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在当今社会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导致目前这种就业难现象出现的因素有很多,本文立足于现实,从大学毕业生、在校大学生、社会企事业用工情况进行调查;将天津滨海新区范围内高校情况与全国高校普遍现象相比较、相结合,以独特视角深层次剖析和总结了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建立高校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并论证了其可行性、适应性、可持续发展性,并预估其收益及指导意义。
详细介绍: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且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导致目前这种就业难现象出现的因素有很多,本文立足于现实,从大学毕业生、在校大学生、社会企事业用工情况进行调查;将天津滨海新区范围内高校情况与全国高校普遍现象相比较、相结合,以独特视角深层次剖析和总结了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建立高校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并且示范性提供了旨在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模板。该机制定位着眼于锻炼学生,服务学生,真正地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该机制结合大学校园功能缺乏的地方,力求建立一个能为大学生提供全面信息,针对大学生的时间安排给予他们足够的兼职机会和创业机会及法律援助的新型机构。 该机制的建立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是锻炼学生:该机制的运行和操作都由学生负责,各职位学生竞争上岗,采用正规的层级管理制度,让学生提前感受并熟悉企业氛围及企业运行流程,而学校只扮演指导的角色。同时,发挥学生所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问题处理中,实现实践锻炼的目的。第二个是服务学生:该机制同时也兼顾到学校功能缺失的因素,力争在各大校园里最不完善的校内餐饮、娱乐方面等做出改善,在同时也提供更多校内勤工俭学的岗位,受益多方,这一机制将不仅为学生们提供有保障的兼职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校园文化。 另外,本份调查报告还从外部环境,可操作性,收益效果,发展战略等方面论述了此机制的必要性,可行性、收益性和前景性。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长期以来就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严重缺乏导致自身个人素质和社会企事业单位的严重脱节。而与此同时,大学在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团队以此为出发点,深刻论证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即建立高校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并对其可行性、适应性、可持续发展性、收益性、前景性加以论证。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作品前期曾采用发放问卷、走访等多种形式对全国120所高校尤其是天津滨海新区的各大高校进行了大量的数据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科学详细的分析。 在论证方法上,作品将大量理论知识的例证与“方案模拟推演”相结合,加强其论证的力度和实际操作性的说明。 作品以在校大学生视角展开,立足地处天津滨海新区的各大高校,并以此为契机点放眼全国各大大学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教育体制。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该机制的建立,将开创一种崭新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该机制模块中已涉及金融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科学、广告学、计算机、法学、材料科学、营养学、心理学等20多个专业,将使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得到与本专业相关的锻炼机会。这一机制结合大学校园功能不完备的地方不仅将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和就业指导,为打算毕业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们做好公司运行前期的经验积累,还将大力改善大学校园功能。

作品摘要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导致这种就业难现象出现的因素有很多,本文立足于教育现实,从大学毕业生、在校大学生、社会企事业用工情况进行调查;将天津滨海新区范围内高校情况与全国高校普遍现象相比较、相结合,以独特视角深层次剖析和总结了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建立高校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并且示范性提供了旨在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模板。所机制的建立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是锻炼学生:该机制的运行和操作都由学生负责,各职位由学生竞争上岗,采用正规的层级管理制度,让学生提前感受并熟悉企业氛围及企业运行流程。同时,发挥学生所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问题处理中,实现实践锻炼的目的。第二个是服务学生:该机制同时也兼顾到学校功能缺失的因素,力争在各大校园里最不完善的校内餐饮、娱乐方面等做出改善。这一机制将不仅为学生们提供有保障的兼职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校园文化。 另外,本份调查报告还从外部环境,可操作性,收益效果,发展战略等方面论述了此机制的必要性,可行性、收益性和前景性。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曾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天津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天津外国语大学校级B类鉴定成果

参考文献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网上调查、发放纸质问卷、走访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798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12份。对全国各地的大学如厦门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西北大学、中南大学等全国各地的大学和包括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在内的天津滨海新区的各大高校的共计120所大学的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力争做到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资料来源检索目录: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人口教育(全一册)必修 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新闻报道 天津教研网

调查方式

本作品曾采用走访、发放调查问卷 、现场采访 、个别交谈、亲临实践 、统计报表 等调查方式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内:根据大学生实践能力缺乏现状,为促进大学生自主就业及创业,为贯彻教育部、财政部“质量工程”中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关要求,我国各大高校及各省市关于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相关理论分析和研究日益增多。如:南京工业大学朱刚博士主持的“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教学的研究”,张泽民教授主持完成的“农业院校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浙江省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等。总结国内相关课题研究,可以得出我国日益重视对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主要集中于教师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分析,其问题的解决侧重于在教学任务上的改进和各类形式的活动开展,并无完整的完全由学生自发创建的相关系统机制的建立,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国外:大学生实践创业被世界广泛关注,联合国曾多次召开有关会议探讨大学生实践创业。美、德、法、英、日本、印度、韩国等国也高度重视大学生实践创业问题,进并行了一系列关于大学生实践创业能力培养的课题研究。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柏森商学院关于创业教育的课题设置和研究,日本《产业社会与人》作为大学生的必修创业课程,德国关于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系列课题研究,新加坡以南洋理工大学为例的创业教育探索研究等。总结国外相关课题的研究,国外对于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课题可操作性强,许多已在各高校得到成功实践,如“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增长的课堂教学模式”、“见习———实习模式”、“产学合作模式”、“合作教育模式”、“社会服务模式”以及“生活磨砺模式”的形成等,对于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具有实质性作用。 比较国内外相关大学生课题研究,我组立足我国国情和各大学现实情况,经过资料搜集整理,讨论研究,首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有关理论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了解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缺失并分析其原因,最后提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对策与建议,并建立了一套完整、可操作性强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本机制的建立将弥补课题纯理论化的缺陷,为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出谋划策。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