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惠州市居民低碳意识与低碳行为的调查分析
小类:
社会
简介:
作品通过对惠州居民低碳认知情况、办公低碳情况、出行低碳情况以及消费低碳等情况的调查,分析了惠州居民低碳立法意愿不强、居民对碳排放补偿意识不强等问题。进而分析了导致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如居民低碳意识及行为受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年龄阶段的显著影响,居民对低碳知识较陌生,缺乏有效引导等。最后,作品提出了惠州应开创全民参与低碳模式,改革低碳技术,推进信息化建设,借鉴国内外低碳实践经验等六大对策。
详细介绍:
本文通过对惠州居民低碳认知情况、居家低碳情况、办公低碳情况、出行低碳情况以及消费低碳情况等的调查,分析了惠州居民的低碳意识及行为。调查显示:惠州居民对低碳认知程度较低、居民对低碳立法意愿不强、部分居民对低碳的影响存在误解、居民对碳排放补偿意识不强等。本文分析了导致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居民低碳意识及行为受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年龄阶段的影响,居民对低碳知识较陌生,生活习惯造成不低碳,“面子消费”风气盛行,缺乏有效引导等。针对以上问题和原因,本文提出了提高居民低碳意识,改善其低碳行为的六大对策:开创全民参与低碳模式,倡导低碳消费,完善低碳法律制度,加大低碳投入,改革低碳技术,推进信息化建设,借鉴国内外低碳实践经验等。

作品图片

  • 惠州市居民低碳意识与低碳行为的调查分析
  • 惠州市居民低碳意识与低碳行为的调查分析
  • 惠州市居民低碳意识与低碳行为的调查分析
  • 惠州市居民低碳意识与低碳行为的调查分析
  • 惠州市居民低碳意识与低碳行为的调查分析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撰写目的:本文旨在调查与分析惠州市居民低碳意识及行为,研究惠州市如何提高居民低碳意识,改善其低碳行为,从而为其发展低碳经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基本思路:首先,通过文献调查,了解有关低碳经济方面的知识和情况;然后,通过问卷实地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再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把握惠州市居民低碳意识及行为情况;最后,剖析其低碳意识强弱的根本原因,并由此提出改善对策。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文对惠州居民低碳认知等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在原因分析中运用的了统计学中的列联分析卡方一致性检验,检验了居民总体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年龄阶段的差异对惠州居民总体低碳意识不强存在显著性影响,使得本文更具科学性、独特性。此外,针对问题和原因,本文提出了几大改善对策,如开创全民参与低碳模式,改革低碳技术等。全文理论结合实践,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应用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品深入、详细分析了惠州居民对低碳的认知情况及其低碳意识、行为;正确认识到惠州市作为一个珠三角发展中城市,存在居民对低碳认知程度较低、居民对碳排放补偿意识不强等问题;使惠州政府及居民能及时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提高政府等对居民低碳引导的有效性。通过一系列对策,逐渐提高居民对低碳的正确认知,改善其低碳行为,从而在全市营造一种低碳氛围,为惠州市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社会民众基础。

作品摘要

本文通过对惠州居民低碳认知情况、居家低碳情况、办公低碳情况、出行低碳情况以及消费低碳情况等的调查,分析了惠州居民的低碳意识及行为。调查显示:惠州居民对低碳认知程度较低、居民对低碳立法意愿不强、部分居民对低碳的影响存在误解、居民对碳排放补偿意识不强等。本文分析了导致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居民低碳意识及行为受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年龄阶段的影响,居民对低碳知识较陌生,生活习惯造成不低碳,“面子消费”风气盛行 ,缺乏有效引导,低碳公共设施不同步,低碳产品未被有效推广等。针对以上问题和原因,本文提出了提高居民低碳意识,改善其低碳行为的六大对策:开创全民参与低碳模式,倡导低碳消费,完善低碳法律制度,加大低碳投入,改革低碳技术,推进信息化建设,借鉴国内外低碳实践经验等。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10年12月在惠州学院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项目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2011年5月在第十一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

参考文献

[1] 蔡萌,汪宇明. 低碳旅游:一种新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A]. 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 2009 . [2] 曹艺红. 低碳家庭的时尚魅力[J]. 婚姻与家庭(社会纪实), 2010,(11) . [3] 谷风. 低碳,创造另一种生活[J]. 走向世界, 2010,(01) . [4] 郭来喜,桑海洋. 后“低碳经济”时代旅游发展趋势——“低碳旅游”开发探索[A]. 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 2009 . [5] 黄滢. 城市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N]. 南宁日报, 2010 . [6] 刘倩. 山东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0 . [7] 刘晓阳.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设计分析[J]. 科技信息, 2010,(07) . [8] 刘振鹏. 发展低碳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 今日科苑, 2010,(18) . [9] 柳田,杨志. 碳交易:低碳经济下的全新课题[N]. 解放日报, 2009 . [10] 马其家. 碳关税及中国的应对策略研究[J]. 社会科学战线, 2010,(11) . [11] 莫神星. 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欧盟低碳能源法律政策[A]. 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 2009 . [12] 诺维信 开创通向低碳经济的工业生物技术之路[N]. 国际商报, 2010 . [13] 唐姨军. 我国低碳消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湖南大学, 2010 . [14] 王金力. 调整煤炭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A]. 2010内蒙古煤炭工业科学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 2010 . [15] 王婧劼. 基于“低碳”理念下的购物活动中消费者运载方式设计与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10 . [16] 王黎黎,欧阳钢桥. 环保优先大力发展低碳经济[N]. 南宁日报, 2010 . [17] 张召.低碳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的探索[D]. 北京化工大学, 2010 . [18] 章杰,张晓琴. 适应低碳经济要求的新型纺织化学品的发展和应用[J]. 印染助剂, 2010,(08) .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自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以来,“低碳”浪潮再次袭来,国内外对低碳的相关课题的研究也再度掀起热潮。特别是2009年到2010年,国内外出现了大量研究低碳经济的学术作品,如:《2009世界低碳产业研究报告》、《2009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研究报告》、《2010低碳经济主题研究报告》、《2050低碳能源革命——技术路线图》等。低碳理论是建立在自然规律基础上的经济理论。它依据基本的地球物质循环(尤其是碳循环)和碳平衡的原理,计算各种公共工程和商业活动的碳排放及碳预算收支,同时,通过衍生产品市场机制和“京都机制”使得碳排放权得以自由交易。简言之,低碳经济指的是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人类从根源上重新审视各种经济社会活动,有利于从机制和制度层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从而使低碳经济理论和模式成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途径。从目前的发展看,世界各国及科学界在碳排放的方式、过程及循环状态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其中人类经济活动对碳排放的影响是研究的热点。当前,国际上有关低碳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包括与碳减排有关的能源消费结构的转换和低碳排放能源系统的建立;(2)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主要探讨不同经济发展模式、阶段、速度与碳排放的关系;(3)农业生产与碳排放: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农业土地整治、农业生产水平与结构的变化等;(4)碳减排的经济风险分析与减排对策研究。 而国内对于低碳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低碳”成了全球公众关注的热点,各高校也掀起了一股“低碳研究”热潮。如清华大学早在2008年便建立了低碳经济研究院,对低碳经济的理论与模式、低碳经济金融与贸易政策、低碳亚洲与低碳中国、低碳经济城市试点规划等重点领域进行课题研究。北京交通大学成立的“低碳研究与教育中心”,将通过低碳教育、低碳物流、新能源及可再生资源、节能环保等30余项在研项目,促进低碳技术及经济领域的跨学科研究。 目前国内外对低碳的研究大多数针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课题,而基于低碳经济大背景下的居民低碳意识及行为的研究尚有很大空白。本文从低碳经济发展进程中居民对低碳认知和践行程度这一小方面入手,分析居民低碳意识及行为对构建低碳城市的重要性及如何巩固这一中坚力量,为低碳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社会基础,是一大创新之处。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