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新农村房屋发展趋势
小类:
社会
简介:
我们通过到锦州市义县进行的实地调查了解到目前农村房屋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并从不同的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详细介绍:
在这篇调查问卷中我们列举了设计施工、政府主管部门、业主等大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发现这些问题后又从以上的几个方面提出了较为详细的解决办法,找到了一条未来农村房屋建设的发展道路。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通过对农村房屋结构及房屋形式的调查研究,得出中国农村房屋未来的发展趋势。 思路:实地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得出结论-提出解决方案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运用大量建筑学相关的知识。 先进性:新农村房屋建设是十二五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紧扣中央政策,突出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重要性。 独特之处:本作品的独到之处是求真务实,我们团队均为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以我们农村的生活经历加上作为大学生的独特视野,结合中央的政策,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初步探索出新农村房屋的发展趋势,这其中包括建议政府有关部门一些制度的完善,提高广大农民朋友防震抗灾意识和规范农村房屋建设的办法。为避免未来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中造成重大的人员财产损失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

作品摘要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了推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出台很多惠农政策,国务院提出的“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是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群众观,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为了给辽宁省社会主义新农建设出一份力量,我们根据自己所学,对辽宁省农村的房屋结构以及房屋形式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发现了农村房屋建筑目前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建筑形式不合理,缺少科学设计,没有抗震措施…… 针对目前我省农村房屋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查阅大量资料之后,对辽宁农村房屋未来发展趋势从农民自身及政府两方面做出了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陈伟 ,孟丽军 ,段树金 .农村建筑抗震调查的综合分析 [J ].山西建筑 . 2005 , 31 (9) :43. [2] 陈亚红,爪牙国,潘双进,农村民居抗震性能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 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 [3]李浩宁,刘启波 .绿色建筑概念下新农村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探讨 [J].陕西建筑, 2008(2):20-21.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亲临实践、图片照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大陆6~9度地震区占国土面积的80%。我国地震高发地区具有发震频度高的特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能忽略农村、农民,尤其不能忽略自然灾害高发、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农民。汶川、玉树地震造成大量农村房屋倒塌是农村地区的主要震害和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农村住房以土木结构、砖混结构房屋为主,普遍存在着比较大的隐患,抗震设防差。有的地方能够执行国家建筑相关规范标准,但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在抗震性能方面仍少有考虑,存在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现就提高地震高发地区农村房屋抗震能力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 我国农村房屋抗震能力基本情况不容乐观 农村房屋抗震能力普遍较低。 农村房屋普遍未进行抗震设防或设防不足,与城镇相比相当脆弱,地震易损性高。地区分布差异大,一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阻碍了抗震性能好的现代结构类型房屋在农村地区的采用,使得农村地区房屋总体较差,抗震能力低。二是农村缺少抗震知识、工程建设缺乏管理,即使抗震能力好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房屋,由于传统习惯的不当施工做法,使得房屋存在许多抗震薄弱环节。 我国目前村镇抗震管理和震后重建工作已有一定基础,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但仍需加强。一是制定了相关的法规、政策。建设部明确要求各地在编制村镇总体规划时应重视抗震防灾,增加抗震防灾内容,村镇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公共建筑、中小学校、乡镇企业、三层以上的房屋工程应作为抗震设防的重点,必须按照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进 行抗震设计、施工,其他建设工程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采取抗震措施,提高村镇房屋的抗震能力。二是制定了基础性的技术标准。我国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等抗震技术标准除了适用于城市各类建筑外,对土木石等农村常用的结构类型也提出了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措施要求。三是很多省市在村镇抗震管理和技术推广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从总体来看,力度不够,仍需进一步加强。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