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闽东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与思考
小类:
社会
简介:
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调查取证后发现:闽东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仅流于表面,实质性的保护并未展开,没有充分发动畲族群众进行保护,许多文化面临失传的边缘。我们认为,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必须发动群众和社会各界力量,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共同探索有效的保护措施,才能有效保护畲族文化遗产。
详细介绍:
闽东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区。一千多年来,闽东畲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畲族文化,为民族文化的繁荣做出巨大贡献,然而,随着经济转型期的到来,各种文化合力解构着畲族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致使闽东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极为严峻的困难。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调查取证后发现:闽东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仅流于表面,实质性的保护并未展开,没有充分发动畲族群众进行保护,许多文化面临失传的边缘。我们认为,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必须发动群众和社会各界力量,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共同探索有效的保护措施,才能有效保护畲族文化遗产。 本项目将为今后闽东畲族非物质文化研究提供大量第一手资料;有些观点对畲族的政府性工作也将产生较大影响。

作品图片

  • 闽东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与思考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1、以猴盾畲族村为个案,对其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 2、通过现场询查,以文字、录音、影像等形式,对该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 3、深入分析,全面了解和掌握该村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提出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效方法,促进闽东畲族文化建设。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调查全面,即对闽东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较为全面的调查。 2、先进性。探索闽东畲族原生态文化的动态整体性保护方式,比较各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机制,辩证分析其优缺点,提升调查质量。 3、独特性。本项目为闽东地区首次由大学生完成的畲族非遗保护调查项目,意义重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是闽东地区高校学生首次完成的畲族非遗保护调查项目。 2、有助于社会各界人士客观地了解当前闽东畲族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现状的认识。 3、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弘扬民族文化的深层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大学生对非遗文化问题的热情关注。 4、适时调动社会的积极因素,营造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作品摘要

闽东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区。一千多年来,闽东畲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畲族文化,为民族文化的繁荣做出巨大贡献,然而,随着经济转型期的到来,各种文化合力解构着畲族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致使闽东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极为严峻的困难。通过调查,我们认为,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必须发动群众和社会各界力量,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共同探索有效的保护措施,才能真正推动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本作品于2011年4月3日获宁德师院首届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入围奖”。

参考文献

⑴钟雷兴、缪品枚等主编,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02。 ⑵蓝运全、缪品枚主编,闽东畲族志,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02。 ⑶林校生主编,闽东畲族百年实录,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0、12。 ⑷蓝炯熹,畲民家族文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06。 ⑸雷弯山,畲族风情,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06。 ⑹蓝志龙,畲族文化的保护和利用,全国畲族文化风情旅游研讨会论文集,2001、10。 ⑺蓝雪霏,畲族音乐研究,北京,音乐研究,2001年第3期。 ⑻陈元熙,福鼎泰顺畲族调查回忆录,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09。 ⑼陈国强,畲族民俗风情,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7,06。 ⑽蓝雪霏,闽东宁德新楼畲族婚俗音乐调查报告,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4,03。 ⑾方金华,畲族民俗文化保护的基本法律问题——以福建宁德畲族聚居地为考察对象,广州,广东广播大学学报,2009、02。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走访、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等等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对畲族的社会、经济、文化调查全国各地都有进行,但大都带有局限性: 1、从乡村今昔巨变的角度,迎合官方政治话语,以达到当地政府某种政治目的,撰写者大都是政府职员或政府机构,如:侯红蕊的《坂中畲族乡经济调查》,陈国强的《崇儒畲族乡的社会调查》,福鼎市民宗局的《福鼎三畲村掠影》等。 2、以个别文化为探查对象,描述畲族文化的个别现象,以期得到对畲族文化的某一方面认识。这些文章大都短小,内容不够丰富,难以较为全面地审视畲族文化现状问题。如:黄文德《畲族药膳酒》,蓝雪霏的《闽东新楼、岭尾宫畲族之葬式》,王旺声的《穆阳畲村婚俗》。 3、有些调查报告确实反映了实际情况,对调查数据的收集计算相对精确,能理论联系实际,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如李健民的《畲族中学生本民族文化状况调查》,但这份调查同样内容单薄,仅就畲族语言和歌谣传承情况以及民族自觉问题做出回答,并没能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和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 4、国外学者主要有施舟人和艾嘉礼,但关注点并未落实到文化传承的角度。如艾嘉礼博士是把畲族历史文化作为背景,深入考察畲族的语言和歌谣,关注的是语言研究问题。 所以,以上研究者及其作品没有集中或相对集中地关注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问题,目前国内外此类研究仍数量相当少,质量不高,有待于今后专家们的深入研究,共同努力,为畲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