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客家文化的传承危机及其应对措施--以闽西客家祖地大学生为例
小类:
社会
简介: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客家文化的传承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闽西客家祖地的大学生来说。我们进行了“关于客家文化传承危机”的问卷调查,我们在闽西客家祖地的大学中对当地大学生发放了500份问卷调查,其中收回有效问卷457份。得出的结论是,客家文化的传承目前面临严重的危机。面对客家文化传承危机日益凸显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应对客家文化的传承危机。
详细介绍:
【关键词】:客家文化 传承危机 措施 客家是汉民族八大民系中一支独特的民系。它以传奇的色彩,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勤劳勇敢、爱国爱乡、积极进取的客家精神,引起海内外和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闽西是8000多万海内外客家人公认的客家民系形成的中心区域和重要祖居地,客家先民都把闽西作为告别中原文化旅程的终点和成为客家人的起点。近年来,为了充分发挥闽西客家祖地的独特地位和优势,龙岩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中央和福建省委提出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部署和认真做好红色旅游文化、客家文化的要求。以客家文化为桥梁和纽带,对台文化交流为重点,充分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努力打响客家祖地品牌,进一步提高闽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海内外客家人对闽西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也促进闽西乃至福建的又好又快发展,提升闽西的综合实力。 但是,我们面临着闽西客家文化传承的重大考验。在此次问卷调查中,我们小组中的部分成员与闽西客家大学生以客家话进行交流,有些如亲人般与我们拉家常,然而有些却是一脸迷茫,只能用普通话与我们客气的交流,显得似乎有些生疏。有些大学生对客家文化的认识远不及一个非客家人,有些却可以堪称是专家(至少相对我们而言),对我们的问卷说得头头是道,还在问卷上增添自己的见解。这次问卷调查让我们学到了更多的客家文化,也结识了不少闽西客家大学生。但同时,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对客家文化传承的担忧!客家文化渊源于中原文化,在此基础上继承与创新,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然而,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中华区域文化——闽西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严重威胁。我们就客家文化中的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客家方言等方面对闽西两所大学(龙岩学院、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的闽西祖地客家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得出一个可信结论:客家文化的传承出现了严重危机。 我们在闽西客家祖地大学生较集中的龙岩学院和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对闽西客家祖地大学生发放了500份问卷调查,其中收回有效问卷457份。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关于闽西客家传统建筑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客家建筑就是凝固的客家音乐。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客家特色建筑独具风格和形式,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有不同变化。这里我们以闽西客家建筑——土楼为典型代表进行分析。 首先,从问卷做出的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仅有8%的闽西客家大学生知道福建土楼申遗成功的时间。 其次,从问卷图表中我们看出闽西客家大学生中存在51%的人对闽西客家土楼的特点不了解。再从图3中,我们再得出54%的闽西客家大学生对闽西客家土楼的人文文化了解甚少。 在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闽西客家大学生对闽西客家建筑的了解还是不够的。在少数较了解闽西客家建筑的大学生中大多数人只是知道闽西客家建筑的存在,并不知道它的独到之处。 最后从由问卷而得出的统计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仅有43.8%的人认为有必要保留和传承客家特色建筑。由以上三组数据我们得出大部分的闽西客家大学生对闽西客家建筑的特色以及意义所知无几。能够做到真正了解它,保护它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闽西客家土楼建筑具有充分的经济性,良好的坚固性,奇妙的物理性,突出的防御性,独特的艺术性等多种优越性。闽西客家人建筑土楼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保护自身安全。这是人们所熟知的,但是,高大的土楼建筑,聚集而居的人们,以血缘关系为单位,体现了强烈的宗族观念;另外,土楼这种建筑又集一身实用的功能,比如土楼有良好的坚固性,可以防风抗震;土楼有奇妙的物理性,可以防火;土楼室内通风采光良好,一年四季冬暖夏凉 ,既符合人类居住,又环保节能。土楼设计建筑体现的这些特点与功能,是鲜为人知的。 2010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参观了永定客家土楼,并称赞道:“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一定要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这正很好的体现出政府甚至是全国上下对闽西客家建筑传承的重视 。 闽西客家建筑在过去具有很多实用特性,但在这个科技兴起的时代它已逐渐被新型建筑所取代。闽西客家建筑面临着严重的保护危机: 1、新一代人对客家建筑保护意识的淡薄。 以闽西客家大学生为代表的新一代青年人的眼里,闽西客家建筑只是一堆废土堆堆积起来的建筑,已经是过时的破建筑。并不适合现时代的建筑风格,不仅没有实用的居住性,更没有鉴赏的价值性。再者,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兴的建筑代替了陈旧的客家建筑,新一代年轻人不愿去了解它的历史,便也不会对其产生保护的念头。 2、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新思潮的影响下,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逐渐淡薄,客家建筑文化在闽西客家大学生们的思想意识中已是过时的旧文化,更别提及保护意识了。调查中,闽西客家一部分大学生提出保护措施,但大都是传统保护措施,缺乏创新思维,难以吸引人们的目光,调动起人的积极性去实施它。 保留全人类多元文化资源是我们新一代继承人的共同责任,闽西客家祖地的大学生肩负着传承客家建筑文化的重任。我们建议: 1、我们应该培养闽西客家大学生的传统文化保护意识。鼓励闽西客家大学生了解和学习闽西客家传统建筑文化,让闽西客家大学生认识到闽西客家传统建筑的特色与历史价值。鼓励并组织闽西客家大学生志愿参加各种保护闽西客家建筑文化的活动,在大学校园里进行闽西客家建筑资料的展览、宣传,开展闽西客家建筑文化的知识竞赛等活动。 2、传承和保护祖国文化的多样性,是每个大学生都应该肩负起的重担。在遭受西方文化的冲击的同时,我们更不应该失去自我,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应努力发展和传承闽西客家建筑文化,为其注入新鲜的血液,与时俱进,努力去浇灌这朵世界建筑的奇葩。 二、关于闽西客家传统文艺 我们在为闽西客家人宏伟的建筑惊叹不已的同时,也为其独具特色的传统文艺所折服。在闽西这块人杰地灵的红土地上,闽西客家人创造了无数的辉煌篇章。丰富多彩的客家文艺,是优秀中华文艺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而客家传统文艺又是客家文化中一支重要的文化分支。客家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异彩纷呈,有闽西客家舞蹈,闽西客家童谣等多种形式,每一种形式都是客家人民聪明才智的艺术结晶,闽西客家传统文艺所蕴涵的独特文化艺术是客家民系的基本标识和发展的源泉,它流传了千百年,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独具文化魅力。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更多的新时代文艺占据人们市场,这些传统文艺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在闽西客家童谣与闽西客家舞蹈上尤为凸显。 闽西客家童谣 从由问卷而统计的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仅有26%的闽西客家大学生较了解客家民间童谣。而却有74%的闽西客家大学生不曾了解客家童谣。客家是一个善于歌唱的民系,童谣甚多。这些童谣语句通俗,而且每句尾用同韵字,朗诵起来异常顺口。客家话的声调有六个,颇富音乐性,朗诵起来有歌唱之风韵。并且这些童谣很多对小孩子有教育意义。可惜的是,闽西客家童谣也逐渐面临着传承危机: 现代的孩子更喜欢的是现代歌曲,而对客家童谣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呱呱坠地起,现代歌曲就包围了孩子的世界,原汁原味的闽西客家经典童谣受到了冷落。作为客家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客家父母——忽视了对孩子进行闽西客家传统艺术的教育,尤其是忽视孩子对富有现实教育意义的闽西客家经典童谣的传承,使其面临失传的危机。 闽西客家民间舞蹈 根据问卷调查而得出的数据,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只有42%的闽西客家祖地的大学生对客家民间舞蹈有所了解。这形势同样不容乐观,竟有一半以上的人对客家民间舞蹈全然不知----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闽西客家民间舞蹈具有浓郁的客家地方特色。它的题材源于客家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各种民情风俗,以客家方言演唱,采用的是具有浓郁客家地区特色的服装、道具和布景等舞美手段,所用的音乐饱含客家地区流行的民间音乐元素,艺术地反映客家人民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风俗、劳动、生活和斗争,给人以愉悦、以健康向上的美的享受和思想启迪。2010年春节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来到闽西这块红土地,和闽西客家人一起跳的正是闽西客家传统舞蹈“节节高”。 然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闽西客家民间舞蹈,为何如今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危机呢?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动感的现代舞蹈、新型的外国舞种,在人们的交流中融合,客家舞蹈与当今人们追求的刺激的崭新舞种产生了隔阂,闽西客家民间舞蹈缺乏时代感,逐渐失去了优势。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我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闽西客家祖地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努力学习闽西客家歌谣,并积极、主动深入闽西客家中小学进行歌谣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有关闽西客家童谣的歌咏比赛,将闽西客家民间歌谣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从而不断扩大闽西歌谣的社会影响力。 其次,充分利用闽西客家祖地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将闽西客家歌谣与闽西客家民间舞蹈相结合,同时融入现代的流行元素,将闽西客家传统文艺发展为一种人人喜闻乐见的客家文艺,吸引当代大学生的眼球,使客家传统文艺的精髓得以传承。 三、关于闽西客家方言 走过神奇的闽西客家传统文艺世界,带着对这片神奇的红土地的眷恋与好奇,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闽西客家方言世界,通过了解闽西客家方言这座沟通之桥,领略闽西客家方言的无限魅力。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浓浓的乡音洗不掉悠久的岁月印痕和独特的地域情愫。闽西客家方言传承了中华文化最古老和最辉煌的基因。腔调各异的闽西客家方言,在历史的淘洗和文明的冲击下,仍保留着古语音韵和文化遗存的特质。它们已经不仅仅是地理表征和情感纽带,更凝聚为一种民族记忆。然而,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演进之下,古老的方言正呈现出逐渐式微的态势——人口流动冲击方言的地域框架,年轻一代逐渐疏离客家方言,在大城市尤甚。我们不禁堪忧:客家方言将何去何从? 通过对闽西客家祖地大学生的调查,仅有12%的同学对几个客家特色词汇了解,并能准确的读出来,有69%的同学不了解这些客家特色词汇,甚至不会读。作为传承客家传统方言的中坚力量,闽西客家祖地大学生对其都不熟悉,甚至陌生,更别提其他年龄阶层的传承力量了。 以由问卷而做出的统计图表中显示仅有45%的同学会在平时与父母朋友交流时采用客家话。还有一大部分闽西客家大学生平常是不与家人用自己的方言交流。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大部分的闽西客家祖地的大学生不能很顺利的用客家方言进行交流了。 39%的客家大学生表示,将来会教孩子讲客家话。对于刚学语言的孩子来说,所有语言都是新信息,学同样多的音节,用客家话就比用普通话要表达更多的意义,这无疑将大大提高孩子用语言认知世界的能力。但是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有个良好的学习普通话的环境,阻碍甚至不让孩子学习方言。这些因素威胁到了客家方言的传承,是令人担心的! 从调查显示:仅有43.8%的闽西客家祖地大学生认为客家语言有保留和推广的必要。在普通话推广过程中存在着普及语言与地方传统文化冲突的状况。客家话是保留古汉语最多的语言之一,由于传承了古汉语言简意赅的风格,表达同样的意义,客家话比普通话往往用更少的音节,如:客家话说“几”,普通话说“多少”;我们一天到晚无论工作或生活常说的肯否句,客家话说“爱莫,好莫”,普通话说:“要不要,好不好”等等。别小看了这一俩个音节,一天下来,不知道为我们表达同样的意义省略了多少音节。因此,将客家语言保留和推广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在近年的经济大潮中,越来越多的客家人为了生计走向大都市时,他们缺乏讲客家语言的氛围,对自己孩子的方言教育意识逐渐淡薄,导致他们中大多家庭教育以普通话为主,渐渐忽视对客家方言的传承。同样,闽西客家祖地的大学生们很少有机会讲自己的方言--客家话。我们在对一些闽西客家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交流中了解到,大学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为了能够与同学们交流得更加融洽,闽西客家大学生不得不使用普通话交流,以免引来他人的歧视或不解。 普通话有利于各民族间人们的相互交流,使用方便,但不能承载我国各个民族的文化。由以上的几组数据我们看到作为闽西客家人最重要特征的客家话就这样不可避免地走向式微,令人十分惋惜。 我们建议: 1、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普通话与客家话之间的关系。 尽管普通话是交流沟通之桥,普及程度也远大于闽西客家话,但是客家话和普通话是可以求同存异的,相互之间并不存在着冲突。闽西客家祖地大学生是客家方言的新一代继承人,是客家方言继承的中坚力量,更应该处理好客家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微妙关系,做到既提高普通话的水平,又能传承客家方言。 2:鼓励闽西客家祖地大学生宣传传承客家话的重要性。 客家话是客家文化的活水源头,对客家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闽西地区的学校应该发起当地的"方言运动"。在学校里举办一些关于客家话的文艺活动,如客家歌谣比赛、客家方言研讨会、客家教学观摩会等,从而让闽西客家话的魅力广传四方,提高闽西客家祖地大学生们对客家话的兴趣,更让学生们明白传承客家文化的重要性。 四、综述 从闽西客家建筑到闽西客家传统文艺,又了解了闽西客家方言,这些都是闽西客家文化的精髓。闽西客家文化的生成和发展,与其创造者和传承者即闽西客家人的历史演进同步,同时又受闽西客家人生存空间制约。 你从哪里来? 中原避祸乱 你到哪里去? 南方大山里 赣南强褓中 闽西立祖地 粤东繁似锦 赣闽粤 根据地 南迁万里 飘遍洲际 开疆拓荒 委身立命 难忘乡情 难改乡音 不分地域 全球同声 一语识乡音 乡音识亲人 .......... 十指向内握 拳头向外击 宁卖祖宗田 莫忘祖宗言 天下客家一家亲! 一首豪迈的《客家人》,道出了客家的来源与发展,浓浓的客家情节遍布五湖四海。客家是中华民族的一支,一千多年来,他们从中原向外迁徙,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和海外各地。谁都清楚客家人遍布天下,说“有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一点都不为过!客家人为了生活,许多流离他乡经商、从政、务工、务农…不知自何时起,有了“客家人是‘中国犹太人’”之说…… 现在的青年大学生,已不可否认地对自己的族群文化,渐渐有些模糊了。虽然那句“宁卖祖宗田,莫忘祖宗言”的祖训犹然清晰在耳边……从调查得出,百分之五十左右的人对客家文化的兴趣停留在还可以,如何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是传承好客家文化的关键. 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客家文化传承不好的重要原因就是青年大学生对客家文化没有产生浓厚的兴趣。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发展的力量,同样也是客家文化经久不衰的发展力量,只有发动青年大学生的群众力量,弘扬和发展客家文化,才能让客家文化持久保持活力。 调查显示,仅有43.8%的人愿意为弘扬和发展客家文化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到客家文化的博大精神,源远流长呢?怎么去发展和弘扬客家文化呢? 首先,我们认为应提倡大学生在校园内多与同乡同学用客家话交流,多宣传客家文化;要倍加珍惜客家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品牌,加强宣传和推介力度,引导闽西客家祖地的大学生宣传客家文化,打好“闽西客家祖地”品牌,以树立“闽西客家祖地”形象、名城形象为己任,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客家文化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 其次,发展客家文化,应促进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要积极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融合,要坚持重视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尤其是闽西祖地的大学生。充分发挥客家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客家特色的文化精品路线,形成客家文化产业链。同时还要注重培养文化品牌策划、产品设计、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大学生人才,推动客家文化发展,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 再者,客家作为汉族的重要民系之一,与中国历史社会的演变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历经千百年的生死血泪,无数客家人的前仆后继,才凝聚成的以客家精神为核心的稳定亲缘。因此,我们应该以客家亲缘力来大力挖掘和弘扬客家文化,推进客家各地经济健康长远发展。 客家文化经历数百上千年之久,历久弥新,经久不衰,但是一些破坏因素也让我们对其发展感到担心。虽然如此,我们始终相信优秀文化有其顽强的生命力。客家精神文明于世,是整个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客家文化的的传承,有利于人们养成爱国爱民、勤劳刻苦、开拓进取、团结友爱、敬祖睦宗、尊师重道等优良品质,是修身养性的重要渠道。我们生在客家之乡,长在客家故土,理应履行客家之礼,继承客家传统,学习客家精神,传承客家文化。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我们较深入地了解了闽西客家文化并且认识到闽西客家文化的传承危机。作为一名闽西的大学生,我们有义务为闽西客家文化的传承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闽西客家文化的传承状况令人担忧,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闽西客家文化可能走向消亡的危机日益突显,我们必须从思想上正视闽西客家文化目前所面临严重的传承危机,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基本思路:闽西客家文化,传承危机,应对措施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地域文化的多样性是组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重要部分。客家文化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促进了地域文化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 其中,闽西客家文化是客家文化的一支典型代表。当今,闽西客家文化已经成为一门“显学”。但尽管如此,闽西客家文化继承和发展的状况还是令人担忧,继承并不断发展闽西客家文化成为当代闽西客家祖地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闽西客家文化独具特色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如今却面临可能走向衰亡的危机。2010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参观了永定客家土楼,并称赞道:“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一定要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这正很好的体现出政府甚至是全国上下对闽西客家建筑传承的重视 。此作品意在提高闽西客家祖地大学生保护与传承自己的优秀文化的意识,并使之发扬光大。

作品摘要

在这次的“关于客家文化传承危机及其应对措施”的论文撰写中,我们针对闽西客家祖地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客家文化的传承目前面临严重的危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客家文化的传承尤为重要,特别是针对闽西客家祖地的大学生来说。面对客家文化传承危机日益凸显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应对闽西客家文化的传承危机。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诗赋客家人》 《客家文化概论》 《客家文化与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 《第四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论文集》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客家传统乡土文化面临挑战方面的相关研究:刘佐泉的《客家文化面临的危机、困惑与对策》阐述了客家精神、客家话、客家信仰习俗等在当代客家青年身上面临危机与困惑,重铸客家文化迫在眉睫;李小燕的《民族旅游对客家地区旅游开发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及谢小康的《客家文化之于梅州乡村旅游发展的若干问题》是站在客家热背景下对客家地区发展文化旅游观光的同时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客家文化提出了看法。廖小凤的《试论保护和传承客家文化生态的新模式——以江西龙南县客家文化年的运作模式为例》利用“客家文化年”的运作模式因势利导吸引文化游客推进当地客家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很好地解决了客家文化日渐式微的状况。陈弦章教授的《中国地域文化研究现状浅析》一文,指出了当前地域文化(包含客家文化)研究存在美化、争抢等问题。 2、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客家话”面临的危机与保护:“语言是存在的家”,一个民族一个民系的文化信息都高度地浓缩在该民族或民系的语言符号系统中。在城市化进程中客家话与其他方言一样面临着传承的危机。越南学者阮文康著《语言死亡:语言的安全与不安全》一书中指出:“方言的要素正逐渐被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国家语言要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表达风格)。”邱立汉的《浅析城市化进程中客家话的消亡危机及其应对措施》通过对在城市里上学的客家小学生进行讲客家话有关问题的问卷调查,得出结论是,客家话在他们身上流失严重,客家话的传承令人担忧,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客家话消亡危机日益突显,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延缓客家话的衰亡。 3、客家建筑、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研究:龙岩学院客家学研究中心主任张佑周教授在其《守护、传承、运用:有关客家土楼文化的思考》一文中满怀忧虑地指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由于过分强调“村容整洁”建设规划整齐划一,忽视考虑民俗文化和地方传统的建筑风格,传承千百年的客家建筑文化将面临终结;郑杰的《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审美与客家文化》及张应斌、谢葵卯的《客家“围龙屋”的宗教与哲学》则阐述了客家传统民居折射出传统文化之美以及蕴含宗教哲学意识;黄崇岳、潘慧琳的《客家围屋的建筑特色与保护利用》深入分析了客家围屋的建筑特色及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利用;丘立才的《从客家土楼到客家洋楼——永定振成楼梅县联芳楼个案研究》从客家建筑的材料变化来看新时代土楼的生命力,为土楼的延续提供了思路;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